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小学中高年级(3-6年级)语文学习的重点是什么?

2019-12-02 04:26:02孕产
三年级之后,一直到小学毕业,已经是小学的中、高年级段,这个阶段孩子的语文学习的重点是什么呢?与一、二年级不同,小学三年级之后的语文学习重点是阅读和写作。只是在逻辑思维层面要求不一样而已。我们按照时间顺序先说一下三四年级,再说五六年级。

三年级之后,一直到小学毕业,已经是小学的中、高年级段,这个阶段孩子的语文学习的重点是什么呢?

与一、二年级不同,小学三年级之后的语文学习重点是阅读和写作。只是在逻辑思维层面要求不一样而已。

我们按照时间顺序先说一下三四年级,再说五六年级。

中年级阅读

三四年级的阅读是从朗读逐渐过渡到默读,就是不出声、不指读。相应地,在家庭中,孩子读书也应当由朗读转变到默读。

为什么这个阶段要从朗读过渡到默读呢?

原因有两个。

首先,默读比朗读更能让孩子思考。朗读的时候,孩子要注意语音、语调,要注意读出来的正确和流利程度,这样虽然可以表达情感,但是这样分散了一些精力去深入理解正在读的内容。而在默读的过程中,孩子可以更多地专注于阅读的内容并进行深入思考。

其次,到了三年级、课本中文体增多了、文章长度也加长了,类似说明文这样的文章都不太适合孩子朗读,所以这个时候就要逐步过渡到默读。

实际上,在小学一二年级时也会穿插一些默读的训练,只不过比较少,但是三年级以上就要尽快掌握默读的能力。因为默读是我们将来学习的时候主要的阅读方式,这个转变对之后的学习至关重要。

对孩子默读的要求有三个:

第一,能够从文章中读出东西;

第二,要有一定的速度;

第三,孩子能够简要地表达出读到的内容。

在默读的训练中,我们家长需要给孩子提供适合读书的环境、大量优质的书籍,让孩子能够多读书、安静地读书,并且能够自主自觉读书就可以了。

当然,家长可以对照上面这三个标准一一去测试孩子,在学校里老师也会有更好的办法慢慢教孩子。

中年级写作

三四年级要求的写能力是要提高孩子写好一个段落的能力,也就是段落的训练。

这个时候不是要让孩子只学会写一段话,而是要求孩子能够准确、全面地表达一方面的意思。

比如,介绍一个玩具,孩子可以分三条来介绍:第一,先从观感上,孩子通过观察能够描写出这个玩具的外观;第二,再动手玩一玩,写出这个玩具的玩法;第三,能够把自己内心的想法写出来。

这样的习作能力是三四年级的孩子应当掌握的。

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读一本书、多多探讨书中的写法,注意引导孩子从情节、人物向细节过渡,让孩子关注文字本身的构建、体会作者是怎样组织语言的。

三年级现象

语文学习也会有“三年级现象”,孩子出现“三年级现象”的深层原因是,孩子的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不能跟上预设的进度。

到了小学三年级,课文的长度一下子增加了,而学习的时长还是那么多,如果孩子在一二年级没有掌握识字、写字的能力、没有打好阅读基础,那么到了三年级本该让这些蓄势已久的能力发挥作用的时候,孩子认字还有困难、阅读也很慢、孩子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识字、阅读,这就从根本上“拉了后腿”。

所以,一定不能浪费一二年级给孩子建立学习能力框架的宝贵机会。

高年级的重点

最后说说小学高年级段(五六年级)的学习重点。这个阶段的重点其实还是阅读和习作。这其实是对孩子思维深度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着重说下家长应该关注的事情和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做些什么。

首先,家长要做好孩子课外的补充工作一一多体验文化活动。这个阶段学校学习会增加语文综合性的学习,主要是文化体验的加入。

但是学校可以组织的外出实践的机会依然是有限的,所以这时家长应该转变重点,多带孩子去文化场所、参与文化活动,以此增加孩子文化方面的综合性和应用性,比如,带孩子去孔庙、鲁迅纪念馆、梅兰芳纪念馆这些地方。

这不仅是增加孩子的知识面,更能加深孩子对文化的理解。孩子可以与学校里学到的知识有意识地建立联系,让他认识这些人、这些事是怎样影响我们的时代、我们的思想。

孩子渐渐地会把认识到的东西纳入自己的内在体系当中,这就不仅仅是增加了一点课外知识这么简单,而是一种视野和思考方式的建立,这对孩子的发展来说弥足珍贵。

除了多带孩子体验文化活动,家长这一阶段还要鼓励孩子多运用语言。方法是家长做表率、做榜样,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去运用。

到了孩子五六年级的时候,家长还要注意要经常和孩子交流沟通,可以坐在一起看看时政新闻,让孩子了解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

当看到特朗普和金正恩会晤,父母可以说说自己的观点,然后再问问孩子他怎么看待这个事件一一是的,这个时候要把孩子看作一个大人,不要让他成为一个关在学校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人,让他接触时事、和他讨论社会问题锻炼孩子的思维和表述方式,让他有自己的观点。

这个时候的家长要越来越少关注孩子在学校里的功课学习一不要总是眼睛只是盯着孩子的成绩,要越来越地关注孩子在社会和家庭中的成长和进步。

(参考李怀源老师的部分访谈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