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刻意练习”可以让孩子成为“高手”,但关键是要避免2个“坑”

2021-12-08 15:49:06孕产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国庆放假时,我大学的班级举行了一次聚会,因为大部分人都当上了爸爸妈妈,话题自然而然就说到了孩子身上。同学A就说到"最近孩子新学期,一直在忙着给他报各种补习班,最近我还在想,要不要准备着把工作先辞掉,专注规划好孩子的小学生活。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国庆放假时,我大学的班级举行了一次聚会,因为大部分人都当上了爸爸妈妈,话题自然而然就说到了孩子身上。

同学A就说到"最近孩子新学期,一直在忙着给他报各种补习班,最近我还在想,要不要准备着把工作先辞掉,专注规划好孩子的小学生活。"

在A同学说完之后,就有好几个同学起来反驳她"现在社会有很多孩子被家长强迫补习,导致压力太大等等,现在我都倡导孩子自由为主,不再逼迫孩子练习。"

随后很多家长都起来说"对啊对啊,我也是这样认为的,孩子还是靠自觉,总是让他练习他自己可能都厌恶了。"

其实在听到这里,我内心都在感慨随着社会的进步,家长的思想也越来越成熟。但是正确来讲,我个人是不支持这种"自由"思想的。

孩子本身并没能清楚地知道,自己到底喜欢什么东西,在他们的世界里,大部分存在的是"新鲜感"。所以说,在孩子还没有"自主"选择能力的时候,家长可以适当引导孩子,确认孩子喜欢什么。

而且在学习初期,练习是非常有必要的,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天才是1%的天赋,加上99%的努力",孩子的成才,还是需要靠努力,但是这个努力练习也是要有技巧的。

什么是"刻意练习"?

首次提出这个概念的是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心理学家K. Anders Ericsson。刻意练习是指为了掌握某种能力,有意识的付出努力,投入到某项活动中。简单解释就是只有通过有意识的重复,才会引发大脑神经的变化,最终随着时间的推移,大脑不再对这项活动感到不适,成为我们无意识的一种能力。

刻意练习让孩子成为"高手"

心理学研究中,把人类对于外部世界的认识分为三个区域:舒适区,学习区和恐慌区。

"舒适区"是指:对于自己来说是没有学习难度事务,在这个区域中,自己可以处于舒适心理状态;

"学习区"是指:对自己来说有一定挑战,因而感到不适,但是不至于太难受。

"恐慌区"是指:超出自己能力范围太多的事务或知识,心理感觉会严重不适,可能导致崩溃以致放弃学习。

在这三个区域中,我们可以将孩子日常的表现归入,比如对于孩子擅长的数学题,他会很快就解出来,这是舒适区;对于重新研究一本学术性强的书,孩子没有接触过,带有一点压力,这是学习区;对于孩子不擅长,害怕的领域,比如演讲等,这属于恐慌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对于做擅长的事情,孩子会表现的比较积极,但是对于做"学习区"和"恐慌区"的事情,他们会推脱,不想干。

有些家长就会苦恼,孩子没有学习的动力,一直活在"舒适区",难以接受新挑战。

这个时候,刻意练习就派上用场了。通过刻意练习来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触发脑部发育。

在《刻意练习》一书中提到了这样一个实验:

研究者对老花眼患者进行特殊的视力训练,经过3个月的刻意练习之后,大部分的研究对象能够阅读比最初看到的小60%的文字,而且基本可以不带老花镜读报了,他们中大多数在受训之前是无法做到的。所有这些变化并不是眼睛本身的改进造成的,而是大脑中某些部位的变化引起的。

经过脑科学的研究,我们知道"刻意练习"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人的认知是有限的,练习可以把低层次的思考过程自动化,这样能给更高层次的思考留出足够的空间。

但是刻意练习也有必须要注意的点,在这里我总结了两个需要避开的"坑"。

刻意练习要避开这两个"坑"第一个坑:一万个小时定律

一万小时定律是著名作家格拉德威在《异类》这本书中提出的观点,他提出,如果想要成为某个领域内的大家,就需要练习一万个小时。

很多人借助这个观点来激励自己和别人,认为成功都是要付出练习的代价的,人总是需要不断地练习才可以获得成功。

但是我们知道,"成功必须多练习"并不是绝对的。

第二个坑:熟能一定生巧

很多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中,会告诉孩子"熟能生巧",并且潜移默化地暗示孩子,只要你肯花时间,就一定能成功的。

大部分孩子会在家长长时间的暗示下,做出努力,但是"熟能生巧"是正确的,但是不一定能运用在所有的地方。而且反复的练习有时候会让孩子产生厌倦心理,反而弄巧成拙,让孩子讨厌起学习的东西,甚至讨厌家长经常的提及。

在心理学上也提过这个点,就是心流体验。

心流体验是一种忘我的状态,是指我们在做某些事情时太过投入,你甚至感觉不到时间的存在,在这件事情完成之后我们会有一种充满能量并且非常满足的感受。

所以家长需要调整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可以在孩子学会某件事情后,不是告诉他"熟能生巧",让他继续重复相同的东西,而是让他不断尝试新的挑战。

家长要如何引导孩子进行"刻意练习"呢?让孩子学会树立明确的目标

目标是给孩子学习的动力,而且有了明确的目标,可以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确定通过目标的完成情况。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家长和孩子一起确认,首先这个目标必须也是孩子"认可"的,其次这个目标必须有可完成性和可拆解性,一步一步拆解完成能帮助孩子实现最终的目标。

学习方法>学习时间

很多家长会习惯性地用时间来衡量孩子努不努力,学习成绩好或不好。

前段时间隔壁家的孩子小虎就因为"整天看书不到2个钟,结果考了全班第五名"而被奶奶打了一顿,理由是奶奶认为孩子每天没怎么学习,肯定是偷看答案才能拿到第五名。

事后小虎和我说,他只是对数学题比较敏感,自己掌握了学习技巧,但是班里很多女孩子数学都比较弱,所以他才拿了第五名。

所以说,并不是学习时间长就一定能拿得到好成绩,很多孩子每天泡在图书馆看书,都不一样有掌握了学习方法的孩子聪明。

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家长要多引导孩子"用脑学习",而不是看时间评价孩子。

不断让孩子挑战和逃离自己的舒适区

孩子总是喜欢呆在舒适区,但是待在舒适区久了的话,会让孩子失去挑战新事物的能力。有人说,马云这个不是电商出生的专家,在最后却成为一个集大成者,这正是他勇于逃离舒适区,挑战恐慌区的体现。

在日常家长的教育中,可以让孩子尝试一些挑战,比如孩子擅长做数学题,可以让他尝试一些难度再高一点的题目,不断锻炼他。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赢在起跑线上,让孩子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但是随着在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家长和孩子都会感到心累,渐渐地,甚至放弃对孩子的教育。

但是其实小时候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成长学习阶段,家长一定要把握好这个阶段,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教会孩子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孩子在以后的成长路上越走越顺。

我是小C妈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