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是不是孩子把你气半死?这事儿没那么简单

2022-02-10 12:19:43孕产
文| 驹妈全文1855字,大约需要9分钟陪驹驹写程序,我很想“纯陪”,他写他的程序我做我的事。但是,我忙活半天一抬头,人家根本没有动,还是两个程序块摆在那,啪啦啪啦瞎点着玩。怒从心头起,咬碎口中牙。

文| 驹妈

全文1855字,大约需要9分钟

陪驹驹写程序,我很想“纯陪”,他写他的程序我做我的事。但是,我忙活半天一抬头,人家根本没有动,还是两个程序块摆在那,啪啦啪啦瞎点着玩。

怒从心头起,咬碎口中牙。

陪写程序,简直是陪命,你就看他一会儿趴地上,一会儿窜床上,一会儿拿个积木,一会儿点点pad。跟他说话,说没两句就开始走神,要么就嘴里没有把门的,随口瞎说。爸爸跑来看热闹,说了一句,你不好好做,妈妈生气了。这句话突然提醒了我。前两天驹驹发脾气,爸爸也教育过他,因为别人做的事发脾气,是你自己的问题。看,爸爸是我坚定的战友。

于是我主动反思,但继续陪两分钟,又很生气。大吼大叫是不可避免的,气得我把书也扔了。最后程序终于写好了,我跟驹驹说,我不想给你喝酸奶了。

我家驹驹总结道,“你生气,就已经伤害我了,为什么还不给我喝酸奶呢?”

一句话说的我哭笑不得没了脾气,本来还嘴硬说生气伤我自己的身体,后来还是就自己的脾气道了歉。

我最近看到一个很好玩的例子,给了我启示,这个例子来自《高效能家庭的7个习惯》。孩子主动要求负责照顾草坪,爸爸培训了他两周之后,父子俩约好了一系列协议,比如父子俩每周绕着院子转两圈,约定好的评价标准是翠绿和整洁,之后就请孩子自己评价草坪照顾得好不好,如果爸爸在家,孩子提出需要帮助的时候,爸爸会尽量帮助他,等等。培训的日子里,一切看起来好极了,但到了正式开始负责后,孩子并没有像想象中一样去好好养护草坪,而是自顾自玩了好多天。草坪已经不成样子了,爸爸一直忍耐,终于他问儿子,“草坪最近怎么样?”孩子说,“很好”,爸爸邀请孩子去草坪转一圈,孩子出了门,没走多久就哭了,他说,“爸,太难了。”

爸爸再也没有把责任揽回自己身上,没有评判,没有指责,因为他知道什么是最难的事情——自我管理、自我监督。于是他问儿子,“你需要我做什么吗?”

经过这次父子协作,孩子真的开始认真照顾起草坪了。没有奖励,没有惩罚,孩子把这个任务内化成了自己的工作,他愿意对自己的事儿负责。

这是孩子的内驱力。

比如驹驹编程,这是他热爱的事情,如果我不过度干预,像刚开始学的时候,我照顾忙着了了,他也会主动把任务做好,做的非常起劲。相反后来我干预的越多,他越会觉得按约定完成任务变成了妈妈的事,失去了自己负责的乐趣和动力。但是学到后面,程序越来越复杂难懂,确实常常需要我的帮助,我该怎样把握参与的度呢?

我觉得上面的爸爸做的非常好,先设定协议,做好计划,请孩子自己评价和监督,我只负责在他需要帮助时,专注的积极的提供知识上的帮助。借助管理学的一个比喻,“别让猴子跳回我背上”,请孩子自己照顾好自己的猴子(问题)。

再从我的角度来看这件事,这就是我和孩子的关系问题。我最近在看《亲密关系》,里面提到在关系中,会引起你愤怒情绪的事,往往是你自己的某种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而你又把满足自己需求的责任,推给了关系中的另一个人,所以才会对他生气。事后我认真想了想,为什么有的家长送孩子上学,就能很悠闲,而我每天着急上火的,天天怕迟到,催的不行,其实根本没迟到。为什么有的事情,其实不用准时准点做完,都可以变通,我当下却难以变通,我的时间就是圣旨,给孩子很大压迫,导致明明是好事,最后被我催成了坏事。

恐怕是我自己小时候因为拖拉,吃了大亏,所以后来真的很怕拖拉,就一把把孩子的事儿也揽过来,用我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孩子,孩子做不到,就会引发我深深的焦虑。

所以,从这件事上来说,我用适合自己的时间安排,强迫孩子满足我的需求,没有达到目的,导致焦虑,引发了愤怒。如果我认清,编程是孩子自己的事儿,我的任务只是在他需要的时候,协助他制订好计划,协助他学会并理解新的知识,就可以了。像最近驹驹洗澡的事情,之前我要不断的催他,现在我把时间交给他自己安排,虽然不是每天都能主动去洗澡,但效率明显高了很多。

你可能想说,孩子不认真做事,难道不该治治他吗!我们当然要培养孩子的专注力,但方法绝不是治他,发脾气只会打压孩子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孩子的自控能力还在发展,给他扣上不认真做事的帽子对他没有任何好处。所以从我们自己开始,要陪孩子,就专注的陪,无法陪他时,就请孩子自己安排时间,把问题还给孩子,该怎么做,多听听他的意见。作为我们来说,发脾气也是正常的,毕竟情绪无对错。发完脾气,记得跟对方道歉,反思一下自己哪部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把这个问题拿回来自己解决;再想一想是否把别人的问题扛到了自己肩上,把这个问题还回去。

希望我们都能做平和的父母,因为孩子的事情而生气,伤身又伤亲子关系,实在是不太值得。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驹妈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