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儿的语言康复不要急于求成
聋儿的语言是建立在正常孩子发育的基础之上来学习和巩固的,所以不要急于求成。
一般来说,孩子一岁以前能叫爸爸,妈妈或牙牙学语。二岁左右,发音虽然不正确,但已能说简单的词汇,短句亦逐渐出现,例如“回家”“要喝水”。三岁时,汉语拼音大部分的音已能发出,只有个别的音发不准。另外,汉语四声的学习也有一定的发展程序,这四声的练习约在二岁时就应完成学习。
根据以上分析,若孩子三岁还无法说简单短句,四声发音仍维持在音调的一声阶段,父母就应提高警觉,应检查幼儿是否有听障,或有构音方面的问题,及时帮助他发展正确的语言能力。
一般儿童语音不清可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是”能否听得全”;二是”能否讲得全”。儿童听力正常与否可进行简易测试: 作用两个相近的发音问他,如声音相同,就点头,不同就摇头。例如让他辨别“床”“船”的发音同不同,就很容易了解其是否能分辨得清楚。如果“听”没有问题,儿童发音与否就在于其构音能力的好坏。构音问题与大脑感觉动作功能之发展有关。因为感觉动作功能操纵着发音器官,包括胸腔、腹腔、声带的动作及下腭的辅助,舌头、牙齿、嘴唇之间的配合。这些部位若配合不正确,不灵活,发音就无法清楚。我们发现所有婴儿开始说话时都不是很清楚的,但在逐渐长大的过程中,随着“感觉动作功能”控制的发音器官(口、齿、舌、唇)彼此配合也日益灵活,发音也就日趋清楚了。还有一种情况,有些家长把儿童不会讲话或语音不清的原因归结于舌系带太短,其实所谓的大舌头的小孩子经过一段时间训练,舌头就会变得较为灵活,可见其说话不清楚并非舌头大,而是操纵舌头的能力不良所致。事实上,如果发现儿童将舌头伸出嘴唇外缘,舌头呈现鸡心状,舌尖凹陷时,才算是舌系带过短或太紧,这种情况才可能会影响到舌头的操纵。此种现象应经由医生诊断后,再决定是否需要做手术治疗。不少人舌系带也不见得长,但发音方式和构音能力却不差。同时,并非长舌的人就会讲话讲得很好。由此可见舌系带若非过短,也不一定非动手术不可,若有发音不良,讲话不清的现象,应属大脑感觉动作能力发展不够成熟,以致无法适当操作发音器官的缘故,解决的途径也应从这些方面入手。
相关文章
- 什么是天赋递减法则?正确引导孩子,发觉孩子潜能不可急于求成
- 听力大讲堂第二十七期“家长是孩子语言康复的伙伴和推动者”
- 聋儿去正常学校能跟上课吗?
- 语言-言语训练|究竟是什么,阻碍了自闭症儿童的语言发展
- 语言关键期:孩子学外语和母语的区别,父母混淆可能不利孩子学习
- 语言发育迟缓,吐字不连贯,有断续性语言,智力发育迟滞共济失调脑瘫怎么办?
- 语言发育迟缓,家长什么时候该放手什么时候又该关爱?
- 语言学习最佳年龄的几种判断依据
- 语言学习黄金时期
- 语言暴力就是一把“双刃剑”,教育孩子,也刺伤孩子
- 语言点播:孩子说话晚,不会表达“语言表达能力”偏差怎么办?
- 语言胎教的最佳时间
- 语言能力如此重要,要如何帮孩子提升?根本没那么难,看这些干货
- 语言训练技巧,语言障碍儿童家长必学
- 0-3岁宝宝的语言发育有哪些特点?父母这样教宝宝说话会更有益
- 0~1岁婴儿的语言发展有什么特点?
- 0到3岁语言总览:从“能说”到“会说”,语言的培养从出生开始
- 10余种游戏:锻炼低幼宝宝精细动作,培养孩子想象、语言表达能力
- 11月23日,专家公益咨询免费来袭!专治孩子语言发育迟缓?多动?
- 16个月宝宝不说话,说话晚不都是贵人,4个妙招让宝宝语言大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