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体罚”是否有必要?中式、西式教育吵翻锅,最后结论家长该知道 最早提出反对体罚的教育家

2022-03-14 16:19:59孕产
在以浪漫著称的法国,禁止"体罚"孩子首次被写入民法,规定"排除一切残酷对待儿童、侮辱或贬低儿童人格的做法,包括一切体罚"。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前段时间,有位孩子的家长发私信找到我,希望我可以解答他的困惑,下面是私信的主要内容。

"你好,我是一位10岁孩子的爸爸。近年来,老师'体罚'学生的报道可谓层出不穷,我个人也是比较反对'体罚',毕竟孩子还小,不应该遭受这样的对待。

但是,有时候孩子实在不听话,必要的体罚可以让他们更好的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对此后问题的改善也大有帮助。因此,我想问一下鲸鱼妈妈对于'体罚'的看法。"

“体罚”是否有必要?中式、西式教育吵翻锅,最后结论家长该知道

关于"体罚",相信不同的父母会有不同的看法。诚如这位家长所言,"体罚"有着一定的教育意义,这一点我们无可否认,但同时,"体罚"本身是对孩子的一种伤害,这也无可狡辩。

最早提出反对体罚的教育家

其实,中西方不同的教育体制已经在为"体罚"一事作出了表态。

体罚在中西方的"待遇"西式教育中,"体罚"已然牵涉法律

在西方国家的认知中,孩子年纪尚幼,不应该受到"体罚"。

在以浪漫著称的法国,禁止"体罚"孩子首次被写入民法,规定"排除一切残酷对待儿童、侮辱或贬低儿童人格的做法,包括一切体罚"。这也就意味着,老师、家长对于孩子的"体罚"是违法的,会被追究相应的责任。瑞典、加拿大等国家对于"体罚"也相继立法杜绝。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西方国家都禁止"体罚"。在美国,有23个州允许"体罚"学生。尽管如此,对学生的体罚同样需要走法律程序。简单来说,这23个州虽然同意体罚的存在,但是必须家长签字同意,教师才可以施以体罚。

总而言之,在西式教育体制中,绝大多数国家对于体罚孩子还是予以高度的重视,要么立法禁止,要么定规限制,不存在随意体罚学生。

最早提出反对体罚的教育家

中式教育中,"体罚"已然成为一种教育手段

我国自古就有"棍棒底下出孝子,黄荆条下出好人"的说法。在很多家长的眼中,必要的"体罚"是为了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为了保障孩子更好的成长。

根据一项网络问卷调查显示,超过60%的网友表示理解与支持"体罚"行为。这也就意味着"体罚"行为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是十分常见的。

值得一提的是,有不少的老师、家长对孩子的"体罚"绝不只是让孩子长教训这么简单,孩子常被打得伤痕累累、泣不成声,已然超过了打骂教育的限度。

那么,面对中西式教育对待体罚的态度,父母究竟应该持什么样的态度呢?

体罚是一把"双刃剑"

我认为,"体罚"对于孩子的成长,既有可取之处,也有应该注意的地方,不恰当的体罚不但达不到教育的效果,还会引起诸多不良反应。

最早提出反对体罚的教育家

“体罚"的有利影响建立起父母的威信

有些孩子生性比较顽皮,对于家长老师苦口婆心的教导常常表现出不以为然,这一点无可否认。

孩子之所以不听劝导,更多时候是不服气父母老师的教导,必要的"体罚"可以让老师与父母建立起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

让孩子意识到错误所在

对于孩子而言,他们的认知是相当有限的。他们做错事情时,很多时候并不能意识到自己究竟错在了哪里,对于父母老师的说教也就很难听得进去。

面对孩子的"顽固不化",一味的说教是没有用的,孩子不愿妥协,自然也就不会去反思自己的行为。"体罚"的存在能让孩子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找到自己犯错的地方,这也利于错误的更正。

让孩子不敢再犯

对于教育,我一直崇尚软硬并施,并不是因为"硬"式教育多利于孩子成长,而是有时候"软"式教育并不能起到太好的作用。

孩子对于情绪的感知是比较薄弱的,他们或许会听取父母、老师的说教,但并不能体谅父母、老师的良苦用心。因此,"软"式教育常常会让孩子产生侥幸心理。因为他们认定,自己的行为招来的只是一顿说教罢了。

在这种心理的作用之下,孩子就会有重蹈覆辙的可能性。而"体罚"所带来的效果恰好是相反的。孩子在经受说教以外,还会挨上一阵皮肉之苦,这种真实的感觉会让他们引以为戒,每当有再犯的想法时,这种痛楚所引发的畏惧感会让孩子三思而后行。

“体罚”的不利影响影响与孩子的感情

不恰当的"体罚"行为对于孩子来说就毫无教育意义可言了,在他们看来,这是一种无端的伤害。

在这种伤害的作用之下,父母也好,老师也罢,他们与孩子之间的感情会迅速下降至冰点。这种感情变化对于双方的相处是十分不利的,孩子会在这其中产生叛逆心理,这对孩子的成长也是一种危害。

最早提出反对体罚的教育家

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

过度的"体罚"会让孩子产生巨大的恐惧感,而这种恐惧感会让孩子的性格产生很大变化。

根据一项问卷调查显示,有高达78%的人们认为我国的"体罚"是过度的,这其中有28.38%的人认为,过度"体罚"会对自身性格产生影响。

从这些数据不难看出,孩子在受到过度的体罚之后,其性格也会产生一定的变化与影响,本来外向开朗的孩子会变得内向孤僻,不愿意与别人接触。这种性格转变会让孩子的童年失去该有的色彩。

容易造成"屈打成招"

有些家长、老师一旦认定是孩子的错就不管其他施以"体罚"。这种模式之下,孩子很难有勇气再为自己辩解,有时候就会导致"屈打成招"。

“体罚"有度,趋利避害

尽管"体罚"有着显著的利与弊,但是它的存在对于教育而言还是相当有必要的。因此,如何趋利避害也就成为家长老师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

我认为,对于"体罚"的运用,应该把握好三个度。

不能有错就罚

"体罚"更多时候是无奈之举,它并不应该成为教育的首选方法。

对于孩子的错误,家长与老师应该视情况而定是否采取"体罚"。我们不能因为孩子打碎一只碗、忘带一次作业就对他们大打出手,这是对"体罚"的一种滥用,是应该被制止的。

不能随性而罚

当我们不得不对孩子施以"体罚"时,我们应该明确,"体罚"的首要目的是让孩子知错、改错,而不是让孩子受到多么严重的惩罚。单纯的惩罚对于孩子的成长而言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此外,有些家长、老师常常下手不知轻重,甚至带上了主观的情绪。这是不应该的,孩子有错当罚固然不错,但并不代表可以随性处置。

不能越事而罚

父母、老师对孩子进行体罚,常常会导致双方都在这其中产生不良的情绪,但是这种情绪应该得到控制。

父母老师不能因为孩子犯了错就对孩子爱答不理,合理的"体罚"应当是就事论事的。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有决心更正自己的错误,那么教育的效果就已经达到了,父母老师不应该再被这种不良情绪左右而忽视孩子的感受。

我是鲸鱼妈妈,也是3岁宝宝的妈妈,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