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看剧《小欢喜》:最好的爱是“如他所是”,而不是“如你所愿”

2019-09-20 08:00:03孕产
看剧《小欢喜》:最好的爱是“如他所是”,而不是“如你所愿”
"


最近追完了电视剧《小欢喜》。整部片子看下来,让人既欢喜又忧伤。

从这部剧里可以看到很多生活中的影子,父母的,孩子的,社会的,都能从这里面找到共鸣之处。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中间英子和妈妈撕扯的那段,太揪人心了。一面是挚爱的亲人,一面是自己理想的大学,面对妈妈的强烈反对和让人窒息的爱,英子一度患上抑郁症,甚至要跳海。

让我想起了李雪在《走出剧情》这本书中的一句话:真正的爱是允许每个人如他所是,而不是如你所愿。

亲子关系也同样如此。

什么是“如他所是”?

我把它理解为生命本身具有的样子,包括一个人的天赋和热情。

每个孩子都是上天跌落到凡间的天使,自带属性。有的孩子生性活泼开朗,有的孩子则内敛沉稳;有的孩子喜欢冒险,有的孩子喜欢安安静静的画画做手工。

作为父母,最重要的就是引导或带领孩子挖掘他本身自带的天赋热情,而不是以爱的名义去干涉和阻止孩子。

剧中黄磊饰演的方圆在中年失业后说出了一个心酸的事实。他说自己爱好广泛,交际也不错,但总感觉身上有鼓劲没有发挥出来。活了40多年,最后发现自己选错了专业。

于是,他不想让儿子方一凡重蹈自己的覆辙,想尊重儿子的爱好,带他去参加艺考。

但是,海清扮演的方一凡妈妈则不这么认为。她说:“作为父母只能尽可能地让自己的孩子少走弯路,尽可能地让孩子走一条大多数人走过的、确保不会出大错的人生道路。”

这话听起来好像也不是不无道理。

可能天下的父母都是这么想的吧,想把自己认为最好的给孩子,想让孩子活成自己希望的那个样子。

到底是“如他所是”还是“如我所愿”呢?

《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中阿德勒有一个重要的思想——课题分离,我觉得可以用来回答这个问题。

简单来说,课题分离就是你的事情你做主,我的事情我做主,而判断事情由谁做主的关键是看这个选择的后果最终由谁来承担。

18岁已经具备承担后果的能力。如果父母都能有这种“课题分离”的思想,你选什么专业读什么学校,父母只能提供参考建议,以后的人生关键还得靠自己去走,那么,可能会少很多的争执,更没有那么多痛彻心扉的亲人间的拉扯?

如果能这样,英子和妈妈之间也就不会上演在读与不读南京大学之间发生争吵,方一凡也不会为了考不考艺考而陷入纠结。(当然,后面剧情都发生了反转)。

作为父母,对于一个懂事甚至已经成年的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告诉他要对自己的选择和行为负责,而不是去帮他们做选择。

人生道路根本就没有捷径这一说,该走的弯路,该栽的跟头,一样都不会少。

记得我考大学选专业那会,家里人建议我选师范类专业,将来好当老师。女孩子嘛,选个稳定的职业准没错。当时的我,对此还嗤之以鼻。

直到很多年后,发现其实当老师也挺好的。

不过明白归明白,并不代表对自己的选择后悔了。正是因为你前面所经历的一切才会有了现在的你,而且,你也不能确保如果当初选择了当老师,就未必认为那是你的理想职业。

经历本身就是一种财富。而且,这种经历是谁都替代不了的。

就像剧中另外一位妈妈刘静说的那样,父母跟孩子之间的认知是永远有时差的。

人生何尝又不是这样呢?

正是因为这份时差,才构成了五彩斑斓酸甜苦辣的生活本身,才能在漫漫人生路上一步步打怪升级,循环往复。

而作为父母,爱的最好方式就是让孩子活得更纯粹、更简单,如他所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