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学琴,孩子却讨厌音乐?我们离教育初衷远还是近了?
听朋友说到过监督孩子练琴的烦恼,说特别影响亲子关系,更有朋友说,有一天她女儿一脸严肃的说:“妈妈,我后悔了”。她本来以为是后悔没有好好练琴,没想到她的下一句居然是:“我后悔一开始要求学钢琴了,我现在看见钢琴就讨厌,我讨厌五线谱,讨厌音乐!”
很多错误都是用爱的名义犯下的,很多对于音乐的爱也是用爱的名义浇灭的。明明为了孩子享受音乐的奇妙,为什么最后会偏离这个初心?现在孩子接触音乐都是从学习乐器开始的,而学习乐器的过程本身就很枯燥,对于孩子和家长来说,很容易就站成了对立面。
如何能够让孩子尽早的接触音乐、享受音乐,同时还能够轻松的欣赏音乐?其实很多家长让孩子练琴也并不是为了出名,只是为了能让孩子喜欢音乐而已,那么培养兴趣,还有什么好办法吗?
可以在小朋友还没有到学琴的年龄之前,可以先培养对音乐的兴趣,爸爸妈妈可以带着小朋友去一些针对小朋友、但是大人也可以欣赏的宝宝音乐会,就是针对宝宝的摇滚音乐会,但是每首歌大人都很享受。
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首先,爸爸妈妈作为大听众可以自己欣赏、自己觉得好听喜欢有共鸣,自己作为榜样用行动享受音乐,小朋友会观察到,爸爸妈妈要么专注的聆听音乐,要么跟着音乐摇晃身子,甚至被音乐感染动情,就会学习到哦!原来音乐可以带给人这么多元的情感,可以把我的爸爸妈妈变出我从来没有见过的一面。小朋友是家长的镜子,小朋友也会有样学样,觉得音乐一定是个很美好的东西!
其次,因为是现场音乐会,小朋友更可以心无旁骛的和其他的小朋友一起,锻炼自己的感受能力,感受这些音符和演唱者注入其中的情感。在这个私密的场里,小朋友和爸爸妈妈产生某种情绪的共鸣,创造一种难得的高质量的情感连结。
最后,很多演出的场地很宏大,舞台要么高高在上,要么距离很远,小朋友们会觉得用音乐表达自己是个很难的事情,我怎么够都够不到。其实音乐的诞生一开始就是人和人之间的沟通和表达,不分时间地点年龄方式。而现在很多针对儿童的艺术剧场都有专门设置的小剧场,形式非常互动,提供了一种浸润式的体验,可以让小朋友感受到,演奏或者歌唱这件事是每天我都可以做的事情,不管我唱得如何,不管我唱的是什么类型的歌曲,只要我愿意表达,我就可以用音乐去做到,无论开心或者沮丧,无论现在还是长大以后。就好像白岩松在《乐队的夏天》里面说的:“乐迷是一辈子的事。”
最后想用曾经看到的一位妈妈的话来作为这篇文章的结尾,也勉励自己和所有天下的爸爸妈妈不忘记自己让孩子学音乐的初心:“我让她去尝试学习音乐,只是想让她发现自己的兴趣,然后做一个有兴趣爱好的人;将来当她工作不顺心,被上司批评,甚至失去工作时,有一个找回自信,再次鼓起勇气面对生活的方式;当她跟曾经相爱的人分手,痛苦不堪、肝肠寸断时,有一个可以让自己平静下来的方式;当她结婚生子,有一个属于自己独特的陪伴方式,去和孩子享受亲子时光,用自己对生活的热情去感染孩子;当我依依不舍离开这个美好的世界,她会有一种纪念我的方式,哪怕思念撕心裂肺,嘴边也能挂着,我所希望的微笑;当她慢慢老去,孩子们远去,追寻自己梦想的时候,她能用自己的爱好,去充实那些漫漫时光。”
相关文章
- 音乐,孩子最好的启智教育
- 中外音乐大咖的教育经 孩子音乐怎么学?
- 了解音乐早期教育,让五音不全的您也可成为孩子最优秀的音乐老师
- 声态音乐:“积极教育”成就孩子音乐梦
- 权威小提琴教育家指出:让孩子学琴千万不要晚过这个年纪
- 没有音乐天赋的孩子,还有必要坚持学琴吗
- 艺术教育培训如何正确开启孩子早期的音乐启蒙教育
- 教育孩子有这么多极端的做法,远离劣质父母
- 教育孩子请别再大吼大叫了,对娃的危害远比你想象中的更严重
- 教育路上,永远别指望孩子"自觉",家长也得自我救赎
- 教育路上,永远别指望孩子“自觉”!「人生导航」
- 近几十年最伟大的教育应用成果——就是指导你带孩子
- 远离快乐教育吧!适度地强迫孩子,他的成长速度会超出想象
- “妈,你永远看不到我的好!”你的“打击教育”,让孩子只想逃避
- “美感教育”有多重要?有远见的父母都在培养孩子的审美
- 别让你的错误的教育方式,让爱远离,爱,请给孩子更多的包容
- 家有“熊孩子”,你要做的教育不是打骂,而是走近他们
- 家长这几种教育方式,会让孩子永远长不大
- 江西男童肠子被击穿:为了孩子安全,远离音乐喷泉
- 父母是离孩子最近的“民间教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