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孩子喜欢玩网游,背后的隐情你知道吗?

2020-02-09 10:00:05孕产
表哥家的孩子上小学6年级,特别爱玩游戏。因为家里有个上幼儿园的弟弟,表哥夫妻俩心思都在可爱的小儿子身上去了。平时都是爷爷奶奶负责接送孩子,也很少与老大交流。有一天,孩子早上去上学的时间,家里发现有邻居喊门。打开后门的院子发现,老大躺在地上,血肉模糊。原来,孩子从5楼掉了下来。

表哥家的孩子上小学6年级,特别爱玩游戏。因为家里有个上幼儿园的弟弟,表哥夫妻俩心思都在可爱的小儿子身上去了。平时都是爷爷奶奶负责接送孩子,也很少与老大交流。

有一天,孩子早上去上学的时间,家里发现有邻居喊门。打开后门的院子发现,老大躺在地上,血肉模糊。原来,孩子从5楼掉了下来。

惊慌失措的一家人把孩子送去医院,全身多处粉碎性骨折。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才算转危为安。都说这是奇迹中的奇迹。

至于老大是怎么从那么高的楼层掉下来的,不得而知,家人也不敢追问。毕竟孩子捡回一条命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初步的猜测就是模仿游戏里的人物,从高处跳下即使摔死也可以重生。

放在父母眼里,这些行为是可怕的吧?但这都是真实发生的事情,孩子沉迷于网游不可自拔,背后又有什么样的隐情呢?

全民上网的时代已经来临,网络逐渐从工具,已经演变成了大众一种普遍的生活必需品。人们可以在手机上面,滑动手指足不出户口,就可以解决生活的方方面面。

所以,对于那些缺乏自控能力的孩子来说,很容易就会沉溺于网络游戏的世界当中。

其实,我们生活当中,就有许多成瘾性的人格存在。比如“赌瘾”“烟瘾”“酒瘾”“网瘾”都是让人避之不及的,也是让家人和朋友痛恨的根源。

但是有些成瘾性事物,比如“追剧”“美容”“购物狂”“贪嘴”反而容易让人接受。因为这些都是不会对社会造成危害,也不会伤害到自己的行为。

为什么会有成瘾性的人格出现呢?当然因素有很多。最主要的一条就是:逃避现实。

当理想与现实发生冲突,又没有办法改变现状的时候,人性趋利避害的本能就会出现。

所以,现实生活中的人,为了调节自己内心没有被满足的情结,便开始选择逃离现实,寻求外界的慰籍和和庇护。

有的人是发展自己的爱好。比如跳舞、瑜伽、旅行、参加各种社群等等。人们在追逐自己爱好的同时,享受到了心灵的愉悦,自然就不会沉浸在现实世界里的烦恼里。很好的转移了注意力。

孩子沉迷于网络世界也是如此。

那么,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原因有哪些呢?

1:当孩子感觉不被关爱时,就会把内心的不满转移到游戏当中去了。

就像我上面表哥家老大的例子。二胎政策放开后,很多家长把注意力都放在二宝身上去了;自然就忽略了大宝的各种情况。大宝由原来的一人受宠被分走了父母的爱之后,心里落差感巨大。

在没有得到父母关爱的同时,如果成绩稍有差池就会被责怪,相对于家人对二宝温柔疼爱,大宝就会难以接受,于是就沉溺到网游当中去了。

他们可以在网络世界和同伴并肩作战、共同杀敌;可以任性做自己,说的同龄人都能够理解的话语;在游戏伙伴那里,他们可以找到共鸣。甚至可以在网游里支配自己的人生,即使在游戏里失去生命,也可以死而复生。

这种现实世界里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在游戏里可以做到,这就是他们逃避现实,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原因之一。

2:孩子不被父母和老师理解,缺乏共情。

很多老师和家长看到孩子沉迷网游的时候,就非常的恨铁不成钢。经常苦口婆心的指责孩子不知道感恩父母的辛苦。甚至会质问他们:你对得起谁?

孩子们却认为父母从来不会真正的关心他们,不站在他们的立场上考虑。只会颐指气使的利用家长的权威来指责他们,所以他们宁愿逃避在网络虚幻的世界里。自在翱翔。

任何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认同,这是人生活在社会群体当中,最基本的愿望和本能。如果孩子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就更渴望这种认同感了。

但是现实世界里,很少有家长能够真的设身处地的为孩子们着想,听听孩子们的心声。只会要求他们成绩优异、懂礼貌、听话等等,却很难做到共情和真正的关爱。

跟父母想改善亲子关系,让孩子远离网游,该怎么做呢?

1:和孩子像朋友一样相处,和他们积极沟通,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虽然说起来很容易,但是做起来却不那么简单。大部分家长习惯了和孩子相处的时候,永远是那副高高在上的姿态,很少有父母愿意跟孩子像朋友一样交谈,倾听他们内心的感受。

所以孩子们也不愿意和家长敞开心扉,双方永远在两条平行线上面,各执己见。所以孩子认为自己是不被爱的。

何况大多数的学生都是中等成绩,很少有人做到每一门功课都十分优异。当父母觉得他们不够努力,没有达到他们心中的期待值的时候;孩子们就会选择退避在自己的安全空间去。网游便成了他们的避风港之一。

如果家长能有耐心的和孩子沟通,了解他们心中所想,孩子也不会对他们退避三舍,相看两相厌了。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很多事情都是日积月累所形成的局面。

2:越是压抑孩子的本性,孩子就会越叛逆。

佛洛依德认为:本我在哪里,自我就应该在哪里。

人性当中,本我是自然的本能欲望,自我是依附于本我,起到调节平衡的作用。过度压抑了最原始的形态,自我也将有一天会反弹的。

所以很多家长视网络为洪水猛兽,甚至为了孩子的学习,连WiFi都不安装,电视也只是个摆设。全家集体为了教育好孩子而与网络隔绝。把孩子保护在真空环境里,这样他们就认为,孩子只会向好的方向发展。

但是父母又没有想过,当孩子在学校和同学们交流的时候,别的孩子说着现在很多的网络语言和当今的一些流行的资讯,自己的孩子什么都没听说过,在同龄人之间都没有谈资,孩子只会被同学朋友排斥在外。

父母越是这样压抑孩子,孩子如果有一天发现了网络世界的“美好”,便会一发不可收拾,一定会动用所有的心思来反抗父母的压迫和管制,有的孩子甚至还会因为沉溺于网游而选择退学。

3:尊重孩子的个性,自由发展的同时要适时引导。

大多数的父母都希望孩子乖巧、聪明、听话,却忽略了,人的天性就是有两面性,过分的突出优异的一面,而压抑了孩子“破坏性”的一面,都是不妥的。

就像太阳又强烈的光线,同时也会有黑子出现一样。你不可能只接受孩子好的一面,却不允许孩子有“破坏性”的一面。把握好一个度,就是最佳的养育方式。

正确的做法就是尊重并且适时引导,破坏力才会变为创造力。

从古至今,许多优秀的人物,都是具有反向思维才发挥出了自己的才华,为世界做出杰出贡献的。

所以在面对孩子喜欢玩网络游戏的时候,如果父母和孩子一起商量,允许他们玩,但是要控制好时间,把握好度,不能荒废了学习沉溺其中。相信孩子们是可以接受的。

4:家长也要身教大于言传,增加孩子的自由度,孩子就不会一味的沉迷于网络。

很多家长要求孩子远离手机,但是自己下班后却捧着手机不愿意放下。或是以孩子完成作业或是考好了作为玩手机的奖励。这种思维方式完全和教育孩子不沉迷网游是背道而驰的。

游戏固然有跟多吸引孩子眼球的地方,但是作为父母,我们首先要认清自己对待手机的态度。自己不玩手机,才能在孩子面前做好表率。

前面也说了,家长不要视游戏为洪水猛兽,要合理的看待游戏,就像孩子的一个特殊爱好一样存在,如果一味的制止,只会让孩子更加的沉迷其中。

如果家长不反对也不鼓励,每天可以合理30分钟控制好玩游戏的时间,孩子和家长都可以和平共处、两相宜。

甚至在周末的时候,家长在制定孩子学习和课余之间,如果尊重孩子,允许他们玩点游戏的话,一定会增加孩子的积极性。也会让亲子关系的黏度更高。

设想一下,如果一个成年人,自己非常爱好某一件事物,家人强行阻止,你会反抗还是私底下偷偷去进行?恐怕两种都会吧。

如果家人也支持你的想法,自己反而会更自觉的把握时间和度,不会沉溺其中。是一样的道理。

最后在来说一下,夫妻关系和睦永远是家庭重中之重的事。

很多家庭的失衡,就是夫妻关系不合,爸爸疏远妈妈,妈妈才想要使劲抓住孩子,过度的关注了孩子,导致孩子想要逃避。

如果家庭关系和睦,孩子在正常的温馨的家庭氛围当中成长,他也不容易沉迷于游戏当中,将来也会很平稳的度过叛逆期。

只有父母关系和谐,孩子才有自己的空间成长,发展自己的爱好。与其跟孩子较真,不如反思家庭的相处模式,从改善夫妻关系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