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一米八,妈妈一米七,儿子却只有一米六,这是咋回事?
文|文儿
想让孩子长得高这简直就是大部分父母的共识了,谁不想让孩子长成一个大高个呢?男孩子高高大大,女孩子亭亭玉立,但是在孩子小时候,谁也不知道长大能长到多高。唯一的参考标准就是孩子的父母身高,但这也并不是十足的保险。
比如,我有一位初中女同学,刚上初一就已经一米七以上了,但她父母却并不高。还有一位男同学,爸爸一米八,妈妈一米七,结果儿子却只有一米六,这是咋回事?基因是天生的好条件,但是也并不是撒手不管就好了,还是要抓住这个好基因好好利用的。
好基因不代表后天不用努力
只要是一群家长在一起谈论着育儿经验,少不了要提到怎么让孩子外形更好看,皮肤更好,个子更高,身体更棒这样的话题。说起身高,好多家长认为只要是天生家族基因好,就没有后顾之忧了。遗传因素虽然占到了孩子身高的70%,但是剩下那些营养和生活习惯等所占的30%如果没做好,很可能超越遗传身高。
2017年发布的《中国儿童身高管理现状调研报告》中显示,超过一半的孩子,连遗传身高都没达到。这就说明,有很多家长其实倚靠着自己基因好,就对孩子后天的发展没有那么注重,有所忽视才导致了孩子最后达不到遗传身高的结果。因此,家长不要轻易掉以轻心,后天的重视培养对孩子同样重要。
不要等到孩子身高出现问题了才重视
孩子的身高发展是一个提早培养的事情,未雨绸缪比事已发生效果要好得多。好多家长都是看孩子跟同龄人相比,身高差了很多才开始重视,进行干预,但这个时候一般就有些晚了。因为孩子小的时候身高差距并没有那么明显,等年龄大了差距出现了,家长才开始重视。
其实孩子的长高黄金期就那么几个阶段,婴幼儿时期、学龄前和青春期,像有些家长一直到孩子上初中才开始重视,效果就已经达不到了。黄金期可以长得更快,但长高需要提早入手,这样到了孩子长高黄金期效果也能更好。
注重孩子的生活习惯和情绪管理
孩子后天的生活习惯虽然起到三成的作用,但做得好的话却可以达到硬性基因这样7成的效果。除了应当摄入的营养,最重要的就是睡眠问题,睡眠质量越好,深度睡眠时长越多,生长激素分泌的就越多,孩子也就会长得越高。
其次情绪管理也非常重要,现在孩子的负担都很重,压力也很大。父母要做的就是尽量开导孩子,保持心情的舒畅,这都是心理因素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国外调查显示,孩子长期处于不开心,压抑的情绪氛围中,也会长不高。
-----------------------
关注【小屁孩儿】,你想了解的儿童心理、亲子关系、儿童性格发展、家庭教育、双商开发,都能在这里找到答案。
除了原创漫画文章,我们还会定期给您奉上实用教育小贴士,让你和孩子的关系更融洽。
相关文章
- 爸爸负责儿子六岁之后,妈妈负责六岁之前?这和离婚有啥差别?
- 孩子两岁七个月了,不会说话,有时候会喊爸爸,妈妈,拜拜,检查结果没事,怎么回事?
- 孩子两岁七个月了,不会说话,有时候会喊爸爸,妈妈,拜拜,检查结果没事,怎么回事?
- 妈妈太强势,儿子易缺乏“男子汉气概”,连爸爸也无能为力?
- 爸爸和儿子到家找妈妈,孩子盯着门缝傻笑,宝爸靠近一看无法淡定
- 爸爸带6个月儿子买菜,回家才发现孩子丢了,妈妈打开袋子笑喷了
- 爸爸带儿子到售楼处找妈妈,孩子盯着沙盘不动,走近一看无法淡定
- 爸爸晚上打游戏不睡觉,妈妈指使儿子上前关机,爸爸的表现好暖心
- “妈妈,我看不清黑板”,6岁儿子视力出现问题,妈妈却没当回事
- “我就和妈妈一起”,5岁儿子想和母亲洗澡,却被爸爸一巴掌扇哭
- 为什么儿子像妈妈像爸爸
- 因双胞胎儿子太黏妈妈,爸爸偏要女儿,结果一不小心“多了”
- 女儿遗传爸爸,儿子遗传妈妈?
- 据说女儿遗传爸爸,儿子遗传妈妈,是真的吗?
- 都说女儿像爸爸,儿子像妈妈,那娃儿挑食又是像了谁?
- 1个好爸爸=200个老师!拒绝做这七种爸爸,妈妈们监督起来
- 一个好爸爸堪比一个好老师!不要做这七种爸爸,妈妈们监督起来
- 单亲爸爸独自抚养七岁儿子,却因为一碗泡面“教训”了孩子一顿
- 宝宝两岁七个月只会喊爸爸妈妈,发育迟缓应该怎么办?
- 儿子“赶工期”写出来的日记,让妈妈无语,网友:有我当年的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