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孩子有“自卑情结”?并非坏事,超越“自卑”孩子会飞向“卓越” 孩子有这几个表现说明已经自卑了

2022-03-15 21:53:19孕产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昨天,我去孩子的学校参加活动。在活动结束之前,老师要求每一个孩子都要上去说几句话,发表一下自己的想法。听完老师的要求之后,孩子表现得有些惊慌。相比之下,其他孩子则要表现地淡定一些。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昨天,我去孩子的学校参加活动。在活动结束之前,老师要求每一个孩子都要上去说几句话,发表一下自己的想法。

听完老师的要求之后,孩子表现得有些惊慌。相比之下,其他孩子则要表现地淡定一些。

害怕孩子有过多的心理负担,我关切地询问孩子:"待会就要上台发表感言了,你可以先准备准备,这样的话,待会你上了台也就不会那么紧张了。"

孩子有“自卑情结”?并非坏事,超越“自卑”孩子会飞向“卓越”

一听到我说的话,孩子下意识地拉了拉我的手,说了一句:"妈妈,我有点紧张,我还有点害怕。"

我摸了摸孩子的头,说:"没有关系的,你不用紧张,妈妈就在你的旁边陪着你。你看看别的小朋友说得多么流利,妈妈相信你也有同样的自信的!"

过了一会儿,终于轮到了孩子,孩子缓慢地移动到台上,显得有些紧张和拘禁。看到孩子拿着话筒迟迟没有说话,我心里不禁为孩子捏了一把冷汗。

孩子有这几个表现说明已经自卑了

这时,老师对着孩子说:"看来你有点紧张了,大家给他一点掌声,鼓励一下他好不好?"说完,便响起了一阵掌声。

虽然发表讲话的过程有些磕磕巴巴,但是孩子还是表达了自己的感想。对此,我感觉到很满意。

然而,面对这样的情况,很多父母可能不是会失望,因为孩子表现出了自卑的模样,而大多数父母认为自卑是孩子的一个缺陷。毕竟,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自信和乐观才算是好的品质。

那么,事实真的是那样吗?

"自卑"的本质与人们对待自卑的"表现"

首先,父母必须要先弄懂"自卑"的本质:

自卑是主观上的一种自我缺陷的表现

如果孩子感觉到自卑,那么孩子必定是觉得自身存在某种缺陷。这时,孩子会对周围的变化表现地特别敏感。

比如,当孩子在马路上走着,此时这正好有两个人在哈哈大笑。敏感的孩子会认为,他们正在嘲笑他。当孩子脸上长了一颗痘,孩子会担心周围的人是否会觉得他很丑。

孩子有这几个表现说明已经自卑了

也许孩子并没有自己表现地那么糟糕,但是由于孩子觉得自己很糟糕,那么孩子也就会慢慢表现出很糟糕的模样。

自卑是期待与现状不匹配时的一种状态

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是独一无二的,都希望自己是人群中最耀眼最突出的那一个。每一个人都会对自己有所期待,当期待与现实不匹配,以及孩子不能很好地平衡这两者的关系时,孩子就容易陷入一种自卑的状态。

比如说,周围的人都已经月入过万了,而自己还没有月入过万,这时人就会陷入一种悲伤、自责的境地。在某种意义上,人是在不断地拿自己与其他人比较,之后再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对自身的期待。

简单一点来说,"自卑"就是孩子的内在不能很好地与现实匹配上。但是,我们可以看出,"自卑"并不是一个带有负面意义的词语,它只是人对环境变化做出的一种反应罢了。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父母会认为"自卑"是一种缺陷,这主要是父母对自卑的人具备一种固定的、带有负面性质的词语:

自卑者的形象:悲观木讷、胆小怕事、不够自信

我们可以看到,以上的几个形容词都是带有贬义词,父母认为,一个自卑的人,在面对人和事的时候,会表现出一种担心麻烦、没有自信去迎接挑战的行为。

自卑者的状态:没有冲劲、安于现状

同样大多数父母,多数父母认为一个自卑的孩子不敢去接触新事物,他们没

孩子有这几个表现说明已经自卑了

有去做他们的冲动。在自己擅长的方面也是畏缩不前,他们只能待在舒适区,不敢踏入学习区。

对待"自卑"的方式,决定了孩子的未来

事实上,"自卑"并没有父母想象中的那么严重,一个孩子是会受到"自卑"的影响的,但是,究竟孩子是将这个这份影响转化为推动自己前行的力量,还是被这份负面的影响完全打到,这需要父母和孩子的共同努力。

从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发。

面对"自卑",孩子通常有两种方式:

(1)追求优越以获得完善——健康的生活状态

这是作者推荐的面对自卑的方式。自卑就意味着孩子本身有缺陷、有不足,孩子通过某一件事情,意识和察觉到了自己的不足,那么接下来,孩子更应该去面对这个不足,想方设法为克服这个不足做出努力。

就算结果不能完全克服这个不足,就算再怎么努力也追不上别人,但是孩子还是愿意去努力。当孩子能够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孩子就是在和自己赛跑。孩子做的一切只是为了追求卓越和完善自我,那么孩子就一定能够变得更好。

这样一来,孩子就相当于把自卑转化为了一种推动自己前进的力量。这是一种非常健康的生活状态,也能够昭示孩子健康的心理状态。

(2)追求个人的卓越——破坏性的生活方式

拥有上面那一种方式的孩子追求的是自身的完善,孩子是在与从前的自己做比较;而下面的这一种方式则是追求个人的卓越,孩子是在与周围的人和事物较劲。两者的出发点不同,便会有不同的结果。

虽然孩子仍然为追求自身的卓越做出努力,但是孩子仍然会感觉到迷茫和焦虑,甚至是经常沉浸在悲伤中。长期生活在自卑的阴影里,认为自己无法战胜别人,或者过于在意自己要战胜别人,这便是一种破坏性的生活方式。

这样下去,孩子非常容易出现心理上的疾病。

孩子有这几个表现说明已经自卑了

孩子有这几个表现说明已经自卑了

超越"自卑",让孩子飞向"卓越"

我们知道,面对自卑的态度,以及处理自卑的态度是格外重要的。若是父母能够帮助孩子做好这两点,那么孩子将会采用更加恰当的方式面对"自卑",从而实现自身的"卓越"。

那么,孩子应该怎么做呢?

深入了解自身的经历,修正生活目标

首先,孩子必须要先了解自身的经历。这个经历指的是让孩子自卑、产生不愉快情绪的经历。然后,孩子应该分析一下自己为什么会产生自卑,是哪一个瞬间让自己产生了自卑。

只有了解了自卑的来源,孩子才能够更好地面对自己自卑的地方。

此外,父母还要让孩子学会修改自己的生活目标。很多孩子在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后,便给自己下了一个大目标。事实上,目标是会随着孩子的心情、外界的变化而改变的。

孩子应该懂得依据实际情况,适当地修改自己的目标,以此达到一种目标与现实平衡的状态。

运用心理补偿:注意心理补偿的"度"

在《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女主角的一生都在爱着一个对情感并不忠贞的作家。然而,这个作家甚至不知道她的名字。影片中徐静蕾扮演的女主角,努力盛装出席,尽情施展魅力,努力克服自己的自卑,企图获得作家的注意。

阿德勒提出,一个人越优秀,就越是会自卑,他们用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比对,也因此,他们希望在自己的领域获得一种优越感,来抵消自卑。

这也可以解释,一个自卑的男人更容易出轨,他们通过女人的追求来实现自己的价值感,这就是一种"心理补偿"过度的体现。

类似的,孩子哪一个方面不好,那么孩子就应该在哪一方面下功夫,更应该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上下功夫。但是孩子要注意把握"心理补偿"的度,不要让自己出现走火入魔的现象。

发掘和找到自身的优点,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

发现自身的优点,是让孩子舒缓自卑,重新找回自信的最佳方式之一。

父母可以那张纸给孩子,让孩子在纸上写下自己的优点,告诉孩子,"每一个人都有优点的,你也不例外。"当孩子写在纸上的优点越来越多的时候,孩子内心的自信也会增加。

如果孩子缺乏成就感,那么孩子就应该尝试着把自己设置成一个"对他人有贡献,自己是一个具有价值的人"。利用清单,每当孩子完成一项任务,孩子就给自己打一个勾,以此提高自己的成就感。

父母要清楚,孩子有"自卑情结"并不是坏事,关键还是孩子对待自卑的态度。帮助孩子一切超越自卑,父母便会发现一个更加优秀的孩子。

我是尼莫妈妈育儿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育养和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够有助于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孩子能更好地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个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图片源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