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小孩总喜欢模仿动物?不要强硬“制止”,做到这3点智慧引导孩子

2020-01-20 06:52:02孕产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朋友家的小锋已经四岁,但小锋妈妈发现,自从孩子爱上看"小猪佩奇"后,小锋天天学里面的小猪叫。一见到别人或是自我介绍的时候还总说"我是佩奇!",弄得妈妈尴尬又无语。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朋友家的小锋已经四岁,但小锋妈妈发现,自从孩子爱上看"小猪佩奇"后,小锋天天学里面的小猪叫。一见到别人或是自我介绍的时候还总说"我是佩奇!",弄得妈妈尴尬又无语。

不止小锋的妈妈有这种苦恼,其他妈妈也纷纷表示,自己的孩子喜欢模仿各种小动物的叫声、行为动作。

有位妈妈说自己的孩子每次洗澡都趴在浴缸中扭动,一问才知道自己的孩子是在学鱼游泳。也有的孩子喜欢模仿小狗,走到哪里都"汪汪"叫,还学着用嘴叼东西。

家长们都知道小孩子的模仿能力强,可是孩子总喜欢模仿动物到底是好是坏?

为什么小孩子喜欢模仿动物?孩子模仿动物时,到底要不要制止呢?

这些问题都让家长们摸不着头脑。

孩子喜欢模仿动物,不应该被强硬"阻止"

纽约时报育儿杂志曾采访过美国韦尔斯利大学心理学教授Tracey Gleason博士关于学龄前儿童角色扮演的问题,她是这样解释的:"他们正在大量探索别人的感受,感受别的东西,以不同的方式与其他人互动。"

Gleason博士还补充道:儿童通过这种探索进行认知发展,被称为"共情理论",通俗一点解释就是,"子非鱼焉知鱼之乐?"。

宝宝们从18个月开始,内心的共情思想便开始萌芽,可是要经过数年才能真正理解和感受到别人的情绪。然而通过角色扮演,孩子可以在内心创造一个只有自己能看到的隐形的朋友,能够帮助他进行有效地换位思考,通过这个过程去理解对方的感受。

孩子有自己的想法,这些想法虽然与成人大不相同,但却是孩子探索世界的新奇方式,家长不应该刻意去干涉,强硬地"阻止"。

孩子爱模仿,家长要探究孩子行为背后的意图引起家长的关注

年纪小的孩子总会想方设法来引起家长的关注,这其中就包括在家长面前故意模仿小动物的行为,可爱憨厚的模样引得大人"哈哈大笑"。

家长笑了,孩子便会认为自己这样的模仿行为能让大人开心,于是便重复地在家长面前做着各种小动物的动作。这与孩子在学校得到老师的奖励,迫不及待拿给爸爸妈妈看是同样的道理。

以模仿动物为借口

孩子们总是喜欢以模仿动物来表达自己某些方面的想法,一方面是为了逃避自己不想要去做的事,另一方面是为了达到自己的某种目的,实现自己的心愿。

他们虽然有许多想法,但由于年龄与心智受限制,只能够使用简单的词语或短句,语言能力尚未发育成熟,很多时候不能将想要表达的东西传递给父母。所以很多孩子会选择运用肢体,比如:孩子想要吃某样东西时,便会牵着妈妈来到冰箱前指给妈妈看。

孩子模仿动物也是孩子向家长传递讯息的一种方式。家长制止孩子模仿动物的行为,会打断孩子的表达的意图。

想要与家长交流

一岁以内的孩子虽离开妈妈时会哭,但非常容易哄,因为他过一会儿就忘记了妈妈。

两岁左右的孩子会在头脑中回忆起妈妈,看到与妈妈相关联的东西也会想起妈妈。因此两岁的孩子爱哭,是因为孩子的表象和回忆发展了,所以不能笼统地指责孩子爱哭不听话。

孩子的延迟模仿也是这个时候出现的。

延迟模仿比直接模仿水平高,因为这个时候的孩子不像较小一点的孩子,直接模仿面前的事物,此时的孩子可以凭借自己的印象,模仿自己曾经见过或者有认知的东西。因而,有时两岁左右的孩子会做出一些莫名其妙的动作。

这个时候的孩子跟父母和他人的交流和衔接都很困难,无法传递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于是孩子学会了模仿小动物,用小动物的方式与家长交流。

做到这三点智慧引导孩子尝试融入孩子的世界

曾经有位妈妈说,自己的孩子对去电影院观看电影非常恐惧,即便是小孩子们都喜欢的"熊出没""迪士尼系列",孩子也表现出极其的排斥。妈妈问孩子为什么怕看电影,孩子不高兴地说,"我怕,而且我听不懂他们说的话!"

妈妈恍然大悟的同时又感到惭愧,自己一直带着孩子去看大人们喜欢的"好莱坞大片",里面说的不仅都是英语,还都是真人打斗的场景,小孩子当然不喜欢,还产生了对看电影的恐惧心理。如果自己一开始带孩子去影院看的是儿童向的动画,如今,孩子可能就不会抗拒了。

不学着融入孩子的世界,而是拉着孩子融入大人的生活是许多家长的通病。

孩子们模仿着小动物们的行为,又是嗷嗷乱叫,又是在地面爬。小孩子觉得生动有趣,但家长们觉得既丢脸又不卫生,连忙制止孩子的行为。

选择性无视孩子的模仿行为

孩子就像白纸,他看到什么就会往上面画什么,孩子又像橡皮泥;看到什么,都能往什么上面任意揉捏。塑造性极强的他们什么都能吸收,什么都能包容。模仿就成了他们探索世界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

但实际上,孩子的模仿行为会随着年龄的长大、心智的成熟,慢慢消退。

2—3岁的孩子可能会去模仿小动物各种行为,4—6岁的孩子可能会去模仿奥特曼或者小公主,再大一些的孩子会去模仿妈妈涂口红、爸爸穿皮鞋。但孩子的兴趣以及注意力从旧事物转移到新事物时,对旧事物的模仿也会渐渐消失。

因此家长们对孩子的模仿行为不必过分担心,选择性无视小孩子引人注目的行为会让孩子高涨的兴致渐渐消退,过不了多久,孩子便会感到无聊,然后放弃。

及时察觉孩子的情感需求

有一次,阿姨给彤彤看了一件放在客厅的摆设"水晶萝卜",闪闪发亮的东西在小女孩眼中极具诱惑力,但当阿姨问彤彤想不想要"萝卜"时,彤彤因为害羞没有回答,于是彤彤妈妈便回拒了阿姨。

可是之后的事情却使得妈妈感到疑惑,彤彤一直缠着妈妈说自己是"小兔子",在客厅学着兔子跳,一直问妈妈"小兔子喜欢吃什么?"睿智的阿姨笑道,"彤彤是想要水晶萝卜吧。"

果不其然,当阿姨将水晶萝卜送给彤彤时,彤彤不再学兔子了。

很多孩子会以"小狗不吃青菜""老鼠在水中会淹死"来表达出自己不想吃菜,不想洗澡,没有听懂的家长便会认为孩子在"装疯卖傻",跟着动物学坏了。

因此家长们要意识到,孩子在自己面前模仿某种动物时,很有可能是在表达自己的某种情感需求。

我是小C妈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