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看康熙皇帝怎样做教育孩子的

2019-11-29 19:52:02孕产
雍正八年(1730年),雍正皇帝编成了一本叫作《圣祖仁皇帝庭训格言》的书,并且亲自做了《序》。这本书是康熙皇帝教育孩子的语录。 康熙皇帝很忙,但是只要孩子在身边,他就尽可能的给他们讲些道理。

雍正八年(1730年),雍正皇帝编成了一本叫作《圣祖仁皇帝庭训格言》的书,并且亲自做了《序》。这本书是康熙皇帝教育孩子的语录。 康熙皇帝很忙,但是只要孩子在身边,他就尽可能的给他们讲些道理。讲的内容很宽泛,雍正皇帝回忆说,大的方面包括祭祀天地,奉养父母,个人修养,用人行政,慎刑,重农,军事,治水,儒家经典,历史,天文学,地理学,算学。 这个排列顺序反映了传统教育的步骤和思路。传统教育的目标,首先是立德。先要让孩子懂得敬畏天地,孝敬父母,知道天地、父母的大爱以后,再是修身。修身注重培养内心的敬、诚、正。 雍正皇帝接着回忆,除了上述大的方面,还有养生之法,军事技能,诸子百家学说。康熙皇帝教育孩子是"随时"进行的。 康熙很忙,言传少,身教多。由于已经将天地人事的道理融会贯通,所以康熙能够做到说话、办事都合乎道理,饮食起居也都合乎规矩。有点孔夫子说的"从心所欲不逾矩"的意思。

三点体会:1、"忙"不是忽视孩子教育的理由。再忙还忙得过康熙皇帝?2、注重言传,更重身教。这也需要家长们不断充实自己,约束自己的行为。3、注意教育的方法。先立德,技能教育不要太着急。

下面是雍正皇帝所作的《序》,文中括号内是对一些生僻字词的解释。

世宗宪皇帝御制

圣祖仁皇帝庭训格言序

钦惟(发语词。犹言敬思。)皇考圣祖仁皇帝,性秉生安,道参化育,临御悠久,宇宙清宁六十载。

圣德神功超越万古,凡为史臣所记注,黎献(黎民中的贤者)所睹闻者,固已备编于《实录》、《宝训》,珍藏于金匮琅函,矞矞皇皇(yù huáng。辉煌),盛矣,大矣。朕曩(nǎng。以前)者偕诸昆弟侍奉宫庭,亲承色笑(和颜悦色)。每当视膳问安之暇,天颜怡悦,倍切恩勤,提命谆详,巨细悉举,其大者如对越(颂扬)天祖之精诚,侍养两宫之纯孝,主敬存诚之奥义,任人敷政之宏猷(谋略,计划),慎刑重谷之深仁,行师治河之上略,图书经史礼乐文章之渊博,天象地舆历律步算之精深。以及治内治外,养性养身,射御方药,诸家百氏之论说,莫不随时示训。遇事立言,字字切于身心,语语垂为模范。

盖由我皇考质本生知,而加以好学,圣由天纵,而益以多能,举天地间万事万物之理,融会贯通,以其得之于心者,宣为至教,视听言动悉合经常;饮食起居咸成矩度。而圣慈笃挚,启迪周详,涵育熏陶,循循善诱。朕四十年来,祇(qí。安心 )聆墨识,夙夜凛遵,仰荷缵(zuǎn。继续)承,益图继述。追思畴昔天伦之乐,缅怀叮咛告戒之言,既历历以在心,尚洋洋其盈耳。谨与诚亲王允祉等记录各条,萃会成编,恭名为《庭训格言》,於戏!

圣谟(mó。谋略)弘远,包涵无际,以今所纪,揆昔所闻,仅存十一于千百,阙略甚多,实深愧悚。然而是编也,文辞精要,意旨深长,苟能引伸而扩充之,则片语能含众义,只字可括千言。虽卷帙简约,而格致诚正,修齐治平之道,罔弗兼该,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之传,一以贯之矣。爰(yuán。于是)奉秘集,寿之琬琰(wǎn yǎn。美德),以昭垂于亿万世。《书》曰:监于先王成宪,其永无愆(qiān。罪过)。《诗》曰:诒厥孙谋,以燕翼子。勖(xù。勉力)哉!

后嗣恪循祖训,念兹罔斁(yì。厌弃),受益靡穷。世世子孙尚其永久敬承哉!

谨序。

1、 训曰:元旦乃履端令节,生日为载诞昌期,皆系喜庆之辰。宜心平气和,言语吉祥。所以朕于此等日必欣悦以酬令节。

皇帝说:新春佳节是一年之始,生日是值得纪念的日子,都是喜庆的时刻。这时应该心平气和,说话要吉祥。所以在这样的日子,我总是高高兴兴的度过。

体会:即使是高兴的日子,也要保持心态平和,这是康熙的修身之法、养生之道,可以感受到他的严谨和自律。中国文化讲究"中和",大喜大悲不好,偏激也不好,要时刻注意。 "必欣悦以以酬令节",不管之前顺不顺心,告诉自己必须得高兴,这也是一种自我调节、自我约束,另外还有珍惜美好生活的意思——好日子得好好过。

2、 训曰:吾人凡事惟当以诚,而无务虚名。朕自幼登极,凡祀坛庙、礼神佛,必以诚敬存心。即理事务,对诸大臣,总以实心相待,不务虚名。故朕所行事,一出于真诚,无纤毫虚饰。

皇帝说:做事应当把诚敬放在第一位,不要追求那些虚名。我从小登极,无论是祭祀还是礼佛,我的心总是保持诚敬。处理事务,对待大臣们,也是实心相待,不追求虚名。总之,我做事都是出于真诚,没有一丝一毫虚假、粉饰。

体会:做人做事要存两颗心:敬心,(真)诚心。敬什么?敬天地、敬父母、敬爱人、敬朋友、敬乡亲。怀着敬心,又出于诚心,做了好事,大家都会称赞你;做了错事,谁也不会怪你。 诚敬之心是应对危机的最好办法。别用一个谎言遮盖另一个谎言,遮来遮去,谎言只会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