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上幼儿园的孩子出现“偷拿”现象,背后原因有哪些?该如何引导 试述幼儿偷拿行为背后的原因

2022-03-15 07:37:36孕产
文|童心妈自从孩子上幼儿园开始,家长最怕的就是老师的电话,尤其是当自己的孩子犯错的时候,因为当孩子犯错的时候,家长通常会觉得自己很没有面子,特别是涉及到脸面的错误。

文|童心妈

自从孩子上幼儿园开始,家长最怕的就是老师的电话,尤其是当自己的孩子犯错的时候,因为当孩子犯错的时候,家长通常会觉得自己很没有面子,特别是涉及到脸面的错误。

我的一位朋友小梅最近告诉我,她三岁的女儿茵茵自上幼儿园后,小梅经常发现茵茵的书包里有一些漂亮的玩具,而那些玩具并不是家里的。

小梅心想:这些玩具哪里来的呢?难道是从幼儿园带回来的?小梅便问茵茵,茵茵回答说:“这些玩具是幼儿园的,我很喜欢,就拿回来玩了。”原来,茵茵看到幼儿园里的几个玩具特别好玩,而自己家里没有,就偷偷把玩具装进自己的书包里带回家了。

上幼儿园的孩子出现“偷拿”现象,背后原因有哪些?该如何引导

小梅知道后,就教育她这样做是不对的。小梅原本以为茵茵会知错就改,不再“拿”幼儿园的玩具了,可是没过几天,小梅又发现了不属于她的小玩具。

小梅很担心,小小年纪就有这种坏习惯,长大了可怎么得了。相信不少父母也遇到过和小梅相似的情况,那么孩子出现这种行为的背后有哪些原因呢?

试述幼儿偷拿行为背后的原因

孩子的“偷窃”并不是真正的偷窃

1.孩子缺乏物权意识

2-7岁的孩子属于前运算阶段,这个时期他们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也缺乏基本的物权概念,他们分不清“你的”、“我的“和“他的”,所以只要是自己喜欢的就认为是自己的。

这个阶段的孩子根本没有“偷窃”意识的,尤其对那些经常给孩子东西的亲戚邻居,孩子更会觉得拿他们的东西是很正常的。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中,将0-3岁幼儿的行为看作无意识行为,4-7岁幼儿的行为看作有意识的行为。

所以我们首先要搞清楚孩子的行为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孩子在小班的时候,基本上是属于无意识的行为,他对于归属的概念并不清晰,孩子在幼儿园玩玩具,没有玩够,想继续玩怎么办,就选择拿回家。

他没有意识到这个行为是不对的。而随着孩子长大,中大班的时候,这段时间发生拿玩具回家的行为,这个基本上就是属于有意识的行为了。他喜欢一样东西,他已经产生想占为己有的念头。同时他已经意识到拿回家的行为是不好的了。

试述幼儿偷拿行为背后的原因

2.缺少物质和关爱

偷窃动机归根到底就是满足自己的欲望。有些家长为了防止孩子攀比,对孩子也算是比较“抠”了,甚至对孩子提出的合理物质要求都要予以打击,孩子就会对父母感到失望进而想到用偷的手段满足自己。

如果周边有小伙伴指导,更是很容易在这方面“开窍”;还有就是缺乏家长的关心,他们会错误地以为“偷窃”就能引起关注,更有甚至还会导致偷窃成瘾,演变成“偷窃病”,看到什么都想占为己有。

3.发泄心中的不满

有时孩子“偷”东西,还可能是做此来发泄中的不满。比如几个孩子在幼儿园里因抢件玩具而发生争执。最后没得到玩具或受批评的孩子心中就会产生不公平的感觉,这时他可能就会通过“愉窃” 把玩具据为己有的方式来发泄心中的不满。

再比如,有些家长工作太忙,没时间陪孩子,孩子也有可能通过偷东西等行为换取家长关注。那么当孩子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时,父母怎么做呢?俗话说“小时偷针,长大偷金”,所以当孩子出现这种行为时,父母不能放任不管,以免他的这种行为演变成偷窃行为。需要注意的是,对孩子“偷窃”行为的制止。

试述幼儿偷拿行为背后的原因

当发现孩子出现“偷拿”的行为后,父母们该如何做呢?

1.切记不能给孩子贴上“小偷”的标签

很多孩子并不知道那种行为是偷窃,一发现孩子偷拿东西,就粗暴的给孩子贴上“小偷”的标签,会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并且可能成为孩子难以跨越的心理障碍。

2、加强管理

我们要让孩子学会独立,加强学校和家庭的管理,告诉孩子要自力更生,别人的东西我们不要拿,同时我们要告诉孩子不要和有偷窃习惯的孩子在一起,让他成为一个诚实守信自尊自爱的好孩子,这样别人才会喜欢他。

3、谨记别斥责打骂孩子

每个人都知道,打骂孩子是会助长孩子撒谎的行为,因为他们撒谎是想避免下一次父母的打骂。这样如果父母发现他们的孩子偷盗而去打骂他们,这不仅不会让问题得到解决,更可能会因此伤害孩子的自尊心,甚至导致孩子反抗,导致孩子通过故意或更多的盗窃泄露他们的不满。所以,如果父母不知道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只会把孩子推向更糟糕的境地。

4.不要“审问”孩子

当父母发现孩子有了新玩具或其他东西时,父母一定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保持心平气和的心态,不要“审问”孩子。因为这样只会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甚至逼迫他说谎。父母应当鼓励他把事情的经过和自己的真实想法说出来,这样才更有利于解决问题。

5. 告诉孩子别人的东西不能侵占

试述幼儿偷拿行为背后的原因

在实际生活中,父母要告诉孩子,可以玩,才可以拿。如果没有经过别人的同意就“偷拿”是不对的行为。并且,父母也可以有意识地培养他一些待人接物的方式,比如,如果想要玩别人的玩具,就要学会说“你的飞机能借给我玩会吗”等礼貌用语。

试述幼儿偷拿行为背后的原因

6.鼓励孩子归还别人的东西

当孩子偷拿了幼儿园或者其他小朋友的物品时,父母除了让他分清对错、具备是非观念外,这件事的处理结果也非常重要。父母应该鼓励孩子主动归还物品。当然, 归还之前一定要让他明白道理,从而让他做出自愿归还的行为。

7.给孩子更多的关爱

对于为了吸引父母的注意而去“偷’的孩子,父母应该把更多的感情都投到孩子身上,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这样孩子才能感受到自己是受重视的,就不会再去“愉”了。

有句俗语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孩子会打洞”,话虽难听,但是也反应出孩子出现的问题就是父母教育不当,那么作为父母是否也应该给孩子做个好的榜样呢。

建议:

1.家长以身作则

家长要为孩子树立好榜样,不随便拿走别人的东西,即使是家人之间,最好也询问对方之后再拿,这样孩子就会知道使用别人的物品时,首先要征得主人同意。

2.对孩子进行引导

孩子在看动画片时家长最好可以适时引导孩子辨别动画人物行为的对错,以免孩子模仿不良行为。其实,孩子的“偷窃”行为,并不一定是大人所理解的偷窃。

教育学家卢梭曾说:“要尊重儿童,不要急于对他作出或好或坏的评判。”作为老师和家长,当孩子犯错时,我们自己首先要保持理性,然后再来引导和教育我们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