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上幼儿园后吃手、咬衣服?掌握这些技巧,轻松帮孩子克服坏毛病

2019-12-20 13:26:03孕产
上了幼儿园,孩子一系列坏毛病都出来了正处于开学季,刚入园的小朋友都面对着前所未有的各种焦虑与压力,于是自创解锁了五花八门的“解压小游戏”——之前都没有吃手、啃指甲、咬衣服等等的毛病,自从上了幼儿园,一个不少的都来了,这让父母们很是头疼。
上了幼儿园,孩子一系列坏毛病都出来了

正处于开学季,刚入园的小朋友都面对着前所未有的各种焦虑与压力,于是自创解锁了五花八门的“解压小游戏”——之前都没有吃手、啃指甲、咬衣服等等的毛病,自从上了幼儿园,一个不少的都来了,这让父母们很是头疼。

其实,小孩子有这些坏习惯基本上都是为了缓解自己的焦虑与压力的。孩子有压力不一定会有大哭大闹不睡觉的表现,有压力也可能会表现得默默无闻。别说大人不容易了,当一个小孩子也是很不容易的,他也是需要有“解压小游戏”的。

但是,有些显然就不太妥当的“解压小游戏”,是需要孩子努力克服或者替换掉的。

今天,育儿琦说主要来说说“帮助孩子克服不良行为习惯的实际操作问题”。

因为入园焦虑突然开始吃手,只要一有时间就在吃,甚至一边吃一边玩玩具,孩子如此的走火入魔,但我却能让孩子轻松改正了,其中有何技巧、具体又是怎样做的呢?请往下看:

家长不要陷入“无限循环的焦虑旋涡”之中

看到孩子有了坏行为习惯,许多父母上来的第一反应就是要“把它扳过来”:只要看到孩子在吃手、啃指甲、咬衣服等,立马就是大吼一声,紧接着再胖揍一顿。这种方式的逻辑是:让孩子“怕”了,他就“不敢再做”了。

可问题是,“坏行为习惯”是人的无意识行为,孩子在吃手的时候,脑子里并没有判断“能不能吃手”这个过程,通常都是被父母的大吼一声给“惊醒”后,才发现自己原来在吃手。那一刻,孩子自己也挺懊悔的,你再把他批评教育一通,他就非常委屈了。

这种不良情绪堆积在孩子心中,会加剧他的焦虑感以及压力感,由此导致孩子“吃手解压”的行为会愈发的严重。父母在看到孩子吃手更加严重时,也会越发的焦虑,之后焦虑就在父母与孩子之间无限循环严重下去,搞得大家都很崩溃。如此,毛病非但没改下去反而越来越严重了。

这同“小孩子不小心尿了床,父母千万不要骂孩子,一骂他一紧张反而会继续尿床”的道理一样。孩子尿床了,吃手了,啃指甲了、咬衣服了等等,千万别去吼他也别骂他,这并不是说在鼓励孩子继续尿床、吃手、啃指甲或咬衣服,而是避免使亲子关系陷入“无限循环的焦虑旋涡”之中,使问题更加恶化。

不能吼,不能骂,究竟该要怎样做呢?

要“弱化”,不要“强化”

孩子的行为养成,关键在于“要强化好的行为习惯,弱化坏的行为习惯”。

但大多数父母的做法正好相反,当孩子有好的行为习惯时,大人通常会视而不见,觉得这是孩子应该做到的、应该具有的;当孩子有坏的行为习惯出现时,父母反而会没完没了地说,给孩子贴标签。

你或许意识不到,当每次你和孩子说“不准吃手,怎么又吃手”时,相当于是把“吃手”这个行为又强调了一遍,等于你在变相且反复告诉孩子:“你就是管不住自己,你就是爱吃手”,你说的越多,孩子对此就越麻木,时间一久,他自己也默认了自己“爱吃手”的人设,随之也完全失去了要改正的动力了。

改掉不良行为习惯是需要内在驱动力的,若是孩子自己都不想要改,那一定是没办法改掉的。

父母不去纠正孩子还好,一纠正反而坏了事,真是南辕北辙啊!

那么,该如何“弱化孩子坏的行为习惯”?难道父母就只能坐视不管了吗?

管,当然还是需要管的,但既然说要“弱化孩子坏的行为习惯”,那你在态度上一定要显得云淡风轻,仿佛觉得这是一件可有可无、只是顺嘴提了一下的感觉。

你要尽可能做到不让孩子听到坏的行为习惯的“名字”,连名字都没有的、一个可有可无的行为,自然在孩子脑子里没有什么存在感了。

所以,之前壮壮小朋友要改吃手这个坏习惯时,大人压根就没有给他提“吃手”这两个字,在每次看到他吃手时,大人都会问他:“壮壮小朋友,你的小手手要放在哪里呀?”在他听到后,就会微微一笑立刻把手从嘴里拿出来。

要“正面反馈”,不要“负面反馈”

所有来自父母的负面反馈(大吼、批评、训斥等),对孩子的成长来说都是一剂毒药,只会让孩子自卑、愤怒、自暴自弃。

所有来自父母的正面反馈(表扬、称赞、鼓励等),对孩子的成长来说都是一种营养,会让孩子肯定自我,不畏失败,成长为更优秀的人。

这道理,所有的父母都应该是懂得的。

可孩子已经有坏的行为习惯了,这样怎么给他正面的反馈呢?

可以表扬孩子进步的行为啊!只要孩子在听到你的提醒后能立刻改正,父母就要立刻给出表扬,而不是把孩子的进步行为视为理所应当。

表扬这个进步不需要很夸张,一个鼓励的掌声,一个充满肯定的微笑,一个大大的拥抱都是可以的,使孩子在每次改正坏行为习惯的进步过程中,都能充满积极向上的体验,这就足矣!

壮壮在每次把手从嘴里拿出来时,都会被夸“很棒”,亲亲他抱抱他,他都会很开心,如此充满正能量的纠错体验,使得他的“好行为”不断得到强化,结果在经历了3个月后,壮壮就可以完全不吃手了。

父母要把心态放平,别把它当回事儿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肯定会充满这样或那样的不良行为或习惯的,但有了也不要紧啊,咱可以慢慢改呀,本来“改变坏的行为习惯”这个过程,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啊!

所以,当孩子出现不良行为习惯时,不要害怕,你要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吃手、啃指甲、咬衣服等这些事情,即使持续了好几年,它真的会对孩子的身体造成什么“终身性不可逆的伤害”吗?

不会吧?即使有些坏处它也只是暂时的,把它放到人生的长尺中你会发现,这都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情。

或者说你见过哪个成年人还在众目睽睽之下吃手、啃指甲、咬衣服的?

没有是不是?不仅是成年人没有,就连上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孩子都是没有的!孩子长大了自然会顾及面子注意形象的啊!

所以说,或早或晚,孩子这些坏的行为习惯肯定是能改掉的;就算一时之间他改不掉,这也没啥大的坏处啊,你又有啥好焦虑的呢?

要说焦虑,唯一一个让你为此焦虑的是: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被他人看到,会让你觉得“很丢人”。

好嘛,既然让你焦虑的核心并非是孩子的问题,而是你自身的问题,那你就做好自我检讨,就别再和孩子较劲儿了呗!

难怪现在的小孩子压力这么大

现在的小孩子,无时不刻都在被大人的焦虑所笼罩着,芝麻大点的事情不对都会被父母无限放大,真心觉得太不容易了,也难怪现在的小孩子压力这么大。70、80年代放养在家的孩子,家长哪有那么多时间与精力去管呀,孩子不也都健康长大了嘛!

所以,若是你觉得你家孩子的坏毛病太多,问题的关键可能不在孩子的身上,或许是因为你太过于焦虑了。

父母们,放松一点吧,请给孩子犯一点小错、走一点弯路的机会吧,毕竟那才是人成长原本的样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