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这五种家庭,最容易培养出学霸(父母必读) 什么样的家庭容易出学霸

2022-03-02 21:48:33孕产
学区房、国际学校、名师补习……不少家长不惜节衣缩食,也要让子女接受良好教育,希望把自家孩子培养成学霸。但教育界流传一句话: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说明在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方面,家庭教育的作用不容小觑。

什么样的家庭容易出学霸

什么样的家庭容易出学霸

学区房、国际学校、名师补习……不少家长不惜节衣缩食,也要让子女接受良好教育,希望把自家孩子培养成学霸。但教育界流传一句话: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说明在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方面,家庭教育的作用不容小觑。父母学历、经济条件、家中藏书等五大因素都会影响孩子的成绩。

1

这五种家庭,最容易培养出学霸(父母必读)

高学历家庭:重视综合素质

从国内多项调查看,父母具有较高文化素养,孩子的成绩往往更好。

这类家长的言谈举止、教育方式和观念,有助于子女塑造良好的学习习惯。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宏艳表示,父母学历高可能意味着家庭经济条件较好,子女教育环境较好。

这些家长常关注孩子的认知发育和综合素质,注意兴趣爱好的培养,这意味着孩子接触新事物、参加创新活动的几率更高。

但这并不是说,学霸只有高学历父母才能培养,学历、收入等客观条件并不能自动转化为好成绩,自身的努力仍是决定性因素。

改善建议:1.不要只把分数当回事

在提倡综合素质的时代,父母不要只用考试分数判断孩子的表现,而是要多了解孩子的学习过程,帮其分析是否有偏科、知识不熟练等情况,做到多观察、少打扰、多支持、少干预。

2.鼓励孩子参与体验式活动

体验式活动更适合孩子,能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有助发掘兴趣爱好。但家长不要将课余时间排满绘画、舞蹈、钢琴等课程,而是要鼓励孩子体验不同类型学习的魅力,自主选择。

2

合作型家庭:常跟老师交流

美国密苏里大学研究人员发现,老师对父母参与度的评价可准确预测子女的学业和社会成就,这意味着父母加强与老师的交流,有助于子女学习成绩的提高。

经常跟老师交流,意味着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倾注了更多关注,孩子会表现出更高的亲社会行为和更好的学习成绩。

现实中,一些家长认为,孩子交给了学校,成绩好坏就是学校的责任,于是他们参加家长会时不主动与老师交流,甚至不重视家长会,这无助于老师全面了解孩子的情况,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

改善建议:

1.父母不能缺位

加强家校合作,家长才能更全面了解子女的情况,及时给予帮助。

家长还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习惯,孩子如果不配合,可以用“自然惩罚法”。

比如孩子写作业太磨蹭,家长可尝试不督促,等孩子承受了没交作业的后果,就能明白按时完成作业的重要性。

2.不要忽视孩子的表现

学习成绩只能代表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不是所有表现,交友、社团活动等都是孩子综合素质的体现。

家长们平时还应多关注孩子在学校的品德言行。

3

知识型家庭:家中藏书多

数据显示,父母经常“读书看报”的家庭中,子女成绩优秀的比例为31.31%,高于“看电视、玩电脑、手机”“朋友聚会、打牌娱乐”等家庭。

可见,“阅读型”家庭子女成绩更优秀。

孙宏艳说:“我们做过关于数字阅读的调查,设置了家中藏书的条件,比如100本以下、100~200本、300~500本,发现家中藏书越多,孩子的数字阅读能力越强。

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对学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方面,多读书能增长见识,增加知识量;

另一方面,阅读是主动学习,有助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改善建议:

1.营造阅读氛围

在家里,父母可为孩子创造一个安静、不受干扰的阅读空间。

比如充满书香味的客厅或书房,还可将孩子喜爱的书籍放置在家中各处,让孩子在不经意间阅读,增添探索的乐趣。

2.家长放下手机

即使家中有书香,如果家长沉醉于“拇指文化”,孩子多半也会爱上手机。

家长带头阅读,孩子更容易在耳濡目染中爱上阅读,养成自学习惯。

4

民主型家庭:家长善于倾听

亲子关系中,有效沟通十分重要。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曾做过《小学生家庭教育现状调查》,对全国2万名家长和2万名小学生分别进行了调查。

数据显示,“会听取孩子意见”、父母民主的家庭,子女成绩更优秀。

在民主、友好的家庭中,父母善于听取孩子的意见、沟通更顺畅,对孩子的学习行为采取引导和鼓励态度,有助于充分发挥孩子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信任感内化为学习动力,孩子会更善于自我管理,有助学业水平的提高。

太过专制的父母,往往对孩子的行为控制严格,导致孩子对学习产生恐惧,甚至出现逆反心理,成绩越来越差。

改善建议:1.重视孩子的苦恼

成长过程中,子女时常有各种烦恼,比如学习、交友、师生关系等。

当他们主动求助时,家长不要认为事情太过“小儿科”,而要积极帮忙解决,减轻孩子的心理压力。

2.组织家庭共同活动

有研究显示,小学生学业水平与家庭组织娱乐活动的频率密切相关,频率越高,成绩优秀的比例越高。

周末,家长可以陪孩子一起游戏、聊天谈心等,这不仅能增进亲子交流,还有助于孩子学习成绩提高。

5

自主型家庭:培养自理能力

“孩子只要成绩好就行,会不会做家务不重要”,眼下,不少家长有类似“反生活教育”的观点。

但研究显示,做家务的孩子比不做家务的孩子,成绩优秀的比例高出27倍。

孙宏艳表示,做家务涉及孩子的自主独立性,当家长要求孩子整理书包、房间时,意味着他们把孩子当成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

劳动中,孩子会主动思考事情的解决步骤、怎么做效果好,有助于形成规划意识,建立责任心。

在学校里,孩子的责任心和自主性会移情到学习上,有利于成绩提高。

有些家长怕做家务耽误学习,孩子在家里“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这样会慢慢磨灭孩子的自主意识,难以建立起责任感。

改善建议:1.尊重孩子的成长特点

从3岁起,家长就可尝试让孩子做些简单的家务。

比如:3~4岁,学着收拾玩具、叠衣服等;

4~6岁,自己穿衣服、帮忙收拾碗筷等;

6~8岁,学习垃圾分类、打扫房间、摆放桌椅等;

7~9岁,学习刷碗、帮父母做简单的早餐等;

8~10岁,参与家庭大扫除、和父母一起做出行计划等。

2.不要轻视孩子的努力

父母为孩子安排家务时,可先列张清单,让孩子选择。

做得好,给予肯定,做得不好,及时鼓励,不要轻易否定孩子,也不要一直在旁边指挥,以免打消孩子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