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妈妈,都不会轻易评判孩子的行为 如何正确评价孩子的行为
01
闺蜜终于在结婚10年后有了一个儿子,这下双方家长全部松了一口气,盼了10年,终于盼来了一个大胖孙子!俗话都说隔代亲,闺蜜担心家里的四个老人,会把这个唯一的孙子,给溺爱得没了规矩,所在儿子的教育上一直非常用心。
从怀孕开始到今年儿子7岁,一直都没有出门长途旅行,完全是按照孩子的作息时间,来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所幸,付出总有回报,这个孩子被教育得很成功。
今年春节假期,闺蜜终于解封了,带着孩子开始长途旅行,他们一家决定来广东,跟我一起过年,我终于见到了这个小宝贝疙瘩。
小男孩长得敦敦实实,一看就很健康,两只眼睛特别大,滴溜溜转起来的时候,透着一股子机灵劲,小家伙一直围着我阿姨长阿姨短,叫得特别甜,一向不怎么喜欢小孩子的我,终于破功了,被这小子哄得美滋滋的。
在和小朋友聊天的时候,我很惊讶的发现,他讲话的时候特别像个小大人,没有很幼稚的语言,聊天的过程中,还会经常就某件事,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我总是恍惚,以为现在跟我对话的,不是一个只有7岁的小童。
通常我在跟小孩子讲话的时候,会不经意的去模仿小孩子的语气,比如说“吃饭”,在面对小孩子的时候,我就会说成“吃饭饭”,“拍球”被说成“拍球球”,好好的一个成年人,在小孩子面前,突然变得娇娇嗲嗲的了。
但是我发现,我闺蜜和她老公,在跟他们儿子沟通的时候,每一件事情,每一个现象,都是用非常正面的方式在跟他交流,我感觉,他们并不是在跟一个小孩聊天,而是在跟一个同龄人说话。
难怪一个7岁的小孩,跟我讲话的时候,给我的感觉特别老道,因为他一直是被成年人平等对待,并且用成年人的方式在沟通,讨论问题时,更多的是听见爸爸妈妈在给他陈述出一个事实。
02
小孩子总是很调皮的,尤其是七八岁的小孩,正是“狗都嫌”的年龄,有一天晚上我们在餐厅吃饭,小朋友应该很开心,一直坐在椅子上扭来扭去,以至于他座位背后的那位客人,椅背总是时不时的被撞一下。
闺蜜看到这情形,就会说“儿子,你的椅背又打扰到别人了,我们是不是要记得,公共场合,要跟身边人,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这时候小朋友可爱的吐吐舌头,然后扭头跟后面的那位客人说“叔叔对不起”,接着把自己的椅子往前面挪一挪,留出足够的空间,以备他再次可能会“不小心”碰到别人。这应该是我第一次看到,在孩子犯错时,用正面陈述事实和描述行为的方法,比大声呵斥更有效果的真实例子。
此刻我想到春节前三天,中午跟同事出去吃饭的时候,也遇到一个小男孩,座位就在我背后,一直在旁若无人的大声尖叫,还站在沙发的座位上猛跳,可怜了周围的食客,而那位妈妈坐在小孩对面,仿佛完全没有听见这刺耳的声音,也没看见儿子的上蹿下跳,依然在跟旁边的朋友谈笑风生。
直到我完全忍受不了这噪音和杂乱,终于转头对小男孩说,“小朋友,你这样又叫又跳,会影响到别人的哦”。这个时候,男孩的妈妈才发出一声巨大的怒吼,生气的呵斥着这个小男孩,而我也很尴尬,不知道这位妈妈是在吼小孩,还是在吼我!
很遗憾的是,小男孩在妈妈怒吼完没5分钟,就完全忘记了妈妈刚才的愤怒,继续在椅子上自娱自乐嗨翻天了,我和同事只能对视一眼,无奈的结账赶紧走了,本来想利用午休时间,坐在这里舒服的聊会儿天,结果连最基本的安静都没有。
我看着闺蜜的儿子,突然就想到三天前遇到的那对母子,同样都是孩子调皮犯错,闺蜜用了正面的陈述,轻轻一句,就让孩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并且还知道怎么去改正。
而那位陌生的妈妈,虽然用呵斥的方法,评价了孩子此刻的错误,而事实上,却没有任何效果,这孩子并知道怎么去修正自己的错误行为。
看看陈述型的妈妈,和怒吼评价型的妈妈,在孩子听完自己的话后做出的反应上,立刻就知道那种教育结果更高明!
03
面对孩子的错,一个陈述性的妈妈会说“你最近总是回家很晚,发生了什么呢?”而一个评价性的妈妈则会说:“你最近怎么老是那么晚回家?”前者是在关心一桩事件的发展过程,而后者就只是在训斥。
后面这种情况下,妈妈根本不在意理由。只关心对孩子的定性,而这件事你已经做了,“承认吧!你就是个坏孩子。”仿佛是这样的潜台词。可以嗅到明显的评判的气味。如果你是这个孩子,只要低头认罪就好了,什么都不用多说。
前一种表达方式,则会更接近事件的真相。也许孩子遇到了一些麻烦,也许他(她)最近有了一些新的想法,或者他(她)在用这种行为传达某种态度,或者还有其它的什么可能。
当妈妈采用一种非评价的立场时,就等于为这些信息的流通创造了空间。通过不带有评价的交流,我们在做一件事:描述事件本身。事件的描述看上去最简单,但往往也最有力量。
对于事物的认知和相互确认,远远比语重心长的批评,甚至是挖空心思的赞美,更能表达出重视。
陈述完事情,孩子得到交流的空间,此时,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看法,并及时加以引导对错,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相信是很多父母喜闻乐见的吧。
所以,在孩子做错事情的时候,先不找着急做出评判吧,好妈妈会用陈述句,让孩子得到被尊重,和“我们正在平静的沟通”的感觉,好妈妈不会用评判性的句子,让孩子在潜台词中,感觉到他们的行为,已经被妈妈定性和否认。
不随意评判他们,是最好的教养!
相关文章
- 孩子到底和谁最亲?看他的3个评判标准就知道,妈妈不一定是第一
- 孩子被妈妈取笑后大哭,孩子也有底线,父母请不要轻易触碰这四点
- “我越来越不喜欢我的妈妈”!这四类妈妈能轻易毁掉孩子的自信
- 妈妈不优质,孩子难优秀
- 妈妈有乙肝抗体孩子会有吗
- 妈妈身上的这些特点,容易遗传给孩子,你有没有
- 孩子一看到好看玩具就撒泼打滚,别再轻易妥协,掌握这3点更重要
- 孩子不是哪里都能去的,尤其是这几个地方,父母不要轻易带孩子去
- 孩子为什么会变得越来越自卑,这八个细节说明问题,别轻易忽视
- 孩子从家里偷钱,别轻易责罚,这位家长的做法值得借鉴
- 孩子优不优秀,应当这样评判
- 孩子像爸爸还是妈妈,这些都是遗传基因说了算
- 孩子入园妈妈准备好了吗
- 孩子吃饭爱吐饭妈妈怎么办
- 孩子被检查出来乙肝,得知真相后的婆家人对孩子的妈妈怨恨不已
- 孩子要生了才知道自己怀孕了,这位妈妈也是没谁了
- 孩子身高,到底是遗传爸爸还是妈妈?
- 孩子颜值和智商遗传爸爸多一点,还是妈妈多一点呢?
- “一孕傻三年”,为什么妈妈生过孩子后会变傻
- “婴儿肥”可能伴随孩子一生,孕期妈妈尤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