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幼升小,家长请淡定
■廖木兴/图
家有小学新生,有妈妈淋巴肿痛还失眠
9月2日,广州迎来了一大批新的小学生,他们从幼儿园来到小学,正式跨入了学历教育的大门,与此同时,一批家长也“升级”上岗了。有家长向记者表示,自己上小学时没感觉,可是自己的孩子上小学,她反而焦虑到淋巴肿痛、牙疼、嗓子疼,还天天失眠;还有家长担心孩子在学校的上课、吃饭、午睡等问题。
面对孩子升入小学,家长的担忧从何而来,怎样帮助孩子适应小学生活,并使自己从焦虑不安的情绪中解脱?新手家长们别着急,新快报采访过来人和专家,给您支招。
■新快报记者 陈思陶
家长经验
这是一个过程,家长多些耐心
看着小一家长“新手上路”各种忧虑焦急,过来人小三年级家长吕妈妈淡定地说:“孩子刚入学,家长茫然、焦虑是正常的,过一个学期就习惯了,慢慢地和孩子、老师磨合,等到二、三年级就成佛系家长了。”
小三家长陈妈妈回忆:“当时孩子比我们家长更兴奋,每天特别积极上学,等老师家访,反而当时我莫名紧张,开学不到一周就病了。”她建议新生家长们无需过分忧虑,孩子的心理适应能力比家长想象中更强。
小五家长宋爸爸则表示:“刚上学不知道听课,怎么也学不会拼音,记不下来乘法表,我们着急的时候也动手打过,但现在孩子成绩排在班里前十。”他认为,孩子最初可能因为不理解什么是学习而成绩不佳,年级升高后有了学习的概念就会蜕变,家长要有耐心,不要过于急躁。
支招
幼升小变化多,家长应理解孩子的不适应
“对于在幼儿园一直玩耍的孩子而言,即刻进入规规矩矩的上学状态,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广州某教育集团课程研发总监、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张炜儿分析,小学和幼儿园的学习是完全不同的。上小学后,孩子们有了明确的学习任务,学习环境也变了,每天都有家庭作业,虽然小学一年级并没有偏重书面作业,更多是看课外书等作业,但对孩子还是会有一些要求;师生关系也发生了变化,老师对孩子而言从幼儿园照顾生活的角色上升到以教学为主,孩子要适应不同学科老师上课的要求以及师生关系;学习方法上,幼儿园注重玩中学,小学不论孩子是否有兴趣,都将按照国家规定的教学大纲和进程要求来学习。在生活上,上小学后,孩子的吃喝、睡眠、如厕等问题成了孩子自己的责任,要求孩子独立自主去应对。“幼儿园以玩为主,小学以学习为主,孩子进入小学后,面对以上多种改变都要靠自己完成,害怕做不了或者不知道如何做,因此容易产生焦虑感。”张炜儿说。
对此,华师附小吴老师建议,家长应理解孩子的不适应,并帮助孩子逐渐去适应。首先,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准备文具、书包、水壶、汗巾等用具,和孩子一起制作课程表、包书皮,增加升入小学的仪式感;其次,家长可以为孩子营造小学生活美好的认知,比如让孩子知道小学生活是怎样的,将学习更多知识、认识更多朋友,能变得更强大,使孩子产生正面的情绪;同时,家长要适度“插手”,注意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如明确先做作业、再玩耍,规范看书、写字的姿势,保护视力等,帮助孩子适应小学学习要求。吴老师提醒家长,“孩子刚上小学,学习任务较少,是培养学习习惯的关键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让孩子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适应小学生活。”
面对老师批评,家长应引导孩子并一起解决问题
除了担心孩子不适应,和老师打交道也是新生家长担忧的重要环节。“最害怕老师给打电话,有点诚惶诚恐,担心孩子在学校表现不好。”小三家长陈妈妈回忆说,但其实,老师的电话几乎没有“投诉”,更多是要家长给予孩子帮助,如孩子不能独立上厕所而要家长送新裤子;孩子忘带书本或者教具,要家长帮忙送等等。
收到老师的批评和指正,张炜儿建议家长扮演不知情的角色,问询孩子在学校的生活状态。如果孩子表达被老师批评,家长应表示同情理解,让孩子感到家人的支持;再细细询问原因,帮助孩子一起解决问题。避免着急追问,让孩子产生双重压力,导致心理负担太大。
面对自身焦虑,家长可主动与老师多沟通
焦虑源于未知,广东省中医院心理睡眠科医生曾慧梅表示,孩子进入新的环境,脱离家长独自学习、生活,家长对孩子能否胜任、表现是否良好、能否选上班干部等未知问题产生焦虑是正常的现象,但不能放任这种焦虑扩大至影响自己的生活,而且家长的情绪很容易感染孩子,打乱孩子适应小学的节奏。因此,家长可多和老师、孩子确认在学校的情况,积极和老师沟通。
部分家长担心过多问询孩子的情况,老师可能感到麻烦。对此,海联路小学郭老师表示,老师都十分愿意家长能够主动问询、沟通,这也是老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制定适合的学习方案的途径。如果家长希望与其他科任老师联系,也可通过孩子所在班级的班主任来沟通,不必担心经常找老师沟通是一种打扰。
此外,郭老师建议,家长无需过分紧张孩子的未来学习和表现,孩子发展的未知性较大,仅凭小学入学初期情况不能过早下定论,可适度放慢对孩子的适应要求,静待花开,在未来孩子也可能给家长意想不到的成长、感动与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