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熊孩子”,你要做的教育不是打骂,而是走近他们
九月新学期伊始,大多数暑假玩疯了的孩子也开始收心好好学习。但还是有部分孩子,放假疯玩,上学呢也不专注。迟到早退、上课不认真听讲,甚至逃课、打架、顶撞师长。
基本上学时期每个班都有这类令老师头疼不已的熊孩子。有时候不仅老师,家长也对自己家孩子"与众不同"的种种表现束手无策。
每个孩子都是有无限可能的,栋梁之才也是在修剪之下长成的。可是如何对打架、厌学、不服教的熊孩子进行管教?如何让熊孩子改过自新?
走近"熊孩子"
每个人每天会遇到不同的人和事,熊孩子也一样。
家长不妨去走近孩子,孩子每天遇到哪些人和事,那些人会让孩子开心,那些事让孩子苦恼。比如吃到了同学带来分享的美味小饼干,几个小朋友间有了小矛盾。
这些往往都是我们不想关心或者忽略的,但这就是孩子的生活的全部,也是孩子情绪重要的输入与输出。
比如孩子在学校踢球将其他小朋友踢伤了,这时候我们不能盲目地责骂孩子,先安抚孩子的情绪,再去询问孩子事情的始末,对事情有一些大致的了解,发现是因为那个小朋友他没能把球踢进去。
但不要急于判断,因为我们要做下一步。
与"熊孩子""共情"
了解了孩子的心境,就要体会孩子的心情,进入孩子的角色。
比如早上吃到了心心念念的牛角包,心底的满足与开心;课间玩耍与人发生碰撞时的生气和委屈。
与孩子"共情",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孩子的感受,才能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对事情的处理。
因为受伤小朋友没能进球,将人踢伤。这时候我们就要做出判断,为什么踢人呢?因为要进球没进了,这是好胜心;因为别人的原因球没进,迁怒;踢人,行为偏激。要了解孩子的好胜心和偏激的行为以及迁怒别人的心理的危害。
小孩子不懂事,是认识不到自己行为的偏激和对别人造成的伤害。这时候家长的引导是尤为重要的,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做的。
如何让"熊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我们做一件事的时候往往是认为自己是对的,孩子也一样,对事物的认知比较不成熟,让他们自己平白无故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这时候家长如果仅仅告诉孩子打人是不对的,孩子对这件事的理解可能是模糊不清的。这其实也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机会,可不能轻易放过的。
最直接的做法,就是带他去看事情的后果,去看看小朋友的伤情,问问他愿不愿意被人踢成这样,如果自己被踢成那样会不会疼,会不会哭。然后再问问他这样对不对,错与对的印象对他来说应该就比较深刻了。
有了对错的了解再讨论好胜心与迁怒行为就为容易。好胜心人人都有,合理的好胜心对做人做事都是有益的,在正确的情况下可以将事情处理得更加完美。但是无法控制的好胜心,可能会控制人当时的思想,令人作出出格的事情来。
这时候就可以问问孩子对进球的想法和认识,告诉他每个人都是想进球胜利的,但是这个想法在合理的正确的不影响他人的情况下都是可以的,不能因为赢了就自满,也不能因为输了就乱发脾气,迁怒他人,只要别人没犯规正常状况下自己的失败都是正常,不要气馁,努力赢回来就行。
没有那个熊孩子是天生的,可能是我们的教育没有与孩子一起成长,与孩子的沟通有些欠缺。我们总是习惯性地去评价孩子:打架了是坏孩子,成绩不好是坏孩子,撒谎了是坏孩子……
其实我们走近他们,可能会发现他们差劲的表现,其实只是因为我们不理解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