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智商越来越低,父母的这三个习惯是帮凶,家长应重视
我们做父母的都希望我们的孩子变得更聪明。谁都不想要一个笨孩子。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许多父母无意中做出的一些行为举动,却无形中让孩子变笨。身教重于言行,父母的行为、言谈、举止是影响孩子成长的重要因素。
因此,家长除了要教会孩子认识和改变世界的知识外,还应该更加重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这三个错误做法可能阻碍孩子的智力发展1、让孩子吃的过饱有一种没吃饱,是妈妈认为你没有吃饱。
我们家长总是会这样认为,永远认为自己是对的。不管宝宝是否已经说“不”。就自动主张的为孩子做了决定,或者强迫孩子做事情。例如:吃饭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妈妈们总是担心自己的孩子没有吃饱,所以每次吃饭时,她们总是说多吃点,不要浪费,只有吃饱了才能长得又高又壮。结果,孩子每次都吃的撑撑的。
有关研究表明,长期吃太饱会影响婴幼儿的大脑发育。
婴幼儿全身器官处于一个幼稚、娇嫩的成长阶段,各器官都还未发育成熟,因此,宝宝的活动能力非常有限。
如果宝宝吃得太多,就会增加消化器官的工作负担,而大脑中负责胃肠消化的区域则会兴奋时间过久。
必然会引起语言、思维、记忆、想象等大脑智能领域的抑制,从而影响脑智能的发展。
这样长此以往,就会使脑细胞会退化,变得懒得开发,导致宝宝越来越笨,所以吃饭吃的营养全面,营养均衡永远比吃太饱重要的多。
2、放纵孩子熬夜喜欢整夜看午夜场电视和彻夜玩纸牌游戏的父母,为了避免孩子打扰的,通常会给孩子留下一部手机,或者让他们的孩子陪自己一起看电视和娱乐节目。
儿童由于熬夜而导致睡眠不足,会出现一系列健康问题,免疫力下降,内分泌紊乱,身体代谢出现问题,容易发胖。
已有研究表明,经常熬夜、睡眠不足、脑细胞衰退加速,再聪明的人也会逐渐变得糊涂、变笨。
你还在和孩子一起熬夜,睡得很晚吗?
晚睡并不是我们想的那样,早上起床晚一点就可以补回来了。
熬夜对身体的伤害,是没有办法补偿的,特别是对于小朋友熬夜还会影响小朋友长高,晚上11点以后是生长激素分泌的高峰期,这段时间如果没有睡,就错过分泌生长激素的高峰期,早上也补不回来。
同样,我们身体的其他器官运转、休息都是有规律的。
3、给孩子消极的暗示我们永远不要低估一个人对自己的心理暗示作用。
科学家们曾做了一个实验:把一条大鱼放进一个有很多小鱼的池塘里,当大鱼饿了的时候就游上来抓小鱼,发现没有一只能逃脱掉大鱼的捕捉。
过了一会儿,科学家用玻璃瓶罩住了这条大鱼,再把它放进水池里。起初,当小鱼在瓶子外游来游去时,大鱼就迎上去咬,但每次都撞在了瓶壁上……
慢慢地,大鱼的碰撞越来越少。
最后,他完全绝望了,放弃了捕食小鱼的所有努力。
结果,当科学家取走了套住大鱼的瓶子,备受打击的大鱼沉到了池底,一动也不动了。
无论有多少小鱼在它周围游动,甚至在它的嘴周围游动,它都不会再张开嘴了。
生活中也是如此。如果父母总是给他们的孩子很多负面消极的暗示,如果经常谴责孩子笨,什么也做不好,总是说自己的孩子这不行,那不行,长大能干什么等等。
时间久了,孩子也会开始怀疑自己,会默认为自己很蠢很笨,自己什么都干不好,会觉得自己很无用,这样长此以往孩子遇到什么事也不愿动脑了。
温馨提示为了孩子身心健康和美好的未来发展,家长应多克制自己的不良情绪和行为习惯,一起为了孩子,并陪伴孩子建立一个温馨生活环境和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陪孩子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为孩子营造一个正面、积极向上、健康的成长环境,为孩子变得“聪明、有智慧”做好充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