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感觉让儿童发现自己的内在世界 感觉让儿童发现自己的内在世界读后感

2022-03-14 09:11:45孕产
对于成人来说,感觉就是用全身心来拥抱生命。对于儿童来说,感觉就是他的生命本身,感觉就是生命的发现。儿童依靠感觉让自己全部的生命“发现”新的现象和创造从未有的自己。这与我们用眼睛看见本质的差别,我们常常是,看见了,但并没有发现。发现总是带着情绪的喜悦或是痛苦而来。

对于成人来说,感觉就是用全身心来拥抱生命。对于儿童来说,感觉就是他的生命本身,感觉就是生命的发现。儿童依靠感觉让自己全部的生命“发现”新的现象和创造从未有的自己。这与我们用眼睛看见本质的差别,我们常常是,看见了,但并没有发现。

发现总是带着情绪的喜悦或是痛苦而来。

一个3岁的小女孩正大张着嘴,惊恐地哭着,泪流满面。老师专注地蹲在她的面前,用棉签在她的嘴里拨动着……我驻足问:“发生了什么事?”

老师说:“肉卡在了牙缝里。”

感觉让儿童发现自己的内在世界

我问:“用棉签行吗?应该用牙签!”

老师依然专注地在孩子的嘴里拨弄着:“没找到牙签!”孩子一听更加惊恐地看着我,眼泪哗哗地流着。

我坐在她的身边感受她,停顿了一会儿,我对她说:“肉卡在了牙缝里,没有受伤,不会有危险。”

她还在大哭,但身体已经放松了许多。

停顿了一会儿,我又说:“肉卡在了牙缝里,有异样的感觉,所以害怕了。”

感觉让儿童发现自己的内在世界读后感

她还是哭,但没有了惊恐。

停顿了一会儿,我又说:“肉卡在了牙缝里,只是异样的感觉,你没有受伤!不用害怕!”

她依然大哭。

停顿了一会儿,我接着说:“肉卡在了牙缝里,吓了你一大跳。”

这时,老师突然惊喜地说:“桌上有牙签,我找到了。”孩子把嘴张得更大了,她边哭边期待着。

一位家长走到门前,问:“怎么了?”我回答说:“肉卡在了牙缝里。”然后我们会意地笑了。老师终于把牙缝里的肉剔出来了,孩子愉悦地跑出办公室,喊道“肉丝卡在牙缝里了”,便去和其他孩子分享这惊奇的体验了。

“停顿一会儿”是为了不打扰、不伤害孩子内在感觉的过程、心理的过程和思维的过程。

牙缝里有异物,就第一次有了生命中这种身体上的奇异的感觉,这奇特的感觉让小女孩产生了恐惧的情绪。对于这个小生命来说,这便是一件惊天动地的重大事件。嘴里异样的感觉,这感觉从未出现过,这是一种全然的未知,因此小女孩在心理上就难以承受了。把心理上的难以承受通过哭流淌出去,心理空间被哭拉大了,奇异的感觉也就被接纳了进来。

这里伴随着一个心理过程,所以感觉、情绪、心理活动就不会显化。而如果心理活动不显化,孩子就无法接纳发生的事情,她的感觉也就不会被上升到认知。

惊心动魄之后便是喜悦和平静,感觉帮助孩子在心理层面上提升了。下次再遇到类似的身体感觉,甚至更高一层的感觉时,心理便有了承受力,也会有清晰和相对客观的认识和判断,因此她自然就能淡然处之了。感觉就这样一个接一个地发现着秘密,成长就这样一个心理层面、一个心理层面地不断上升!

感觉让儿童发现自己的内在世界读后感

牙齿被卡,一种没有预料的感受突然来访了。第一次突如其来的感觉,带来了情绪的惊恐。儿童在不断得到这种偶遇的成长机会。

感觉在每个人的内在世界里开辟着一个接一个的新大陆,但环绕孩子的依然是无边无际的大海……你不知未知世界究竟有多大,你可以永无止境地探索下去。这叫用感觉探索。

剥夺儿童的感觉,并采用“教”的模式,就等于把孩子先放入进去,让他在规定的范围内学习,这叫画地为牢。

那一年,美国迪斯尼100周年的纪念演出在北京举行,舞台是一个体育场的滑冰场。我坐在座位上,发现周围几乎全是父母带着孩子来看演出的。

演出开始了,云雾层层涌来。一个手持魔棒的仙女滑翔而出,激荡人心的音乐响起,仙女在滑冰场滑翔旋转。一个美妙的女音响起:“你有梦想吗!拥有梦想,梦想就能成真。”一切都在仙女的滑翔和手中魔棒的指点下成真。所有的观众都在这种美妙中屏气凝神,人们的情绪和感觉被仙女带入了一种精神的情境中。

……

但这感觉有时就被打扰了。

我的身后坐着一位妈妈,她旁边坐着的是她大约9岁大的儿子。妈妈开始了她的认知教育:“一位仙女出来后。”

她说:“她用魔棒变出了什么?”

她说:“你能认出来吗?这是皮诺曹”。

感觉让儿童发现自己的内在世界读后感

她说:“这个是什么?白雪公主。”

她说:“认出来了吗?这是阿拉丁。”

她说:“小时候你看过的,这应该是灰姑娘。”

……

此时此刻,感觉和情绪带领着人的内在,接受着舞台上精神的频频召唤,把观众的精神一个个引导出来,然后再用精神的光辉去回照舞台。精神的频频映现和对流,把人们带进精神生活的精彩世界。

在这当下,认知是多余的。人物和剧情,这些所谓的知识其实只是审美的道具。人是审美的主体,而不是装载知识的容器。

妈妈的做法打扰了孩子的感觉。如果孩子的这种感觉常被打扰,他的感觉、情绪、心灵的系统就会受到破坏,实际认知的系统也不会成长得很好,成长就会出现一个极大的缺失。这相当于孩子的认知出现障碍一样,实际的情况可能更为严重。

今天,太多的成人就这样充满善意地把孩子生命中珍贵的东西拿走、扔掉了。

只要我们让自己的意识从某种矇昧的状态走出来,即使没有什么理论的支持,仅凭对生命的尊重,我们也可以发现生命需求的迹象。凭借对幼儿生命的观察,也会发这种教导式的模式是对人的生命成长的一种损伤。审美感觉就这样被我们的文化长久地忽略着,而这又延误了成千上万个儿童的成长。

正像伏尔泰对人发出的感慨:“发现哪怕一点点人的自身结构竟需要30个世纪。了解一点人心灵的东西则需要无限的岁月。然而一瞬间就足以置他于死地。”

肉塞在牙缝里、走路摔了一跤……这些基本的感觉完成之后,儿童就可以通过基本的感觉产生更深层的感觉,感觉到储存在生命深处的内容。这些不像基本感觉一样是必然发生的,这种内在的感觉一定是在基本感觉比较完善之后,才会逐渐地被儿童发展出来或者创造出来。

当我们迈出我们的幼年、少年、青年,走向我们的成年,我们已经不再有“牙缝里有异物”这样最基础的身体感受了,也不会再对这个“异样的感觉”产生痛苦、惊恐、诧异、喜悦和惊喜。基本的感觉已经趋于我们形成基本的成熟,其他感觉——心理的感觉、情感的感觉、精神的感觉、心灵的感觉会像生命之花一样开放出来,这正是儿童的又一个生命特征。

在改变自己生命的状态上,感觉对于成人来说,如同对于儿童一样重要。因为只有感觉,改变才有可能发生。感觉的核心价值在于,感觉可以起始和转化,它是真正的学习工具。

一位爸爸总是打骂孩子,孩子4岁了,大人一说话,孩子就紧张得不知所措。孩子一放松,就总打其他孩子。解决的办法只能是父亲停止打骂孩子。

父亲说:“我爱我的孩子。但是一到那个时候,我就控制不住了。不打骂,他不听话,我急!又不知道怎么办。”

感觉让儿童发现自己的内在世界读后感

爱孩子,行为的反应却是经常打孩子。头脑想的和实际做的正好相反。

打骂的做法已经深深地内化在了血液里,变成了临场行为必然的、不可控的反应。肯定又是童年。

感觉让儿童发现自己的内在世界读后感

父亲说:“小时候,我妈把我夹在腿里打我,她打不动的时候才会住手。我不能打她。上学的路上,我看哪个同学不顺眼,我就打谁,比我妈打得还早狠。”

父亲说:“我没有妈妈爱我的感受,我不知道怎么爱。”

没有爱的感觉是无法爱的,学会爱也必然是从感觉开始。长时间的感觉就像血液和细胞被替换了一样,就变成了你自己。无论你是成人还是孩子,对自己生命的改变必须从感觉开始。只是认识到了,改变依然不会成为可能。所以,你可以想象,说教真的能改变人吗?每个人在说教时都想尽可能地说得好,以为那将改变很多人的命运……但只有触动了感觉,变化才有动力。

被打、被愤怒地对待,这是一种情绪,同时也是一种感觉,在这样的氛围和惯常的感觉中生活,也就会将这种感觉肉体化、内化,就成为你,你的自然反应就是打和愤怒。

我相信一切暴力最根本上都始于家庭。我也相信,只要家庭暴力没有了,这世界就和平了。

我们正在学习怎样爱孩子。孩子是父母寻找爱的感觉的对象,父母透过孩子对爱的感觉的反馈,产生如何爱孩子的动力。

我们要把对孩子的反应变成一种爱的反应,这就是爱的学习。必须从感觉开始的然后再回到感觉中的这就是感觉学习。

由于成人丧失了太多的感觉,所以容易形成一种惯性,比如不自觉地躲避内在发生的痛苦的、孤独的、愤怒的、幸福的各种感觉,他们不再发现生活,也就不再创造生活了。他们在童年未创造出自己感觉的那一部分,所以现有的某些东西似乎就被固化了、合理化了。甚至当幸福和喜悦到来时,我们的头脑明知道那是正向的东西,但依然会感觉到恐惧。因为那种感觉超出了我们惯常的感受,那是异样的感觉,我们已经无法像孩子那样接纳了。

一种甜美的幸福却是异样的感觉?那是害怕和不敢接纳爱!

我们必须先从模仿做起,我们先模仿着孩子,它可能看上去真实性不够强,但我们已经开始这样做了。另外,我们必须从改变我们的语言系统开始,把“你怎么又这样”改变为“妈妈很爱你,但是这个事情不能这样做”,然后教给孩子正确的方式。语言一改变,语言所传达的能量就变了,情景也就变了,新的感觉就产生了。还有,我们需要把我们跟孩子在一起的速度放慢,让自己作为一个观察者而存在。同时也作为一个感觉者而存在。当我们尝试着去感觉孩子的时候,我们就知道他们怎么了,然后再依此作出决定。这几条是我们改变的一个开始。最后,我们还有一个支持我们的人和天然的让我们学习爱的人,那就是我们的孩子。如果孩子会表达的话,他会说:“爸爸、妈妈, 我来陪伴你们成长。”

对安徒生的《丑小鸭》,孩子们这样问:“为什么因为丑小鸭的羽毛是灰色的,和别人不一样,就是丑的呢?”“什么才是丑和美?”这是孩子们提出的问题。实际上,对成人来说,内在的异样的感觉是不容易被自己接纳的,是容易被自己视为丑的。但对于儿童来说,那似乎是一个创造自己的新信号,儿童会感到好奇,产生兴趣,并乐此不疲地拥抱它,用它来建构自己。这是何等的不同呀!

当成人对生命失去感觉时,他的生命就无法改变和发展了。当成人对事物失去感觉时,新世界的大门就对他关闭了。他只能以模式化的状态来生存。

听到有人对你说“我爱你”的感觉是这世界上最好的感觉,这是孩子的感觉;对喜欢的人说“我爱你”的感觉也是世界上最好的感觉,这是成熟的人的感觉。爱的感觉开启了生命内在的变化。成人的变化也是从爱的感觉开始的。

或许年轻人更容易被触动,他们的美好可能就在于他们更容易感觉到爱和美好。长久地和孩子待在一起,我们发现,儿童对爱和美好的感觉更为敏感。如果我们放下自己,和孩子同感、同长,我们的改变就会一点点开始。有了感觉,就发现了这些,当然其后还需要心理的过程和认知的过程,最后升华到精神。生活从此就变了,人也开始有了一种创造新生活的愿望。常这样,生命就改变了。

“我发现了我自己”,因为我发现了“我”,“我”可以享受这种感觉,“我”也可以让别人享受这种感觉。这个内容的意义在于,我因为某个感觉,闯入了我的内在,生命一下就鲜活了,这感觉使我愉悦。我启发了我,我开始爱我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