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中国奶奶的一天,从早到晚忙不停,为了儿女太拼
忙碌这个词,已经成了现代大多数年轻人的代名词。生活节奏不断加快,有了孩子的年轻父母,忙的几乎无法抽出时间陪伴孩子,于是带娃的重任被理所当然的落在了家里老人的身上。
让家里的爷爷奶奶,或是姥姥姥爷带娃,渐渐成了大部分家庭的真实现状,老人们没有老年生活,只是成天围着孙辈转,辛苦程度并不弱于在外奔波工作,努力养家的年轻父母。
看看老人带孩子究竟有多累一个中国奶奶的一天,从早到晚忙不停,为了儿女太拼
文大姐现今六十五岁,老伴去世后就一直跟着儿子生活,孙子降生后,便接过了带娃的大任,从早到晚忙个不停,她的作息时间表,足以让每个在职工作的人都自愧不如。
早上5:00,文大姐早早的起床,收拾利索后,趁着儿子儿媳和孙子还没醒,出门去菜市场买新鲜的蔬果肉类,回来准备一家人的丰盛早餐。
早上6:30,准备好早餐后,文大姐还要负责叫醒家人,给孙子洗手洗脸,在儿子儿媳洗漱的功夫,给宝宝烫奶粉,并搭配处理孩子的辅食。
早上7:00,在儿子儿媳吃早餐的时候,文大姐要将温到正好的奶喂给孙子喂,还要一口口的给孩子喂辅食。
早上8:00,儿子儿媳出门上班后,文大姐才得空吃有些冷了的早餐,一边吃东西,一边还不忘哄着宝宝不哭闹。
上午8:30,为了宝宝健康,文大姐会带着孙子去公园,那里有很多带娃的老人和妈妈,文大姐和带着孩子跟人家互动,都孙子开心,一直到上午十点多钟。
中午11:30,开始新一轮给孩子喂食。
中午12:30,文大姐哄宝宝入睡,虽然自己精神有些不济,但是还要清洗家里的脏衣服,收拾家务。
下午3:00,家务活差不多做完后,宝宝醒了会哭闹,文大姐又要陪着孩子玩耍,逗孩子开心。
下午4:00,再次赶往菜场,买好菜,回来准备晚饭,等待儿子儿媳回来,吃完饭,喂饱孙子,趁着儿子或儿媳陪着孩子的间隙,收拾完厨房,再给孙子洗个澡,差不多都要折腾到到晚上的七八点钟。
晚上9:00,哄好孩子入睡,但文大姐并没有跟着去睡,而是又开始缝缝补补,准备第二天的带娃工作。
除了入睡,文大姐一天都不得闲,可以看出老人带孩并没有想象中的轻松,像她这样放弃老年生活,为儿子或女儿带娃的老人并不是个例,对此,年轻的父母们应该给予体贴。
1、给予理解宽慰
老人辛勤的付出,最怕子女的挑三拣四,老人毕竟年纪大了,带娃总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这时子女要做的不是责备埋怨,而是给予理解宽慰,多与老人沟通带娃的方式。
2、老人不是保姆,别太理所当然
无论家里老人给予了多么体贴的照顾,他们也都不是保姆,而是亲人,子女们别太理所当然的享受被照顾的滋味,以至于回到家就做“甩手掌柜”,什么事也不做。
平时尽量多帮衬着老人,哪怕是洗个碗,拖个地,对老人而言都是好的。
3、多陪伴孩子
孩子是需要亲生父母陪伴的,这是任何其他亲情代替不了的,年轻父母要尽量多陪伴孩子,这种多陪伴,其实就是给带娃的老人减轻了负担,给予了他们更多的休息时间。
另一方面,如果父母们能有条件带孩子,就尽量自己带,别麻烦老人,让老人有自己的生活,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孝顺。
相关文章
- 一位带孙女的奶奶的自诉...
- 中国式买房!房产证落儿女名字竟有3大痛点 不要把烦恼留给下一代
- "奶奶我好撑",奶奶中国式"喂娃",3岁孙女午睡后再没醒来
- 中国式假爸爸:帮倒忙、假好人、泼冷水、找你妈
- 奶奶带孙子每天忙“试吃”,面对导购员制止,奶奶的言辞让人无语
- 奶奶怕刚出生的大孙子冷,给他包成“粽子”!医生看见后连忙阻止
- “留守儿童”问题多多,奶奶好心帮忙带娃,孩子6岁却不识爸妈
- 为什么越来越多婆婆不愿帮忙带孩子?听老人怎么说,儿女先别指责
- 以为孕5月的宝宝才变得忙碌,其实宝宝这时候起就忙个不停
- 唐氏宝宝动不停,忙坏男康复师:虽然累但看到他的笑脸觉得都值了
- 女儿忙着参加各种表演,儿子被爸爸带着放飞自我,吴尊儿女差别大
- 生了小孩,让爷爷奶奶帮忙带还是外公外婆带?专家的建议是?
- 一位57岁母亲退出儿子家庭的真实经历,值得每个老人借鉴
- 一位6岁孩子的话戳疼所有父母:爸妈别自卑,你们也可以不如别人
- 一位90后全职妈妈的当下境遇
- 一位“大出血”宝妈的亲身经历:手术9小时,家人门外流泪
- 一位二胎妈妈抑郁了,很多人都说她是“矫情”
- 一位企业主的失败经历:“为了移民澳洲,我拼了2次”
- 一位初中家长的反思:小升初学习真的太重要
- 一位北大心理学博士的自白:我如何跟孩子解释这个不完美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