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打你就打他,打坏了爸给你赔钱」这么教孩子对吗? 孩子你打他他也打你
大家好,我是双十一后拆快递不停的萌妈!你们呢?
有人问:「谁打你就打他,打坏了爸给你赔钱」这么教孩子对吗?
我们先假设这样做是对的,那么下面这些问题,是否也能回答得上来呢?
问题一:对方为什么打孩子?
是孩子出言挑衅在先,或者行为惹怒了对方吗?
是孩子先动手,对方再回打的吗?
问题二:孩子反击了吗?
被打以后,孩子反击了吗?
孩子的反击有没有造成对方的伤害?
问题三:对方是什么样的人?
对方是和孩子一般大的小朋友,还是易怒的大朋友或成人?
对方被孩子打以后,有没有哭着去找老师?
问题四:打坏了,赔钱能解决吗?
打坏到什么程度?小朋友拿着树枝也可以戳瞎对方眼睛,赔得起吗?
打坏的是什么?如果是在艺术馆里打闹损坏了展品,赔得起吗?
问题五:打坏了,对方家长会怎么做?
对方家长会不会报复,明着不行就来暗的那种?
对方家里会不会给自家孩子准备工具,下一次变本加厉地打回来?
问题六:打坏了,会改变同学和老师的看法吗?
同学会不会孤立打人的孩子?
老师会不会对孩子类似的行为睁只眼闭只眼,包括学习?
《论语》中曾记载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次,子路匆匆走进来,大声请教孔子:「先生,我要是听到正确的主张,可以立刻去做吗?」
孔子看了子路一眼,慢条斯理地说:「总要问一下父兄吧,怎么能听到就去做呢?」
子路刚出去,冉有悄悄走到孔子面前,恭敬地问:「先生,我要是听到正确的主张,可以立刻去做吗?」
孔子随即答道:「对,应该立刻去做。」
冉有走后,孔子的另一个学生公西华奇怪地问:「先生,为什么子路和冉有提出了同样的问题,你的回答却截然相反呢?」
孔子笑了笑说:「冉有性格谦逊,办事犹豫不决,所以我鼓励他临事果断」但子路逞强好胜,办事不周全,所以我就劝他遇事多听取别人意见,三思而行。」
这个故事被后世奉为「因材施教」的范例。
作为家长,我们需要对整体的事态有高于孩子的眼界和判断。
简单粗暴地教孩子不计后果(有家长赔钱兜底)地打回去,可能让孩子陷入危险甚至遭到反噬,也有可能让孩子从受害者变成施暴者。
预设对方只要打了孩子就是欺凌,要求孩子果断打回去,一是会让孩子少个朋友、多个敌人,二是可能让孩子在幼儿园变成被人孤立的「施暴者」,三是可能引发对方家长的报复。
关键还是由家长和孩子一同去判断,孩子被「打」是误会,还是玩闹,还是真正的校园霸凌。
「谁打你就打他,打坏了爸给你赔钱」这句话,在某些具体的场景下不失为一种解决方案——但真实的生活不失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世界,我们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辩证看待和处理孩子所遇到的问题。
相较于给孩子难以分辨的具体行动指导(适用场景有限),我更倾向于给孩子原则上的指导:
咱不挑事,也决不怕事。
你会怎么和孩子聊这个话题呢?评论区聊聊吧!
END
编辑:萌妈 排版:萌妈
图片来源:免费图库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