又急又气又想笑!孩子为啥总被千奇百怪的东西卡住?
孩子的安全问题,很多家长都会感到很头疼,有时候稍不注意,他就开始了危险探索……
“嘿!桌子底下有电源插座,快出来”;“别把脚伸进滚梯缝里”;“不要把头伸到栏杆里”!
门缝、凳子的窟窿眼、栏杆……对孩子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他们总想用手指去抠一抠,用脑袋钻一钻,最后导致自己被卡住,钻进去出不来,好气又好笑!
熊孩子年年有,但今年似乎格外多
“我家孩子卡在洗衣机里出不来了!”
近日,辽宁省锦州市消防救援支队南站中队,接到一个求助电话,消防员到达居民家时,看到一个四岁小孩,被卡在了洗衣机甩干桶里
一开始,家长发现孩子,在洗衣机甩干桶里玩时,因为没插电,也就没太担心,没想到孩子,就卡在甩干桶里出不来了。
因为卡住孩子的是老式双桶洗衣机,甩干桶与发动机箱为一体,因此,救援人员先用切割机,使甩干桶与发动机分离,随后再对甩干桶进行切割,操作过程中,为了稳住孩子的情绪,消防员还小心地护住孩子头部,不到半个小时,孩子被安全救出
其实,此次孩子被卡,并不是个例,家长稍有不注意,他们就可能被千奇百怪的东西卡住
孩子被卡在楼梯栏杆的弯角里,这次“营救”,估计是个大工程
陕西宝鸡一男孩因为贪玩头被卡在了编钟里,消防员到场后惊呆了:“孩子,你这是要深入历史吗?”
两周岁的男孩,将家里的塑料圈套在了头上,等家长发现时,已经取不下来了。
有小朋友爱玩痰盂,竟然还套到了头上!痰盂内氧气充不充足?真心为孩子捏把汗,消防队员花了20多分钟,才把痰盂切割开。
孩子将手指夹进了共享单车的链条中,民警与消防用工具夹断链条,才将孩子的手指“救”出来。
5岁的小家伙在玩耍时,一不小心卡在防盗网里动弹不得,父亲笑道:“看你以后还乱钻不”
孩子对缝和洞,为什么那么感兴趣?
儿童伤害预防教育专家,国内传播领域资深顾问,全球儿童安全组织高级咨询专家张咏梅的答案是,这不是熊孩子爱搞事情,儿童对孔洞、缝隙感兴趣,是与生俱来的。
一般来说,孩子在2-3岁时正处于空间敏感期,会对一切孔洞或封闭空间都感兴趣,渴望通过垒东西、 扔东西、钻洞等方式探索空间,感知自己和物品、空间之间的关系。
并且,在孩子们的眼里,洞洞很黑,很神秘,不知道有什么,勾起了他们无限的想像。他们会好奇地把手指塞进洞洞里,感受深浅;用眼睛观察小孔,了解里外;一时兴起,他们还会忘我地把脑袋也伸进去,想努力看一看那个洞洞里到底有什么……
其实,不光是孩子,大人也是这样,这是人类共性,对所有幽暗的深远的东西充满了探索欲。
有意思的是,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剖腹产的孩子相比顺产的孩子,不仅喜欢钻洞洞,还多了一条——喜欢钻缝隙。
这是因为孩子自母体诞生时,没有经过产道的挤压,直接被剖腹取了出来,一旦缺乏了这方面的感知,孩子长大以后就会对钻洞洞、钻缝隙这种行为产生迷之喜爱。
这一观点在心理学上虽然没有做为理论公开,但是已被大量实验所证实。国际上还针对这类孩子设计了很多能钻着玩的玩具,最常见的要数毛毛虫和爬行隧道,喜欢玩这类玩具的孩子里,80%上是剖腹产儿童。
所以,如果发现孩子有这样的倾向,可以买一些这样的玩具,让孩子充分地钻。这样不仅能满足他的探索欲,也能够有效避免因对洞洞、缝缝好奇而带来的意外伤害。
比钻缝缝、钻洞洞更彻底的,要数孩子干脆把自己关在一个密闭的空间里,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张咏梅说,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如果孩子喜欢把自己藏在一个封闭式的环境里,这多半意味着孩子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而这压力多数来自强势或暴力的家庭教育方式。
人生当中有两个叛逆期,3岁就是其中一个时期。这时的孩子有了最原始的“我”的概念,但是这个自我意识很浅显,很简单,表现出来即这个玩具是“我”的,“我”要自己吃饭穿衣等等。
当这个原始的“我”遇到压抑、激烈的家庭教育方式,会导致孩子孩子畏惧,有压力,不知道该上哪儿躲,于是会去找幽闭的空间躲起来,觉得这样比较安全。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中,孩子从小就会产生心理障碍,大了会更严重。
所以,不要忽视孩子这种不经意流露出来的异常行为,更不要漠视它背后的潜台词。对于三岁以前的孩子,家长应该给予充分的陪伴和关爱,这个阶段打好了基础,一生都不会出现这种不安全感。
要知道,这种不安全感会影响到孩子日后的人际交往,对别人的信任,对自己的自信,甚至将来在校园里容易成为被欺凌方。
被洞洞、缝缝卡住的,大多都是男孩子,是不是男孩子比女孩子对孔洞的好奇心更强?
从儿童意外伤害的角度来看,男孩子的伤害比例的确比女孩子要高很多。这是因为首先男孩子好动,男孩子的智力发育也与女孩子不一样。比如,一件事的发生,孩子的行为与造成的结果之间的逻辑关系,男孩子比女孩子认知得要晚,意识不到可能发生的危险,自然就更容易发生问题。
再者,对于男孩子的养育,传统的观念是要让男孩子折腾,要放手,但是如果家长没有教会孩子自我保护的话,就势必造成很多男孩子受伤。
生活中有哪些洞洞、缝缝暗藏危险?
“卡头”高发地带
头套、水管、椅子扶手、沙发缝隙、阳台防盗窗、商场玻璃门门缝、围墙缝、护栏、汽车窗、老式童车……
重点提示:缝隙的宽度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安全隐患,造成的最大伤害就是儿童高空坠落。所以,张老师建议,防盗窗护栏最好选择缝隙小的,6厘米左右的;居民楼楼道里的楼梯扶手,自家门口那一段最好用板子挡住缝隙。
紧急处理:
1.防止孩子窒息是第一位的。如果孩子身体悬空,一定要第一时间托起孩子身体,以免压迫呼吸道。尽量安抚孩子情绪,不要让孩子乱动,以免卡得更紧。
2.及时自救。认真观察被卡情况,寻找合适角度。孩子头部往往比较大,身体反而很瘦弱,如果往外“拔”不出来,不如试试身子钻过去。
3. 不要贸然采取“破坏解救法”。特别是被卡在玻璃门窗中的时候,贸然砸窗的话,锋利的玻璃碎片极容易造成二次伤害。
4. 及时向120或119求助。
“卡手指、脚趾”高发地带
插线板、螺丝帽、螺丝孔、锁孔、戒指、钥匙环、桌椅上的小孔、自行车链条、玩具上的小孔……
重点提示:插线板最好有保护盖,要记住,全球的孩子都喜欢戳插线板上的插孔,也不要买卡通造型的电插座,避免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最简单的白色的带保护盖的插线板最安全。
紧急处理:
1. 不要用力拉扯,否则很容易伤到孩子手指,甚至造成手指骨折。
2. 在手指被卡处涂抹食油、肥皂水等润滑液,然后尝试慢慢帮孩子取出手指。
3. 如果无法自行取出,并且手指已经出现红肿情况,要及时向120或119求助。
“卡全身”高发地带
洗衣机、带锁冰箱、老式樟木箱子、衣柜……
重点提示:躲猫猫永远是孩子喜欢的游戏,为了避免“躲”出危险,用完洗衣机后记得把插头拔掉,冰箱、衣柜尽量不要买带锁的,如果有锁也请不要落锁。
最后,还要提醒老师家长们平时要给孩子做好安全教育工作,通过看安全教育警示片、发放安全手册等方式,让孩子意识到把头、手、脚伸入缝隙、孔洞的危害,防患于未然。
Parents精选针对0~3岁 ,宝宝敏感期的洞洞书系列,强烈推荐!1、《如果我是一只狮子》 适读年龄 1~3岁
在宝宝手指敏感期时会用手认识和探索世界,作为父母应该怎么做?在动物乐园里,探索奇妙的洞洞,发挥演技,你会像狮子一样嗷嗷嗷?像青蛙一样呱呱呱?还是能像鸟儿一样叽叽又喳喳?快些翻开这本书——你的表演你做主!来自德国的一本低幼趣味绘本,带有挖孔工艺,孩子可以发挥想象力、扮演角色,互动性很强。大开脑洞亲子共“演”,美好的亲子时光就此展开!
2、《宝宝的第一本躲猫猫游戏书》系列适读年龄 0~3岁
尼娜·兰登制作的《宝宝的第一本躲猫猫游戏书》洞洞书系列充满想象,主要由《猜猜我是谁》、《我长大了》、《准备好了吗》3本书构成,简单易懂、色彩丰富,不管是对于牙牙学语的宝宝,还是蹒跚学步的孩子,它都会是一份奇妙的礼物。其中,被誉为经典之作的《猜猜我是谁》获得亚马逊全球幼儿最喜爱书籍名单前5名推荐,让宝宝透过小窗,猜测下一页的动物是什么,一路猜到最后还会有惊喜呢!当然,爸爸妈妈也可以跟宝宝一块游戏起来!
3、《奇妙洞洞书系列》第1辑适读年龄 0~3岁
一个洞、两个洞、三个洞,后变出好多洞。创意奇妙的各种洞洞,有猫头鹰的眼睛、吉普车的轮子、 A B C的形状……这些可爱的洞洞可以让宝宝的小手尽情地戳一戳、抓一抓,将自己的小手指锻炼得更加灵活有力。洞洞的形状也各不相同,妈妈们可以在和宝宝一起亲子阅读时教宝宝:“这个洞洞是圆形、这个洞洞是菱形……”让宝宝更容易记住事物,更能激发宝宝动手能力。
4、《米菲认知洞洞书》系列 适读年龄1~3 岁
有一只小兔诞生于1955年,她的嘴巴是个“X”,她很害羞,但成为了全世界孩子的好朋友。没错,就是米菲兔!这款经典的洞洞书被赋予了纪念意义,通过游戏的形式帮助幼儿进行基础认知,包括颜色识别、形状识别、大小判断、观察训练、形象训练、想象力训练等。所涉及内容均为幼儿日常所熟悉和感兴趣的事物,并配以简短生动的文字描述。妈妈们在跟宝宝做游戏的同时,宝宝也学到了很多知识哦!
5、《从窗外送来的礼物》 适读年龄 0~2岁
翻一翻,小猫咪变成大胖猪;翻一翻,大鳄鱼变成小兔子。平安夜到了,圣诞老人准备了一大包礼物要送给大家。屋子里住的是谁?从窗口看看就能知道了吗?明明看到的是小猫,为什么翻开下一页就变成了小猪呢?明明看到的是斑马,下一页怎 么变成了鸵鸟呢?哇!还有一排白森森的牙齿,是鳄鱼吗?糊涂的圣诞老人完全搞错了对象,送错了礼物,有趣幽默的设计令人捧腹大笑。五味太郎巧妙地运用挖洞,带给孩子们意想不到的发现,把阅读变成一场快乐的脑洞游戏吧!
相关文章
- 为啥孩子长大后不想串亲戚,别急着生气,你先解下他们的心里话
- 孩子为啥总抱怨“不公平”?可能因为爸妈太想把“一碗水端平”
- 孩子总是对着空气说话,真的能看见“不干净”的东西?
- 为何孩子总能看到“稀奇古怪”的东西?科学的解释,和想的不一样
- 为啥产房孩子总是“扎堆”出生?医生说是巧合,老人相信“迷信”
- 为啥现在总强调“情商”?孩子EQ越高教养越好,生活细节能体现
- 为啥老人总爱追着喂孩子?过来人心声:三大原因,很心酸
- 孩子一岁半,只要不满足他就发脾气摔东西,打他怕伤他,不打怕以后养成习惯,怎么办?
- 孩子乱扔东西是为什么呢?妈妈别急着阻止,这3个原因需要了解
- 孩子会走却总是让抱,家长先别急着拒绝,试着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
- 孩子偷东西被妈妈责骂,爸爸觉得妈妈小题大做,没想到孩子被开除
- 孩子偷拿了东西还说谎?别急着打骂!父母先做这几件事很重要
- 孩子吃东西总要先闻一闻?这不是太胆小,而是触觉敏感,抓紧干预
- 孩子因口臭被同学嘲笑,原来是牙齿上多长了东西,家长别不当回事
- 孩子总乱发脾气,别急着责骂!辨别发脾气的类型,才能更好处理
- 孩子总忘记带东西怎么办?
- 孩子总是偷家里的钱,还偷别人东西,家长该怎样教育这种孩子呢?
- 孩子总是喜欢拿别人的东西,“小时偷针大时偷金”是真的吗?
- 孩子总爱在外面吃别人东西?做好三件事轻松搞定,杜绝小馋猫
- 孩子总爱拆东西,父母了解他们的破坏心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