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只打雷不下雨,别再让孩子继续“假哭”了

2020-02-05 09:00:03孕产
之前朋友圈里有看到过这么一个故事:一对年轻夫妻带着一个约四岁的小女孩,孩子边走边哭,拽着爸爸的衣角,疯了似地哭喊着要抱,但夫妻俩像没听到一样,跟着女儿前行。她爸爸也只是偶尔摸摸孩子的头安慰几句,一直也没有把女儿抱起来。孩子哭着哭着,最后竟然打起爸爸来。

之前朋友圈里有看到过这么一个故事:

一对年轻夫妻带着一个约四岁的小女孩,孩子边走边哭,拽着爸爸的衣角,疯了似地哭喊着要抱,但夫妻俩像没听到一样,跟着女儿前行。她爸爸也只是偶尔摸摸孩子的头安慰几句,一直也没有把女儿抱起来。孩子哭着哭着,最后竟然打起爸爸来。路人就不解的问这位爸爸,为什么孩子哭成这样都不抱呢?只听他轻声回答说:“孩子没有什么理由就哭闹,不能随便满足她的无理要求,这次发疯哭闹就是在向我们示威呢”。

我想小姑娘应该不会第二次做这样的傻事了,这次向父母挑战,她输了,但会明白许多,这是用竭尽全力付出代价得到的教训,值了。

想想现在确实有很多小朋友,一哭一闹家长为了避免后面所带来的被围观也好、小朋友哭坏嗓子也好等等就满足了小朋友。久而久之造成的结果就会说小朋友一有什么想要的就会用哭闹来争取到。

小孩子的哭基本上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先尝试着哭一阵,如果他的哭没有得到回应,会渐渐降低音量,然后在某一个节点上,会再次发起攻击,变成凶猛式的哭,这时候是关键时期,你妥协了,就输了,你坚持了,孩子也会见好就收,自己结束哭闹。

不过很多家长要问了,会不会有更好的处理方式呢?

这就让我想到了一个很经典的心理学故事:

一位教授的女儿提出了一个无礼的购物需求,她拒绝后,女儿便大哭大闹。冷静的她任凭女儿怎么哭闹,也没有动摇自己的原则,坚持把女儿带回了家。

回到家后,陪着女儿待在房间里,对她的哭闹依旧不予理睬。最多递给女儿一条热毛巾,让她擦擦鼻涕一把眼泪一把的脸。就这样静静地坐在她跟前,看着她哭,一直等到她哭得筋疲力尽。

孩子哭了好长一段时间后,见妈妈的态度丝毫不放松,便也作罢。从那以后,孩子再也没有提出过任何无礼的要求。

这位教授的做法,既坚持了自己的原则,让孩子明白,自己的无理要求不会因为哭闹有任何改变,同时,也让孩子感受到了足够的安全感。

如果无条件、无原则的满足孩子,长期以往,孩子就会:

逐渐失去独自解决困难的能力,因为只要他一哭,家长就会来解决。最后变得软弱且依赖。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对于负面情绪,他都只会用哭来表达。长大后也容易冲动和发泄情绪。 无法触碰到他的真实需求,即便你是他最亲近的妈妈或爸爸。孩子的欲望会越来越大、要求会越来越多,就像滚雪球一样,直到你失去气力,也无能为力。到那时就晚了。

不过要提一句,爱哭闹是孩子在两三岁左右经常出现的正常现象,也是孩子表达需求的一种信号。如果在孩子三岁之前,父母对孩子采用置之不理的冷漠态度,也会造成孩子未来的心理创伤。对于那些真的不舒服的哭声,我们应该予以关注。

所以,父母需要了解孩子哭的语言,和动机。是单纯的情绪宣泄?还是有目的的“假哭”?如果是沮丧、焦虑、难过、委屈等,我们应该首先学会接纳孩子的情绪,安抚孩子,帮助孩子调节。但如果是“假哭”,用哭威胁父母,来达到某种目的,那就不是一种适应性的行为模式。

在这里,给家长们几点建议:

不要强化孩子的“假哭”。如果孩子假哭后诉求立刻得到了无条件的满足,这结果本身就变成了一种强化物,会更促使孩子更频繁的用假哭来达到目的;对于两岁以上的小孩,就要鼓励他们尽量使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诉求了;大人的陪伴很重要。尽量每天抽出一段时间作为特殊时光,和孩子在一起,当亲子关系亲密感的诉求得到了满足,孩子就不会一次又一次寻求家长的关注了。


切记,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不要玩手机或看电视,一定要全身心的投入。

写在最后

孩子的世界单纯而可爱,他们不知道功利,他们也只是通过了一些表达方式和反馈结果,慢慢自我总结出来一套应用体系,那就是:如果他们的意愿得不到满足,他们可以哭、可以闹、可以大哭、可以更闹,直到实现需求。在这个不良循环的过程里,家长们应该起到什么作用呢?

所以,家长们,尤其是新手爸妈们,一定要善于学习,坚定信念,相信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棘手问题,只要家长们留心观察,及时解决,我们都会拥有充满活力和自信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