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不得教授小学教育内容 结合指南说说幼儿园为什么不能小学化教育
幼儿园不给使用教材小班数学上哪些内容最合适
首先,大家要对数学这个学科有正确的认知,数学不是仅仅数数和计算的,而是包含数、量、形、时间、空间、方位等多方面的教育; 其次,要厘清教学的目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1)明确提出,数学教育的目的是:“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也明确要求:“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 所以,不能单纯地把数学教育等同于计算。 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特点 幼儿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具有一种过渡的性质。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从具体到抽象 学前儿童的思维主要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对物体的认识往往需要借助具体直观的材料。 (二)从个别到一般 学前儿童数学概念的形成,不仅存在一个逐步摆脱具体形象,达到抽象水平的过程,同时也存在一个从理解个别具体事物到理解其一般和普遍意义的过程。 二、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特点 (三)从外部动作到内部动作 外部动作:借助于外显的动作 外部动作:点数,掰手指数 内部动作:进行列式运算:2+3=? (四)从同化到顺应 皮亚杰认为,同化和顺应是儿童适应外部环境的两种形式。所谓同化,是指个体将外部环境纳入自身已有的认知结构中;所谓顺应则是指个体改变已有的认知结构去适应外部环境。 (五)从不自觉到自觉 小年龄幼儿在掌握数概念的过程中,尚未能从具体的事物中抽象出本质的、抽象的特征来理解,而停留在具体经验上、外部动作上、没有思维和语言上的抽象内化来支持。作为教师,应当了解学前儿童的这一心理发展特征,充分认知到语言尤其是抽象、概括的数学语言在数概念获得中的关键价值,鼓励幼儿在操作活动中用语言概括、表达、交流,以不断提高幼儿对其动作、思维的意识程度,促进幼儿的内化,帮助幼儿认知由“不自觉”向“自觉”过渡。 不自觉:学习没有明确的目的性、是玩的,没有语言、思维的支持 案例:认识三角形 自觉: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能用语言、思维支持 案例:认识长方体 (六)从自我中心到社会化 自我中心: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探索数学 社会化:从别人的角度看问题,理解别人解答问题的方法 幼儿在进行数学操作活动时,往往只关注于自己的动作且不能很好地内化,更不能关注到同伴的数思维或与同伴产生基于合作、交流、有效的“数行动”。 因此,帮助幼儿在发展数认知能力的过程中,“去自我中心”,提高社会化程度是非常关键和重要的。对于学前儿童来说,“去自我中心”,从自我中心到“社会化”是其思维抽象性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当幼儿能够在头脑中思考自己的动作,并具有越来越多的意识时,他才能逐步克服思维的自我中心,努力理解同伴的思想,从而产生真正的交流和合作,同时,在交流和互学中得到启发。 【案例】: 一位小班幼儿在给卡片分类时,他自己是按照形状特征分的,当看到同桌是按照颜色特征分的时,就说别人是“乱七八糟”分的,但问其“按照什么分的”时,却不能回答,经提醒,认识到别人分类的依据了。 设计幼儿园数学教育教育活动方案,应了解幼儿园数学活动方案的构成,一般包括以下几个要素: (一)活动名称:是对活动目标、活动内容的概括性反映。一种是按数学活动的要求,用数学术语定名称如:学习7的组成。另一种是按活动内容或选用的材料,用生活的语言定名称如:开超市。这种使人们感到贴近幼儿的生活,有趣味,更符合幼儿教育的特点,但也存在知识点不够明确,因此,我们建议两种相结合如:小熊水果店(感知3以内的数量) (二)设计意图:指为什么要设计该活动,设计该活动有什么意义。要体现四个解读: 1、解读目标: 幼儿数学教育的总目标:《纲要》中明确确定了科学领域的总目标。数学作为科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其总目标同样涵盖幼儿发展的认识、情感与态度以操作技能三个方面: 1)认知方面目标: *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获得有关物体形状、数量以及空间、时间等方面的感性经验,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运用数的相关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幼儿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操作和探索过程、结果的能力。 2)情感、态度方面目标 *对周围生活中的事物的数、形、量、空间与时间等的兴趣,喜欢参与数学活动与游戏,具有好奇心、探究欲。 *初步形成交流、合作的意识。 3)操作技能方面的目标 *正确使用数学活动材料的技能 *养成做事认真、仔细、坚持、克服困难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根据《纲要》《指南》中科学领域目标、内容、指导要领,选择活动内容的意义。如:小熊水果店(感知3以内的数量):《纲要》指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建立初步的数概念”。幼儿数概念的形成和发展是儿童思维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计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是幼儿数概念发展的重要方面。 2、解读幼儿: 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学习特点、心理特点……)本班幼儿经验与能力(已有的经验与存在什么问题及困难)等。这样做才能体现“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新的理念。 1)幼儿的年龄特点: A、逻辑思维特点: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要解读幼儿年龄思维特点尤为重要,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逻辑包含两个层面:动作层面和抽象层面。幼儿思维的发展依赖动作和具体事物。是从直觉行动思维到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B、心理特点: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 C、幼儿的学习特点:观察发现、操作探索、表达表征。 小班幼儿的特点:能发现具体的表面的特征比较明显的如:大小、颜色、形状等。对于有变化的幼儿就不能发现。操作探索特点是模仿、重复。使用单词表达,表达不够准确、不完整。 中班幼儿的特点:除了能发现具体的表面的特征比较明显的如:大小、颜色、形状等外,其他有明显变化的幼儿也能够发现。操作探索特点变化体现个性特点。能用简单句子进行表达,表达准确性、完整性有所提高。 大班幼儿的特点:能够注意发现细微的物体变化。操作探索方面能够进行多样化操作。表达较连贯、较准确。 2)本班幼儿的经验与能力(已有的经验与存在什么问题及困难) 平时要多观察幼儿,了解幼儿在数学方面的发展水平,真正掌握大多数幼儿在数学知识的一般发展水平面及能力强或能力差的幼儿,这样才能在考虑活动设计目标和选择活动内容、范围时做到有的放矢,同时在投放材料时,我们也是根据能力强弱投放不同层次的材料,真正做到促进不同幼儿的发展。如:在认识《三角形》时,小二班、小三班的老师在观察、解读班级幼儿情况时,发现班上幼儿对三角形边、角在理解与表达上有困难。经过思考,两个老师就进行不同的设计,小三班的何老师设计了 “走走、停停”让幼儿游戏、运动中感知,重点突出对边、角的认识,并表达:我现在是站在三角形的边上或站在三角形的角上等;而小二班陈老师则重点利用触摸感知 ——用手摸一摸,说一说,来表达对图形边、角的认识。 又如:小熊水果店(感知3以内的数量)中,小班幼儿在点数时经常会出现重数、漏数、乱数等手口不一致的现象,这都是由于他们不理解数的实际意义而造成的。本班幼儿经过数量“1”和“2”的感知和学习,对数的认识有了初步的理解,大部分幼儿能正确地点数2以内的数量,并能说出总数。由于小班幼儿刚刚涉及到数的形成,对数的实际意义还需进一步理解,所以我们有必要让幼儿加强对数量“3”的认识,让幼儿充分感知数量3,理解“3”的形成及实际意义,并会手口一致进行点数。我们投放3数量卡片体现能力不同的要求:能力强投放不同大小、颜色且排列位置不规则。能力中投放不同大小或颜色,排列位置规则。能力差的投放同样大小、颜色且排列位置规则。 3、解读教材: 选择这个数学活动内容的概念、含义、重难点等如:序数是表示集合中元素次序的数。重点是理解序数的含义,能用序数词(第几)正确表达物体的排列的次序,难点是能从不同方向出发(左右、上下、前后等)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和所在的序数位置。 4、解读活动策略(设计): 通过运用什么方法(如:操作法、游戏法、讨论法、比较法……)活动形式(如:集体、小组、个别的形式),解决什么问题,发展幼儿什么能力。如:《小熊水果店(感知3以内的数量)》中,我们设计活动策略是:小班幼儿的学习具有具体形象、注意力易转移的特点,从幼儿的实际水平及兴趣出发,我们设置《小熊水果店》的情境为主线,以“运水果”、“买水果”等游戏情节贯穿其中,将数学内容融进游戏中,通过创设与生活有关的一些场景,选用幼儿熟悉的角色游戏玩具作为操作材料,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自主探索感知3的形成以及3的实际意义,从而发展幼儿初步的观察、计数及动手操作能力。 5)在设计意图时要注意: 四个解读要有针对性: (1)选择内容的针对性、:要对数学内容进行加工,使其生活化、趣味化。 (2)解读教材的针对性:要对教材即本次数学活动的知识点及重难点 (3)活动设计时,要针对“目标、特征、教材”来设计。 设计意图与目的要求、活动准备、活动过程要有联系性: (1)设计意图、目的、幼儿特点、教材与活动设计要有联系。 (2)解读本班幼儿经验基础要与活动准备相联系。 (3)设计方法策略要与教学过程相对应。 (三)活动目标:是数学教育活动预期达到目标,是反映幼儿在数学概念及思维能力、兴趣习惯等方面所应获得的发展。 在制定数学教育活动目标,数学教育活动目标的表述应具体化、行为化、体现可操作性。目标的内容应包含情感与态度、认知及操作技能三方面,即应涉及知识概念学习、情感态度的学习和能力的学习。在表述数学教育活动目标时,可以从教师角度出发提目标(如培养幼儿的数数能力),也可以从幼儿角度出发提发展目标(学习3以内的数数),为了在教育活动中将注意焦点集中在关心幼儿变化、研究幼儿发展上,在表述数学教育活动目标时,应尽量运用行为目标的表述方法,即以幼儿应习得行为来表述数学活动目标(采用可观察行为化的语言)(如:能对数量在10以内的物体按照大小或颜色特征进行分类)。这样表述,既便于教师在活动中准确把握,又便于教师在活动后通过幼儿的行为来加以评价。目前在制定教育活动中倡导采用从幼儿角度提发展目标来表述。即在目标表达时,以幼儿的口吻进行。 具体表现为:1、情感目标。2、数学内容目标。3、能力方面目标。 要点:1、在表达时以教师或幼儿的口吻要一致。 2、常用的词汇有:愿意、体验、喜欢、学习、乐意、能、理解、感受、尝试…… 如:《小熊水果店(感知3以内的数量)》中,我们把活动目标定为: 1、喜欢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 2、感知3以内的数量,能手口一致点数数量3的物体,理解数量“3”的形 成及实际意义。 提高观察力、计数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四)活动准备:是指这一活动在知识经验与物质方面的准备,与活动进程及目标达成有关。因此,“活动准备”应写明实施活动所必须具备和条件。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已有经验准备,即为了达到参与本次数学活动所需要幼儿先期具备的知识、经验或能力。这要与前面解读本班幼儿发展水平、经验相吻合。幼儿已感知过“1”、“2”的数量 2、物质准备: 1)环境创设。创设与本次活动相适应的环境包括空间场地、位置。如: 小熊商店的情境(房子、柜子)。 2)教具:教师是指教师向幼儿演示讲解时所用的直观材料。教具要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又能解决帮助理解的问题,同时还要便于操作。教具:点图、数卡“3”、卡片、水果标志等。 3)学具:幼儿操作用的。要考虑量,操作简便,能解决解读中问题。同时要考虑低结构和层次性。设计幼儿的学具要考虑教具的多次使用,便于检查,以解决不同问题。如:《小熊水果店(感知3以内的数量)》中,水果这个学具幼儿反复使用:幼儿操作探索3的形成,摆上柜子,幼儿买水果、装水果。在感知3日形成时,2的数量与添上1水果颜色是不一样的,买水果时,数量1、2、3卡片颜色是不一样的,这样都便于检查。 (五)活动过程:它是活动设计的中心环节。是指数学活动进程的顺序和步骤,活动过程的设计应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思维发展水平出发,从幼儿感知、理解数概念的特点出发,从数学学科本身的规律出发,要求层次清晰循序渐进、层层递进地安排活动进程,同时更多地体现幼儿对从感性操作发现,到抽象表征梳理概括,在反复体验中感知内容,促进幼儿数概念的形成与发展。 活动过程设计一般应包括活动的基本流程,构成活动进程的主要教学事件和环节,活动采用的主要形式和方法以及每个活动环节的具体如何展开等。在表述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以清晰的条理、概括的文字加以体现。同时,应当特别注意各活动环节之间的衔接和过渡,使各活动之间体现层次性、递进性。教师要明确这个环节让幼儿感知什么,达到什么目的,每个小环节要注意递进。在表述时,做什么,达到什么目的。如:在《小熊搬家(感知3以内的数量)》 第一个环节是引题:游戏“我的汽车几点开”(引导幼儿多感官复习2以内的数量) 第二个环节是:游戏“运水果”(引导幼儿自主探索,感知3的形成,初步理解3的实际意义)。 第三个环节是:游戏“买水果”(引导幼儿排除颜色、大小和排列位置的干扰按数取物,进一步感知3以内的数量)。 体现学习、进一步、加深、巩固…… 1、开始部分: 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和介绍活动内容,以引起幼儿积极参与兴趣和愿望。教师用简明、形象、富有启发性语言,说明将要进行的活动。 1)引题:情境导入:以情景贯穿整个过程。每个环节都要有所递进。如果是数的活动,要有复习与新课有关的知识,为学习新知识打下基础。复习课的内容,能注重用情境引入,同时注意培养幼儿思维的准确性和敏捷性。同时用多种形式来引导幼儿用多种感官来表达、表现对旧知识的认识,来了解幼儿原有经验。如:复习数量时,可以通过看图片拍手、听声音跺脚…… 2、基本部分: 1)感知探究: (1)幼儿感知探究发现。 A、让每个幼儿都有观察或操作的机会,让幼儿初步在操作感知探究,发现数学的秘密,同时还要注重幼儿之间的交流,即幼幼互动,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如:《小熊水果店(感知3以内的数量)》中是通过幼儿亲自操作、探究发现的。幼儿探索发现后问:你是怎样让2个水果变成3个水果的?体现(问题数学)的特点。 B、小组活动:小组操作,帮助幼儿进一步具体理解数学内容,同时注重层次性,设计时要巧妙,投放材料操作要求,体现层次性,同时还要考虑如何检查幼儿操作的正确与否。主要互动的形式为(境幼互动、师幼互动) D、这个过程要教师尽量减少高控制。给幼儿交流和选择操作的机会。 2)集中交流,表征梳理:幼儿在探究发现过程中困惑问题,幼儿相互交流过程中问题)(体现幼幼互动),教师要注意梳理新知识,运用幼儿操作的学具,给幼儿以真实体验感、教具或图示等表征,帮助幼儿思维从具体到抽象,理解所学学的数学知识经验。如《小熊水果店(感知3以内的数量)》用幼儿操作过的水果、教师用圆点来梳理、最后用数字进行抽象概括,符合幼儿思维从具体到抽象的特点。又如:在学习数的组成中,我们用图示来梳理:用圆形代表总数,半圆形代表部分数。这样很形象,也便于幼儿理解。 3)多形式练习巩固,同时注意联系生活经验解决生活中初浅的问题。可以通过游戏、操作等方式进行,进一步理解所学的数学内容,体现生活数学、活动数学的特点。如:超市购物(生活数学)、小组游戏:坐电梯等。(活动数学)在《小熊水果店(感知3以内的数量)》中,游戏“买水果”(引导幼儿排除颜色、大小和排列位置的干扰按数取物,进一步感知3以内的数量)把数学作为工具,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4)集中交流:教师要观察幼儿在操作、交流过程中情况,选择典型的、有交流价值,进行有针对性交流与点评,同时还要考虑如何检查幼儿是否操作正确,加深巩固理解所学的数学内容的认识。4、结束部分:活动延伸。如到环境中寻找或延伸到区域活动。
怎样杜绝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方案
为何会出现?
仅仅是一所幼儿园呈现这样的状态吗?
那既然不是,这就是个社会现象。
其直接原因来自家庭。
你是孩子的父母,你会想着你的孩子快点接受教育,可以变得更聪明吗?答案是肯定的。其次,现在父母大部分是80后的,大部分都是独身子女,他们身上肩负着四老和孩子,为生活奔波,花在工作上的时间很多,没有办法照顾到孩子。试问10位家长:你把孩子送到幼儿园,最希望他得到什么呢?是快乐吗?是能力吗?为吸引家长,幼儿园不得不推出各种各样的特色,比如英语特长班,比如右脑开发等。
再而是社会的教育目的。我们现在提倡素质教育,而幼儿的教育时基础教育的基础,而显得非常重要。对孩子提出的要求也就更高。同时,幼儿园又是进入小学的前奏。幼儿园的小学化教学,“我们是为了让孩子更快地适应小学的教学方式,这样可以减轻孩子适应的时间。学习的成绩就更棒了。”
更多时候,我们注重的只是结果“孩子得到了什么样的看得见的进步”。而不是过程(孩子在玩耍过程中心理上的满足)。
结合指南说说幼儿园为什么不能小学化教育
在学前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新阶段,研究制定《指南》,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学前教育“国十条”的重要举措。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国十条”明确要求“国家颁布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南》的印发对于有效转变公众的教育观念,提高广大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家长的科学育儿能力,防止和克服“小学化”倾向,全面提高学前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幼儿园是根据什么不能小学化教学的
首先,幼儿园教育有其自身特点。
其次,幼儿有其自身的身心发展规律。
1、顺序性
2、阶段性
3、不平衡性
4、差异性
因此,“小学化”教学不利于幼儿未来的学习,严重干扰了小学正常秩序的开展,不利于幼儿身心的发展,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
教师资格考试幼儿园为什么不能小学化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做法从根本上忽视了幼儿的生理及心理特点,幼儿的身体机能和神经系统都很脆弱,强制性延长幼儿学习知识、技能的时限,会增加儿童神经系统的负担,长此以往,必然会伤害儿童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严重危害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还可能诱发幼儿的厌学倾向,“重复型教育”还容易使儿童养成不良学习态度、习惯,危害极大。
幼儿园小班为什么不能教授识字算数课程
孩子太小,娱乐为主,这些以后有的是时间学。并且那么小孩子的手指骨骼没有发育好,经常用笔,手指会变形。
学前教育是否能教小学
现在教育专业毕业都会发教师资格证上面写明了你的教学范围!现在分为;学前.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等可以找相关单位办理!可能要考核,现在广东地区私立小学是可以进的,他很多学校中都开有学前班!正规的公立小学就不那么容易了! 也可以在学校想想办法,学校担袱曹惶丨耗查同肠括里办什么都简单,工作了就要困难了!
现在幼儿园就开始教小学知识了吗
首先,我觉得我们要对幼儿园知识和小学知识做一个界定。幼儿园的孩子可以学什么,就“课程标准”来讲内容有很多,包括“五大领域”七门学科,也包含了拼音、造句、10以内数的分解组合、加、减运算、口编应用题等知识性很强的往往被认为是小学课程的内容。而且“幼儿园课程标准”的确定是符合幼儿身心发展水平,有心理学依据的。那么,为什么常常会有人误解这些内容是属于小学的呢?原因还是出在幼小衔接上,因为我国幼儿的入园率不是很高,而且存在城乡差异,承办者观念的差异等,使小学在教材内容的安排上很难把握,如果以幼儿园的课程标准为前提,对那些没上过幼儿园的孩子来讲,是力所不能及的。因此,小学的教材一般都从最基础的开始,有些可以说是幼儿园中小班都接触过的,也就是说从孩子身心发展的角度来讲,不是幼儿园教了小学的内容,而是小学成就了一些未进入过幼儿园的孩子,当然也不排除有些幼儿园内容超纲的现象。
其实我觉得,我们不应该把关注的重点放在“知识”上,而是放在方式方法上。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提倡以游戏为主线,寓教于乐;提倡动用幼儿的多种感官,让幼儿在操作中学习;也就是说一切都要建立在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如果操作者运用了恰当的方法,孩子们不但可以轻松的获取知识,还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习惯和方法。我很喜欢一句话:教学有法、法无定法、贵在得法。幼儿园的教育和其他阶段的教育一样,也有很深的学问,一个有强烈的求知欲望的孩子的潜力是巨大的。
相关文章
- 幼儿园安全教育内容
- 宝宝超前教育的危害,在小学会全面爆发,上幼儿园可不是越早越好
- 越来越多家长给孩子上蒙氏幼儿园,能适应小学吗?蒙氏教育真的适合中国孩子吗?
- 幼儿园儿童节教育随笔《六一节的惊喜》
- 幼儿园到小学要怎样过渡
- 幼儿园劝退4岁男孩,爸爸深夜找女老师聊天,内容让人很无语
- 幼儿园和小学中,现在很多老师让家长辅导孩子写作业,这应该吗?
- 幼儿园小学化,为什么国家也无法根本禁止
- 幼儿园小班的孩子学蒙氏教育如何?有意义吗?
- 幼儿园男孩想亲女老师,老师开玩笑拒绝,网友:教育不仅在课堂
- 幼儿园的去小学化,不是让孩子不认字、不写字、不算数
- 幼儿园的回归能力教育
- 幼儿园认识生字,学习加减法那么重要吗?4周岁的孩子很反感学习这些内容,正常吗?
- 幼儿园里的首次性教育(图)
- 幼儿教师、园长修炼记30:幼儿园环境创设应注意哪些内容?
- 幼儿教师、园长修炼记34:幼儿园常规培养的内容及作用
- 教育要从孩子开始,从幼儿园开始,家长、老师和学校都不能松懈
- 【幼儿教育】江苏省幼儿园接受评估与检查的现状与建议
- 义务教育层面入手破幼儿园资源难题
- 什么是幼儿园小学化现象,如何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