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如何解决中国式家庭中两代人的育儿分歧?注意这三点很关键

2021-11-30 17:33:18孕产
秋冬季节,天气干燥,孩子娇嫩的小脸蛋很容易变干燥,甚至起皮。给孩子使用含滋润成分的润肤乳或润肤霜,可以有效滋润保护孩子的肌肤。可是,家里的宝宝不喜欢擦面霜,怎么办呢?我家就有这样一个不喜欢擦面霜的3岁小男生。每到出门前要给他擦润肤面霜时,他就会大喊着“不要”,然后迅速逃跑。

秋冬季节,天气干燥,孩子娇嫩的小脸蛋很容易变干燥,甚至起皮。给孩子使用含滋润成分的润肤乳或润肤霜,可以有效滋润保护孩子的肌肤。可是,家里的宝宝不喜欢擦面霜,怎么办呢?

我家就有这样一个不喜欢擦面霜的3岁小男生。每到出门前要给他擦润肤面霜时,他就会大喊着“不要”,然后迅速逃跑。

平时我和老公上班,我俩早上出门时孩子都还没起床,大多数时间都是我婆婆在家带娃。给娃擦面霜这件事,也主要是婆婆在负责。

我婆婆在与娃“斗智斗勇”的过程中,逐渐“发明”了一套自己的应对措施。

她先把面霜挤在自己手心,然后强制性地把霜涂在孩子脸上,这时,孩子肯定会哭闹,她就再假装给孩子帮忙,假装用手把他脸上的霜抹掉,一边哄娃说“已经把霜丢掉了”。

这种方法一度非常管用,孩子知道霜被抹掉了,会马上平静下来。可是,随着孩子越来越大,自主意识越来越强,愈发不喜欢被强迫的感觉。最近婆婆的这种方法越来越激起孩子的反抗了,即使奶奶不停地说已经把霜丢掉了,孩子还是会大喊“不要”,甚至大哭大闹,或者生气得在地上打滚。

看到孩子被这么强迫和哄骗,当妈的我有点看不下去了。

在周末我自己带娃的时候,我尝试了自己的“游戏式”方法。

1. 首先,让娃看看妈妈早上起床之后,都会做哪些事情,包括刷牙、洗脸、擦面霜,尤其让他注意到妈妈洗完脸一定会擦面霜的。

2. 然后,到需要给他擦面霜的时候,我会先提醒他洗完脸该擦面霜了。不过,固执的小男生当然还是会反抗说“不要”。

3. 这时,我就在手心挤一坨霜,给他看,跟他商量:“妈妈早上洗完脸忘记擦香香了,你可以帮我擦吗?你帮我擦,我也帮你擦,好吗?”这时,娃终于点头,开心地用手指蘸着霜往我脸上抹,我还告诉他不同的部位都需要抹一抹,他会很认真地做这件事。而我也蘸着霜给他脸上抹,他也欣然接受了。互相抹完面霜,我会夸张地赞道:“哇,脸上变光滑啦,不会干啦!”他也一脸赞同,说“是呀,很光滑啦!”

这种“合作”的小游戏,我尝试了好多次,孩子都很接受,而且知道自己脸上擦了面霜脸就不会干了。

后来,我跟婆婆说了下我的方法,委婉地建议孩子现在自主意识比较强了,我们家长处理事情也不要太强硬了。可是,她还是会坚持用自己的方法来处理。

我跟老公一起讨论过这件事情,我们都对两代人育儿观念和育儿方式的差异深有感触。

老人的教育观念比较陈旧。

一般来说,我们的父母这一辈,由于生活的时代、社会经历、知识背景等方面的局限,往往教育观念比较陈旧,更别说懂儿童心理学这些知识了。

例如,他们总是跟孩子强调要乖、要听话,只要是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而往往容易忽略孩子的自尊心、独立人格等心理特点。

由于知识和观念的局限,老人们带孩子就容易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要么强迫孩子执行,要么采取哄骗允诺的方法,反正只要达到目的就行。就拿我婆婆给孩子擦面霜这件事情来说,她的目的就是完成给孩子擦面霜这件事情,先强制完成,之后发现孩子有负面情绪,就哄一哄骗一骗。

可是,现在的孩子心智发展这么快,早晚是哄不住的,孩子就会渐渐不服老人管教。

老人也不容易接受新的教育理念。

我们父母这辈人大多生活在多子女家庭,他们很多人没法得到父母太多帮助,只得独自养育我们。所以,虽然生活在那样知识和资源匮乏的年代,我们的父母也积累了很多育儿经验。他们自然会把自己的经验用在孙辈身上,按照自己的方式养孙子、孙女,不容易接受现代社会的新的教育理念。再加上老人年龄大了之后,很多会变得相当固执,更加不愿意接受新的观念。

而我们年轻父母,本来就缺乏育儿经验,相反会更积极地去学习新的育儿知识,更新育儿理念。

我和老公有时看到写得很有启发的育儿文章,会把文章转到我们家的家庭微信群里。但是,我们总是会发现,其实在群里真正点开这些文章并认真阅读的人,只有我们俩。而群里的老人们更倾向于转发和点击养生、鸡汤、标题党新闻这种文章。这让我和老公深感“鸡同鸭讲”。

老人带孩子容易溺爱和过分保护孩子。

我认识的一个家庭里,孩子爸妈平时上班很忙,孩子的日常起居完全甩给爷爷奶奶照顾。爷爷奶奶一直“觉得”孩子自己吃饭老是掌握不好勺子,而且撒饭到桌上清理不便,就坚持给孩子喂饭吃。孩子要求吃饭看电视、玩玩具,爷爷奶奶虽然嘴上会教育吃饭时不要做这些事,但是最终都会在无奈中应允了。

于是,这个孩子都开始上小学了,在家吃饭边看电视不说,还要靠爷爷奶奶两人一人坐在一边喂饭。而这孩子其实在幼儿园早就会自己吃饭了,但是一回到家就“不会”自己吃饭了。

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过:“失败固然痛苦,但更糟糕的是从未去尝试。”

人到老年,很容易“隔代亲”,容易溺爱和过分保护孩子,事事代劳。这样的溺爱容易让孩子原本可以尝试挑战的事情却没机会得到实践,反复打消孩子尝试新事物的积极性,可能会让孩子产生“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认为自己就是无法做好这件事情,破罐子破摔,放弃努力,非常不利于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和独立人格的养成。

如何解决中国式家庭中两代人的育儿分歧?我觉得关键要做好以下三点。

立界限、立规矩

立界限,就是我们跟家里的老人都要讲明白:孩子毕竟是我们年轻父母的孩子,不是老人的孩子。教育孩子的主要责任在父母,父母应该多陪伴孩子,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起到主要作用。

立规矩,就是指一家人最好能坐在一起立家规,大家一起讨论清楚:哪些事情是底线,哪些事情可以商量,哪些事情是全家人都需要遵守的。

我和老公在孩子出生前,就跟家里的老人讲清楚说明白了这几点:

(1)因为我们是双职工,孩子的吃喝拉撒睡这些日常起居生活,我们要麻烦老人们帮忙照顾了。但我们也不是完全撒手不管,下班和周末时间我们都会一起来照顾孩子、陪伴孩子。

(2)关于孩子的安全和教育问题,以后主要靠我们做父母的负责和把关。

(3)我们家人一旦遇到育儿理念和方法的分歧,可以一起讨论,但绝不在孩子面前争吵。

(4)遇到一个家人正在对孩子进行管教,其他人不插手阻碍,以防孩子变成“两面派”。

(5)谁去管教孩子,引发了孩子的负面情绪,谁就需要事后及时安抚孩子。

互相尊重、互相理解

老人愿意帮我们年轻父母带孩子,我们真的要感恩并尊重他们的付出。我们也应该理解并接受,老人们有他们自身的局限和弱点,带孩子难免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些都是几乎不可避免的。其实,我们自己也很难说自己对孩子教养方式就一定正确。

如果我们总是带着一种评判的眼光去和帮我们带孩子的老人沟通,很容易给他们压力,带来反感,导致家庭矛盾的产生。

对老人们的教养方式,如果不触及底线,我们不妨偶尔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佛系一点儿,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而如果触及到底线,我们则要在尊重的基础上,通过与老人有效沟通,来达到目的,避免矛盾冲突。

而我们年轻人可能做事比较粗糙、行事比较冲动、考虑不够全面,平时还可能把工作中的情绪带回家,也希望家里老人们能理解、包容一下我们。我们自身有什么问题,老人们也大可以提出来,给些建议和意见,不要藏着掖着,自己受闷气。

有效沟通

为什么我这里要说有效沟通?因为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年轻人与老人的沟通往往是无效的。

就像我上面提及的微信群里常常发生的情景,年轻人与老人的关注点不一样,大家都倾向于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强迫别人学习陌生的领域,并不一定能收到你想要的结果。我也尝试过把育儿类的书籍摆放在客厅显眼的地方,但是哪怕是幼儿辅食制作这样浅显的书籍,家里的老人们也不会去碰。这些“鸡同鸭讲”都是无效沟通。

怎么样才能与老人们进行有效沟通?

首先,我们需要学会倾听。

遇到育儿分歧,我们不妨坐下来,听一听老人自己的诉求和对事情的考虑。有时你会发现事情原来不一定是你想的那样,原来老人家考虑的方面自己却没有注意到。

然后,我们要注意沟通技巧。

我的成功经验是通过讲故事来说育儿的事儿。

很多老人们喜欢说别人家的事儿,也喜欢听别人家的事儿。我家婆婆爹爹就是这样。长期与老人们在一个屋檐下生活,我慢慢地发现只要我说别人家的事儿或新闻里发生的事例,通过这些故事来讲一个道理,浅显易懂,他们就能听得进去,也会慢慢接受一些新观念。

例如,我家孩子已经可以自己用勺子吃饭了,婆婆还一直给孩子喂饭,因为她有点洁癖,不喜欢孩子自己吃饭老把饭撒出来,生怕孩子一不小心就把衣服弄脏。后来,我们就给婆婆讲了上面提到的别人家小孩到小学了还靠爷爷奶奶喂饭的“反例”,婆婆听到后也是一脸不赞同,现在给孩子吃饭时,她会多多鼓励孩子自己把饭吃完。

中国式家庭生活中,很多都是年轻父母、老人和孩子住在一起,生活中难免磕磕碰碰,隔代教育也难免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

但是,有句俗话说得好:“方法总比问题多”。

年轻的家长们与家里的老人们在育儿方面遇到分歧时,在互相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多找方法解决问题,家庭就能更加和睦,孩子也能在健康的家庭环境中健康成长。

欢迎关注@鹏程纪,我是程程妈妈,职场二胎妈妈。育儿路上,与你一路同行!

#育儿经#

#智慧父母指南#

#隔代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