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负责儿子六岁之后,妈妈负责六岁之前?这和离婚有啥差别?
Cindy说:
有一个妈妈发来这样的疑虑,他家爸爸认为,孩子的教育在0-6岁阶段应该由妈妈主管,自己只负责赚钱,将来孩子大了父亲再负责后面的人生规划,这样的教育接力赛可以吗?
刚看到这个留言的时候,第一感受是生气,一个“直男癌”父亲为自己推脱育儿责任找了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赚钱。
可是后来仔细想想,身边有这种想法的父亲不在少数。你不能说他们不负责任,因为他们为了这个家也在兢兢业业付出。毕竟现在生活压力那么大,处处要花钱,没有经济基础怎么给娃好的教育;但是你又觉得哪里不对劲,教育怎么变成了妈妈一个人的事?爸爸可以因为工作辛苦找借口“玩手机“而不陪娃,而妈妈却因为“不赚钱”要24小时待命得不到喘息。
我在想,我要怎么让这个父亲认识到自己的角色,不仅仅是他所认为的“经济支柱”,而是孩子成长中(尤其是0-6岁阶段)非常非常重要的“人生支柱”?我们批判“直男癌”思想,或者是为“全职妈妈”喊冤,亦或是展示那些因为“父亲缺失”而造成的心理阴影,是没有用的。因为他会说,我没有不管啊!我说了以后会管啊!
我们都知道父亲重要,可是对于0-6岁这个整天缠着妈妈的阶段,其实就连我们自己都会产生疑问,孩子是不是压根不需要父亲?
我今天想用实实在在的科学研究和自己经历的育儿故事来和这位父亲聊聊。
BBC有部纪录片,叫《父亲的生物学意义》,非常有意思,说的就是父亲对小宝宝的影响,其中提到3点,是妈妈很难给予的。
1.和父亲的游戏,让孩子学会危险的“界限”
每次土根爸和土根玩游戏,都会让我提心吊胆的。土根爸时常有些举动,比如把土根举起来,或者扔在床上,土根自然是笑得花枝乱颤,我看得时常冒冷汗。
可这就是和爸爸游戏的独特之处,妈妈只会搭高高,读绘本,而爸爸却能和他进行力量的角逐,是男人之间的较量。所以每天吃完饭,土根一定会首先选择和爸爸玩“打架”的游戏,而不是和我安静地坐下来。
科学家发现,爸爸带给孩子的这种“安全的冒险”,是孩子认知“危险界限”的方式。
爸爸会比妈妈更多地表达“我们再来试试看!”这让孩子更勇敢面对挑战和冒险。
哪怕只是最普通的追逐游戏或者举高高,也会让孩子乐此不疲,那简直是一天里最期待的时光!
2.爸爸总是会说出“更难的词汇”,对孩子语言的影响大过母亲
科学家在对父亲和孩子的互动中发现,父亲会更频繁地使用用成人的语言,以及用孩子不熟悉的语言对话,而妈妈会尽量用孩子熟悉的语言;而且爸爸的表述方式会更幽默,令人愉悦,所以在2到3岁的阶段,父亲对孩子语言的影响大过母亲。
比如这对接受观察的父子,父亲在发现孩子推到了玩具后,说“你也许是对的,它真的是个很糟糕的设计”。
回想一下我们在面对孩子推倒玩具的时候,常常会说什么?“你干嘛把它推到?”“宝宝不可以这样!”
这个父亲用了“design”(设计)这个词,我们是不是很少用这样书面化的语言来跟宝宝对话?
3.父亲参与早期教育,孩子表现出更强的学习欲望
科学家还发现,父亲的幽默感可以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会让普通的事情也变得有趣,实验里的单亲爸爸甚至比单亲妈妈更会让孩子体验到生活里的乐趣。
视频里这个单亲爸爸,给女儿洗脸,一会儿闻闻她的胳肢窝,一会儿用冰手去逗他,让洗脸这件按部就班的事,充满了幸福的味道。
而正是这种“在平庸里找乐子的”的方式,让孩子更愿意去面对“枯燥“的学习。有爸爸参与早期发展的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会更有自信,也使得取得高分的可能性增加一倍。
我也有这样的感受。比如土根爸做的很多事情,都会让土根充满了模仿学习的兴趣,比如修家里的东西,那天土根爸修马桶水箱,土根扒着马桶看了半天里面的冲水原理;再比如组装汽车,土根模仿他爸用螺丝刀,很快自己也能准确地拧螺丝了。这些事情不是说妈妈不能做,而是很少在妈妈的兴趣范围,爸爸的喜好拓展了孩子的认知边界。
说完爸爸带娃理智科学的一面,我们再来说说情感。
当我们第一次当父母的时候,很多人告诉我们孩子的可爱,孩子对她们生活的改变,却极少有人告诉你,生活第一年的艰辛,以及作为一个母亲感受到的“孤独“。
一对夫妻曾经在TED分享自己拥有第一个孩子的经历,父亲感到恐慌,妈妈感到孤独,对孩子的爱也并不如现在那样深刻,他们觉得一定是自己哪里出了问题,为什么别人都是那么的爱孩子,而我们却如此糟糕!
TED演讲《让我们说说育儿的禁忌》,一对夫妻对孩子出生后对孩子的爱做了一个数据统计,妈妈是直线上升的,爸爸对娃的爱出现了下降,但后来甚至超过了妈妈
可是这真的再正常不过了,曾经有四个不同的研究团队都对生娃后父母的幸福感评分,得出一致的结论:有娃以后人们的幸福感呈直线下降状态,这中间有回升,波动,直到娃18岁离家上大学,夫妻的幸福感才回到原始状态。(下图)
这很“讽刺”有没有?我们必须承认孩子带给我们的无限快乐,可是我们也独自藏起了心中的不快和丧失的自我。
父母唯一不同的可能是,母亲对孩子的爱是呈逐渐上升状态的,父亲对孩子的爱可能会在孩子出生后出现下降,因为孩子的哭声实在是太恼人了!可是不能忽略的是,即便母亲比父亲更容易接受孩子,但她心里的失落感一点不比孩子爸少。
对1321个妈妈的调查哦显示,58%的妈妈会感到孤独
这就是对女人最大的不公平处,妈妈这个词其实并不意味着一定得“伟大”,这个女人也曾是个被呵护的小女孩,忽然被抛掷在“母亲”这个位置,她就要独自承担起一起吗?而男人一开始的怯懦和逃避却被视作是可接受的。
妈妈的“孤独感”就来自这里,尤其是当这个爸爸还不作为,把责任推给妻子的时候,他没有意识到,同样是作为人,你身边的这个女人,正经历着同样的“害怕”和“惶恐”。
所以我想对那位把育儿责任推给妈妈的爸爸说,即便不是为了孩子,是站在尊重妻子,希望家庭生活长久幸福的角度,也应该担起一起养育孩子的责任,工作再忙,也别忘了给宝宝和妻子留点时间,因为没有亲身经历过那种生活的繁琐,你不会感受到和孩子之间那种充满艰辛却又极致幸福的命运的牵连,也永远不会体会到你身边那个女人,曾怎样在“孤独”里彷徨摸索,从小女孩成为了那个“坚强”的母亲。
Cindy最后说:
我曾经在 母子一场,请让我们彼此治愈和温暖! 一文里分享过,刚生下土根那几个月,我经历的“抑郁”情绪,感觉一下子被孩子“剥夺了自己的人生”,这种感受持续了两个礼拜,直到逐渐接受他的存在,到现在无以形容的爱。
我也能感受到土根爸一开始的“烦躁”,在短暂的激动和狂喜之后,便是无穷尽的“不得不应付一个只会哭的小动物”,虽然随着他的付出和投入,他对孩子的爱不比我少,陪伴也并不少,但是哪怕在这样的情况下,比如他在土根面前拿起手机看半天,我就会敏感地让他放下手机。
所以我特别理解这位妈妈,如果对孩子一直一直付出,而丈夫却一直刷手机,这种心理的不平衡感对感情是很危险的。
在育儿专家Megmeeker的书《成为坚强的父亲 你的孩子需要英雄》一书里,她讲到父亲在孩子眼里就是“英雄”般的存在,父亲缺失,会让孩子找不到自己。孩子会一直从父亲眼里找自己存在的意义,你是不是爱我,是不是在意我,我是不是看上去很可爱?他的一生都在找寻这样的答案。
成为孩子“英雄”的你,确定不和你的妻子一起,参与孩子生命最初的重要时光吗?
参考资料:
BBC纪录片《父亲的生物学意义》,腾讯视频
TED演讲《让我们说说育儿的禁忌》,优酷视频
相关文章
- 妈妈太强势,儿子易缺乏“男子汉气概”,连爸爸也无能为力?
- 妈妈带儿子去车站接姥姥,不料姥姥典型“双标”,差别待遇太扎心
- 爸爸一米八,妈妈一米七,儿子却只有一米六,这是咋回事?
- 爸爸和儿子到家找妈妈,孩子盯着门缝傻笑,宝爸靠近一看无法淡定
- 爸爸妈妈:别用言语攻击改变孩子“求存模式”,这身体虐待没差别
- 爸爸带6个月儿子买菜,回家才发现孩子丢了,妈妈打开袋子笑喷了
- 爸爸带儿子到售楼处找妈妈,孩子盯着沙盘不动,走近一看无法淡定
- 爸爸晚上打游戏不睡觉,妈妈指使儿子上前关机,爸爸的表现好暖心
- “我就和妈妈一起”,5岁儿子想和母亲洗澡,却被爸爸一巴掌扇哭
- 因双胞胎儿子太黏妈妈,爸爸偏要女儿,结果一不小心“多了”
- 女儿忙着参加各种表演,儿子被爸爸带着放飞自我,吴尊儿女差别大
- 女儿遗传爸爸,儿子遗传妈妈?
- 据说女儿遗传爸爸,儿子遗传妈妈,是真的吗?
- 都说女儿像爸爸,儿子像妈妈,那娃儿挑食又是像了谁?
- 儿子“赶工期”写出来的日记,让妈妈无语,网友:有我当年的风范
- 儿子一般都遗传妈妈吗
- 儿子不愿意上幼儿园,无奈的妈妈用绳绑着拖去,路人:不知所措
- 儿子两岁半了,不爱说话,现在只会喊妈妈怎么办?
- 儿子为妈妈“遮风挡雨”,真是操碎了心,网友:护妈狂魔无疑了
- 儿子买糖果忘付钱,店主要求十倍赔偿,妈妈的做法让店主服服帖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