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有效的教育不是“教”、不是“给”,而是点燃、导引! 教育的意义不是灌输而是点燃
2019年10月8日“三益亲子&晨曦微露”:
长假之后,第一天上班,无法猜测各位到底是一种怎样的状态?但有一点确定无疑的是,我们依然需要一地鸡毛地过好每一个庸常的日子。
所以,先跟大家分享一段与某学员伙伴的交流:
学员:
廖老师,这几天边整理笔记边思考,也和同事们沟通他们遇到的问题,我总结了一下:
家长的第一课是如何情绪管理,每个人性格不同,基础性格还有九型人格,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性格呢,遇到孩子同样问题,肯定反应是不一样的。比如8号性格绝对是嘴巴快于大脑,不可能都是温柔的家长。这个可真是大挑战。
第二课是家长如何做孩子品性养成的辅臣角色,而不是君王角色。内容就是围绕您授课的内容展开,画了不少前向后向推导,还在琢磨中(毕竟理论知识还非常有限)。
以上是我的思考内容,不知道对不对,汇报一下[愉快][抱拳]
另外,对象不同也很奇妙,我向同事们沟通课程内容,大家都很相信,因为我是领导。而同样的内容说给大学同学,就各种反驳和不信任,因为我只是同学[偷笑]真是值得琢磨!
我:
你提到的情形的确很现实,我的建议和看法如下:
一、关于性格不同对孩子同类型表现的不同反应的问题。毫无疑问,性格因素不可忽视或者叫做“江山易改”。问题在于,无论我们用各种测试方式,仅就我所知道的,几乎没有任何人会出现在某一特质中完全零分的状况。也就是说,说某人是某种性格,绝大部分时候指的是,在这个部分会有相对优势或者明显的特征,而且,对于成年人来说,不同阶段的测试结果也会有所差异。
假如你也观察到有这种普遍现象的话,那么,我们有必要,有能动空间的是,如何根据自己的性格底色,进行自我改善和调整。
这就涉及弗洛伊德提到的“本我,自我和超我”的概念。
我简单说一下我的理解:先撇开“超我”的境界不说,单说“本我和自我”之间的关系。
对于我们人类来说,为了回应我们自己作为“社会人的各种角色”,就有必要逐步改善“本我”中属于“性格底色”的一些东西,以帮助我们自己更好地与周边环境互动,包括各种人际关系等。假定我这样的解读在一定程度上成立的话,过分强调父母的性格,至少并不是一个充分的理由。
二、正因为有前面提到性格的因素,所以,我反复强调,我们的课程不是向家长提供确切的答案,而是帮助引导家长自己去寻找属于他和孩子之间的答案,这也是我那么啰嗦去追溯那些表面概念背后的一层又一层的东西的根本动因。
所以,我们不能被一些并非关键的因素所牵引。
三、品性养成辅臣的角色问题。可以结合张博士介绍的上下三层的理论,引导父母认识到愿景或者称为方向的价值和重要性。
四、关于同事和同学两类不同对象的问题。其实不管是同学还是同事,最终能够触动到他们认同,接受乃至行动的关键,不是我们讲得有多清楚,而是我们通过引导的手段和方法,让他们自己对自己进行反思,并通过反思,让他们自己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
千万要谨记的是,培训除了内容上要有逻辑自洽之外,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看见问题,发现问题,并通过分析问题的过程,让他们找到有效并且合适的改善路径。
再啰嗦一下,不是你要告诉他们该怎么做,而是你愿意与大家一起交流,分享自己的一些思考和感受……不知可以不可以给到你一些启发和帮助[握手]
学员:
并不是要给他们解决的答案,而是引导他们自己去找答案!看来我的角色还没有转变过来,仍然是想着自己怎样能帮他们找到答案,而不是想着怎样能引导他们自己找到答案!
相关文章
- 教育不是灌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
- 全网都在刷家长的短板,是时候给中式家庭教育点燃一把火了!泪目
- 教育不当,独生子女问题多
- 教育专家陈鹤琴:儿童教育四原则帮你解决最大的问题-家庭教育
- 教育专家:这3种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更容易成长为学霸
- 教育中的”小欢喜“
- 教育好熊孩子不要让熊孩子坑爹又坑娘
- 教育学者称:做到这几点,能让孩子更好地学会与同伴相处
- 教育孩子、家庭和睦有秘方,这十条准则一定要早知道
- 教育孩子一定要严厉吗?郭德纲培养郭麒麟的做法,或许值得借鉴
- 教育孩子上的一些老俗话,你用对了吗?一些老俗话的坑你踩了吗
- 教育孩子不合格家长行为自查表
- 教育孩子不残缺
- 教育孩子不能打?当出现这几种情况,别犹豫,就要打
- 教育孩子也是有“戒律”的
- 教育孩子体验比说教示范更重要
- 教育孩子别太急躁,应尽量保持耐心,父母行为往往是在为孩子示范
- 教育孩子善良的同时,也要教育孩子如何保护自己,家长要重视
- 教育孩子容易起争执?5个方法帮你解决根本问题
- 教育孩子应不听话要打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