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2岁的宝宝很喜欢照镜子、看自己的照片,这么自恋,父母该咋办?

2021-12-25 23:48:13孕产
文|福林妈咪有个宝妈跟我吐槽自己的女儿:别的小朋友,拿到手机的时候,就是看动画片,玩一些简单小游戏,但是我家那个,就太自恋了!拿到手机,就开始不停的自拍、看自己的照片,一边看一边笑,还做出各种怪表情,笑的可自恋了。

文|福林妈咪

有个宝妈跟我吐槽自己的女儿:别的小朋友,拿到手机的时候,就是看动画片,玩一些简单小游戏,但是我家那个,就太自恋了!拿到手机,就开始不停的自拍、看自己的照片,一边看一边笑,还做出各种怪表情,笑的可自恋了。

很多宝妈都可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宝宝特别自恋,喜欢照镜子,喜欢对着镜子做各种各样的动作,甚至还会出现“我真可爱、我好棒”之类的自恋表情。

这让有些父母感觉很担忧:我家孩子这么自恋可还行?以后改不过来咋办?

其实,对于两岁的宝宝,宝妈的这种担心,还为时过早。

宝宝照镜子的行为,一是在探索自己的身体;二是他真的很自恋。

我们先说第一种,对身体的探索:

2岁的宝宝开始有了“自我”的概念,他们开始探索自己,照镜子的行为,可以让他们更加的了解自己。

而且,在照镜子的时候,宝宝可以感受到自己的“控制”和“创造”,他做出不同的动作和表情,“创造”出镜子里面的“宝宝”一样的行为和动作,这个会让宝宝感觉到愉悦。

再说第二种,自恋:

自恋对3岁之前的宝宝来说十分非常正常的事情。

在1-6个月的时候,宝宝处于“全能自恋”阶段,他们认为周围的一切都是我的一部分,父母的帮助、父母的表现、周围的变化,都是自身可以控制的。

在2岁的时候,宝宝开始有“自我”的概念,开始有“我”和“他”的区分,宝宝从“世界是我的一部分”,转变为“全世界是围着我转的”、“我是最棒的”、“我什么都能做得到”。

在这个阶段,从父母的角度会感觉到2岁的宝宝非常的“犟”、“不听话”、“以自我为中心”。

比如说,2岁的宝宝想要自己穿鞋子,明明自己不能完成,也不让父母帮忙,父母帮忙就会大哭大叫,甚至把穿好的鞋子脱下来摔倒地上。

这是因为宝宝认为“我什么都能做到”,父母的帮忙会打击到孩子的“自恋”。

尽管在成人眼中,孩子的这种自恋带有“偏执”的意味,但是对人的成长来说,这个阶段“自恋”是成长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环。

这个阶段,宝宝的“自恋”带有无畏的精神、勇于探索和尝试的能量。

如果这个阶段,宝宝的“自恋”没有得到满足,甚至被扼杀,内心很容易认为自己“有问题”,从而产生自我贬义的心态,会让孩子未来很难肯定自己、接纳自己。这种心态可能会转向“别人都不可靠,只有自己爱自己”的自恋,甚至可能会形成“自恋型人格障碍”。

所以,在这个阶段,宝宝的“自恋”是需要被保护的。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该如何面对孩子的“自恋”,才能让宝宝更健康、积极的成长呢?

首先,不要打击宝宝“自恋”的行为

当宝宝喜欢照镜子,喜欢“吹嘘”自己是最棒的,做事“以自我为中心”的时候,父母要不觉得宝宝是错误的,一味的打击宝宝的这种行为。

比如说,当宝宝在吃一个苹果的时候,父母不要强硬的要求宝宝跟别人分享,也不要在宝宝说“我是最漂亮、最棒”的时候,打击宝宝的这种“自恋”行为。

这个阶段的“自恋”,就和宝宝需要吃饭、喝水一样自然,属于发展所必需经历的,宝妈不要因为“害怕宝宝自恋、自私”而跟宝宝“唱反调”。

其次,父母面对孩子的“不讲理”要有耐心

就像上面说的,宝宝在这个阶段,十分执着于“自己完成一件事情”,比如说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饭、非要自己走路、非要自己坐上一个板凳等,这都是这个阶段非常正常的一件事情。

但是,宝宝做这些事情的时候,通常会很浪费时间,父母在这方面要给宝宝充足的时间,让宝宝能够自己完成这件事情。

还有,对于孩子的自恋,父母要懂的怎么引导

对于孩子的这种“自恋”,父母要懂得引导。

比如上面,当宝宝自己完成一件不能完成的事情时,父母要给予一定的帮助,但是不要替宝宝完成。不然不仅会让宝宝当场大哭,对宝宝的探索欲也会带来不好的影响。

还有就是,在宝宝3岁左右的时候,“自恋”这种行为和思想会慢慢减轻,宝宝会意识到“我不是万能的”,也不是“世界中心”,有些宝宝通过学习和观察、关心别人,接受自己有些事情做不了。

但是有些宝宝却仍旧“以自我为中心”,依旧坚信“我是万能的”,并且因为不能事事做到完美,而对自己产生失望的感受。

所以,父母要做到好的引导,适当的满足孩子的需求,合理并客观的“给”和“拒绝”。

还有一点,在宝宝的“自恋”阶段,在他以自我为中心的不是,不仅会认为“我是最棒的”这种比较正面的情绪。

当父母吵架、有人痛苦哭泣等不好的事情发生时,他也会认为“是我造成的”,如果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没有注意这一点,很容易让宝宝产生“自罪心理”。

宝宝的“自恋”很容易就会转化为“自卑”,或是其他更为严重的心理疾病,在这个阶段,父母教育、引导孩子的时候,尽量保持理性、客观,才能在宝宝生气、哭泣的时候采取正确的解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