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可以打不能骂
很多人看到这个标题可能会觉得奇怪,为什么可以打,而不能骂呢?
其实之所以会这样,应该是很多人都觉得“打”似乎是属于比“骂”更严重的惩罚。
事实上,觉得“打”比“骂”更严重的这个概念,就是很多人教育方法出错的根源所在。
“骂”是什么?
事实上,骂的本质就是发泄。
发泄负面情绪。
当孩子做错事情(甚至没做错事情),家长生气,为了发泄自己的怒气,于是辱骂孩子。
事实上在这个过程中,家长所做的事情并不是“教育”,
而是发泄!
是的,仅仅只是发泄,发泄家长自己的负面情绪。
而不是教育。
因为教育不应该是通过辱骂来进行的。
不要以为骂就没什么,事实上,对于未成年人,对于孩子,辱骂比体罚更严重。
因为体罚还有可能并非是发泄,而辱骂必然是一种发泄。
体罚伤害的是身体,只要不重,身体恢复很快,甚至不会造成什么伤痕。
而辱骂伤害的是灵魂、是精神,灵魂与精神的伤害,可能伴随人的一生。
美国一位教育学家做过调查,所有因为“童年心理受创”所导致的犯罪案例中,其中有80%以上的是因为童年遭受到监护人的言语暴力、冷暴力等因素,只有18%是与体罚有关。但是要说明的是,体罚往往伴随着言语暴力,与前者重合,而纯粹因为体罚导致的案例并不多。(剩下的部分往往并不是因为体罚,而是特殊情况,比如校园暴力、性猥亵、战争心理创伤等。)
当然,这个数据也是因为美国父母打孩子犯法。所以打的少。
但是无论如何可以确定的是——
辱骂是对人格的羞辱,对孩子来说,辱骂往往比殴打更为残酷。
可能有人要问了,你说不能骂,为什么你还赞成打?
打不是更严重吗?
其实我是赞成“打孩子”的。
只是这个打孩子也是有讲究的。
“打孩子”这种行为,其实是要分成两种情况的。
一种是“规矩”,教会孩子什么是规矩,当孩子违规和犯错的时候,给予惩罚。
另一种才是“泄愤”,和辱骂一样的,是为了发泄家长心中的负面情绪进行的行为。
后者对孩子是绝对的坏,前者却是属于教育的手段。
在我们中国古代的私塾,当孩子犯错后,私塾的老师会打孩子手板心。
这其实是一种非常非常先进的教育手段。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一般大家族里请到的私塾先生是不允许骂人的。
不允许在言语上羞辱孩子。
否则就是“没有做到为人师表”。
而打手板心,属于“师长权限”,这个权限是建立在“孩子犯错”的情况下。
也就是说,打手板心,是孩子在犯错后老师才有权履行的权力或者说“职权”,“职能”。
我教育孩子就是这样。
我会提前告诉孩子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如果孩子第一次犯错,我不会打也不会骂,只会告诉他这个事情是不对的,然后我会很严肃的告诉他“这种行为是错的,不可以有下一次,如果有下一次,要打手板心”。
我儿子十岁了,我没骂过他。
但是打过很多次。
不过,要打几下或者说打多重,我都是提前和他说好。
第一次犯错按照错误大小,用塑料板打手心3-5下,第二次翻倍,第三次再翻倍。
基本上没有第四次。
任何错误,我在警告过后,第二次犯错的时候,我就会打了。
但是我要强调的是,哪怕是在打他的过程中,我的态度从来都是非常冷静,而绝对不会是“暴怒”的状况。
我虽然不会面带笑容,但是我绝对不会通过歇斯底里的吼叫去吓唬他,或者说发泄我心中的怒气,我对情绪的控制一向很好。
但是该打多少下就必然会打多少下,打成青紫色也一样。
一般是打左手,因为右手要吃饭和写字。
顺便说一下,刺激手板心在中医学上其实是对身体有好处的。因为我打他的目的不是为了发泄我的愤怒。
而是我要教他什么叫做“规矩”。
定规矩的体罚,是让孩子提前经历“社会规则”。
我要告诉他,你可以犯错,但是你犯错就要做好接受惩罚的心理准备。
你觉得能承受后果,你完全可以去犯错,如果你无法承受后果,你就别犯错。
孩子对于道理的理解其实很弱。
孩子在3-8岁的阶段根本没办法理解一个事情“为什么是不对的”。
我只能用强制性的体罚最直截了当的告诉他,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至于为什么,等你长大了,我会再慢慢教你,甚至,你会通过自己对世界的观察而理解。
有时候用体罚来作为教育是很好的行为。
因为身体的疼痛是让孩子最容易记忆的东西。
但是体罚的对错就在于态度。
是的,就是态度,在于家长进行体罚时的态度。很多家长打孩子的方式其实就是在泄愤。
在发泄自己对孩子的不满,而不是因为“规矩”。
甚至很多家长打孩子根本不是孩子犯错,而是家长自己在其他事情上积郁后,拿孩子发泄。
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多半会有一定的心理疾病。
这其实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总而言之,教孩子,可以打,而不能骂。
孩子犯错,是家长没教好。
打他是告诉他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而骂孩子,却纯粹只是为了发泄家长自己的情绪。
孩子,不是家长发泄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