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岁到四岁儿童心理 敏感期儿童的心理你了解吗
三四岁的儿童心理是怎样的呢?
1、幼儿园和小学大不一样。幼儿园是“保教并重”,即幼儿园老师承担着保育和教育的双重角色,主导活动是玩,许多知识是通过游戏和接触食物等方式,轻轻松松学到的。而进入一年级后,学校的主导活动是学,每天至少要上4-5节课,上课要思想集中,遵守校纪、校规,很多事孩子独立地去完成。而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注意力容易分散;随意性强,情绪不稳定;不注意细节;以机械记忆为主,记忆和反复背诵,才能增强记忆,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情境性较强,目的性较差。因此要孩子能够顺利过渡到上小学的状况,家长要利用好假期最后一段时间,采用有效的方法引导和训练孩子。 2、尝试着让孩子能静心地坐下来。孩子在幼儿园是以游戏活动为主要的学习形式,到了小学,将被正规的分科课程代替,原来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而小学课堂教学一节课长达40分钟,每天有必须完成的口头与笔头家庭作业,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能静心地坐下来,这里教你三招:第一、时间由短变长。开始的时间可以是10分钟,以后再逐渐延长到15、20分钟甚至更长,不可操之过急;第二、可以布置一些小“作业”,如让他看看书、画些画等等;第三,采取一定的奖惩措施。比如做这些事前,家长提一点点的小要求,即一心一意不讲话,不时常站起来走动,告诉孩子认真做事才能将事情做好的好习惯,对做得好予以奖励,做不好要适当惩罚。 3、培养孩子的时间概念和安全意识。家长要逐步培养孩子定时看书、喝水、如厕的习惯,要适当地减少孩子午睡和游戏时间,小学一般上午11:30放学,下午1:40左右上学,除去路途和吃饭时间,中午有很少的时间午休,让孩子的作息时间与学校作息制度保持一致,以免因开学后不适应而影响孩子的发展。小学与幼儿园相比,活动空间增大,家长告诉孩子在学校时下课不要在操场上奔跑,如厕时要走到厕所,而不要乱跑,学校中常常发生由于孩子奔跑、碰撞、跌到牙齿的事件。课间十分钟要做有益的活动,有些器械要在老师的带领下,慢慢地学会去玩。 4、开学前几天,父母可与孩子坐下来开个“家庭座谈会”,认真地与孩子做一次交谈。告诉孩子从上学起,就要努力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做,告诉孩子养成以下的学习习惯:一是放学回家第一件事是做作业,做完作业后再玩;二是要自己独立完成作业,做作业前先复习老师讲课的内容;三是做作业时要仔细读题目;四是作业完成后认真检查一遍;五是作业做错后及时订正等,不会做的作业放在最后再问家长,而不要做一点问一声,家长千万不要做孩子的侍应生,以使孩子养成不良的习惯;六是要教会孩子预习一下第二天老师将要教的内容。刚开始孩子不会,家长要慢慢地指点,不要操之过急。 5、家长抽出时间带孩子到小学去看一看,让孩子熟悉一下学校的校园环境。如果孩子自己上学,家长可以让孩子熟悉去学校的路,帮助孩子记住一些比较明显的标志,开始几次家长可以搀着孩子一起走,然后试着让孩子在前面给你带路,最后让孩子单独走几次,暗地里进行观察,看看孩子是否真的知道了,家长再告诉孩子一些交通规则,切忌在路上边走边玩,如玩球、追逐等等。
3至6岁儿童心理特点
3-4岁儿童心理特点------ 3-4岁儿童的智力发育很快。就记忆而言,读书给孩子听时,只要多读几遍。孩子就能完全记住,如果一旦中间说错了一点点就会给你指出来。唱歌也如此,学得好、记得牢,教几遍以后就能唱。就这样,3-4岁儿童不但能记住那些具体的、自己体验过的事物,而且还能记住那些听来的、自己说过的抽象的事物。这就是3岁儿童在记忆方面的一大特征。 3-4岁小儿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很关心,兴趣很浓。对所有事物要刨根究底地问个没完。这是由于孩子对这些事物怀有极大的兴趣,所以就努力观察、学习、询问和尽力想理解。可以说,智力的发达与否全在于兴趣如何。3-4岁儿童时期正是对什么都有极浓厚的兴趣的时期。因此,作为大人应该尽一切力量培养孩子的这种兴趣,这对孩子的智力发育非常重要。 4至5岁儿童心理特点------ 4~5岁的小孩语言已经发展得相当好,有些孩子甚至已经达到伶牙俐齿的地步,但是实际上,他们的思维发展还相当不成熟。您可能发现孩子能认出几十种牌号的汽车,能滔滔不绝地复述从幼儿园里听到的故事,但是,你把一个粗矮杯子里的水原封不动地倒进一个高、细杯子里的时候,孩子会说,水变多了。你把原来挨在一起的5块糖摆宽一些,他会说糖比原来多了。 5至6岁儿童心理特点------ 5~6岁,幼儿的具体运算能力开始发展,他们已经能够算简单的算术,也能够区分符号和符号所代表的事物。例如,6岁的小孩已经知道"家用电器"不仅包括电视机、电冰箱,还包括空调机、洗衣机、电风扇等家庭用的所有电器。而4岁小孩就不能清楚地知道这一点。 5~6岁儿童在考虑问题时,已经能够同时考虑两个元素或两种关系。比如,把水从一个高而瘦的杯子里倒进一个矮而粗的杯子里,他们知道,水没有变少,也没有变多,这就说明,他们已经能够同时考虑杯子的高度和杯口直径这两个元素,他们知道这两个元素是互相补偿的。同样,他们也知道了,把一块面团擀成一张面积很大的饼时,面团里的面并没有增多;把一根很长的绳子缠成一团时,绳子也没有变少;一个小男孩穿上女孩的衣服,梳女孩的头发时,他仍然是男孩,等等。
敏感期儿童的心理你了解吗
小宝宝的心理其实是很奥妙的,想要教育出一个优秀的宝宝,那么就需要去了解宝宝不同的敏感时期!
儿童的心理敏感期包括感知觉发展敏感期(0-6岁)、书写敏感期(3.5-5岁)和社会规范敏感期(2.5-6岁)。儿童出生头两年,敏感期基本上是一致的,这期间如果儿童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其他的敏感期会顺延。怎样对待敏感期儿童呢?幼教专家尤卫华日前在“教,先从家开始”亲子大课堂上指出:敏感期的教育方法很多家长应当做到三个“多一点”———
学习多一点,这样才能及时把握孩子不同成长阶段的特点。
陪伴孩子的时间多一点,家长每个星期都应该跟孩子谈话两次,每次半小时即可。这样的谈心不是家长板着面孔硬邦邦地说话,而是与孩子坐在一起,聊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和内容。另外还要陪孩子玩,让其感受到玩耍过程中父母的参与和陪伴。在这些过程中,家长可以进入孩子的世界,观察到孩子的心理。
尊重多一点。每个孩子都是有能力的个体,有无限潜能。家长应当尊重孩子的兴趣和能力,顺应其自我健康发展。
在感知觉发展敏感期,孩子会充满探索欲望。极想把东西放入嘴里、玩水玩泥巴等行为,让很多家长头疼。家长时常抱怨:“说了多少次不要这样了,你怎么这么不听话!”尤卫华说,这种处理方式不可取,对于孩子的感知欲要进行鼓励而不是制止。只要不具危险性、不侵犯他人,应尽可能满足孩子的需求,比如为孩子准备各式各样的工具,带他(她)去大自然中感受、观察,为其创造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只疏不堵”才有利于孩子的兴趣发展。
同样,在孩子的书写敏感期,为其提供纸笔、颜料,任其涂鸦。家长不光要鼓励孩子的创造发现,还要不吝啬对其的赞美。当然,在此期间,家长要告诉孩子自己收拾整理自己的玩具、画笔颜料等,培养其良好的习惯。
在孩子的社会规范敏感期,需要让其做到有规矩、遵守规范,不能让其痴迷于物质追求中。当孩子哭闹着索要某件玩具时,家长不能一味地满足其需求。“迅速满足孩子的需要,长期下去会让其觉得东西是哭闹换来的,渐渐形成不劳而获的概念。”尤卫华说,家长可以让生活中的每件小事都具有教育意义,比如让孩子学会自己干家务来挣零花钱买自己喜爱的东西;倒了垃圾才能分到大苹果等等,逐渐树立起孩子对公平意识、待人接物以及其他社会规范的理解和遵守。
对三岁至四岁孩子的教育方法
我认为父母首先要端正自己的态度,不能认为小时侯吃苦就不希望孩子吃苦,其实适当的时候让孩子吃点苦是有必要的,三四岁应该会听话了,对其讲道理,然后采用奖励引导方法吸引转移其注意力,让其对现实生活中的事情感兴趣,这样孩子就会对电脑慢慢原离,还有父母尽量抽时间陪陪孩子,多交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的爱,这样孩子会明白为了感谢父母的爱,也就会更听话了
三岁看小四岁看大 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三四岁是小孩子成长的重要阶段,三四岁可以看到到长大后的心理与个性形象的雏形。从出生到三岁被称为婴儿期,是儿童生理发展,心理发育最迅速的时期。
科学调查显示:0-3岁是婴幼儿大脑发育的关键阶段,这一年龄段的儿童拥有天才般的吸收能力,聪明且负责任的家长应该充分把握这段黄金成长期,利用科学的早期教育开发宝宝大脑的潜能。
扩展资料
与发达国家相比,国内在早期教育的认知上仍处于初级阶段。多数家长对于“早教”的定义依旧停留在教孩子走路、唱歌、做游戏等基础层面。
事实上,科学的早期教育对于儿童大脑的训练拥有不可替代的意义,优质的早教方式可针对宝宝生理、心理和敏感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培养,从而为孩子的智力成长和人格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而孩子的体重要到10岁才达到成人的50%,可见3岁之前,孩子大脑发育大大超过了身体发育的速度。所以说3岁之前是智力发展的高峰阶段。
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3岁看大,7岁看老”究竟是不是危言耸听?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与教育,三四岁儿童的发展表现出哪些特征
提供了各种分析器的分析综合能力。幼儿期由于活动的进一步发展幼儿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飞跃时期,其心理过程在开始还保持着具有形象性和不随意性的特点,而后各种心理过程的抽象概括性和随意性逐步发展起来,对事物唯一的看法就是他自己的看法;刻板性,即幼儿的注意力容易集中于情境的某一方面,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重要性,见闻日广,知识经验更加丰富、注意力的发展
幼儿的心理特点有哪些
小班幼儿主要的心理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情绪不稳定性
小班幼儿的情绪很不稳定,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看见别的孩子都哭了,自己也莫名其妙地哭起来。老师拿来一些玩具哄一哄,马上又高兴起来。 小班幼儿的行动也常常受情绪支配,他的特点表现在很多方面。如:高兴时非常听话,不高兴时你说什么也不听。喜欢哪位老师,就特别听那位老师的话。年龄越小越突出。所以,在我们工作中,有经验的老师总是一边用亲切的态度对待每个孩子,稳定他们的情绪,一边用新鲜事物吸引幼儿的注意,使他们不知不觉地加入伙伴的行列。
二.小班幼儿爱模仿
小班儿童的独立性差,爱模仿别人。看见别人玩什么,自己也玩什么;看见别人有什么,自己就想要什么,所以,小班玩具的种类不必很多,但同样的要多准备几套。在教育工作中,多为儿童树立模仿的样板。比如,需要集中儿童的注意力时,可以说“看××小朋友学习多认真,小眼睛一个劲地看着老师呢!”一般不要批评没有注意的孩子。如果老师说“×××,把你的小垫子收起来!”可能会引起更多孩子摆弄小垫子。 教师常常是儿童模仿的榜样,因此,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孩子们树立好榜样。
三.小班幼儿的思维仍依靠着动作
由于小班儿童的思维还要依靠动作进行,因此他们不会计划自己的行动,只能是先做后想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78988e69d8331333363353762,或者边做边想。比如,让他们数出一小堆豆子有几个,他们就用手一个一个地数才能弄清,他们不会像大些的孩子那样在心里默数。 在画画过程中往往说不出自己要画个什么,而常常是在画好之后才突然有所发现像个什么。小班幼儿的思维很具体,很直接。他们不会做复杂的分析综合,只能从表面去理解事物。因此,对小班幼儿更要注意正面教育。讲反话常常引起违反本意的不良效果。例如,上课时,有的孩子要上厕所,其他几个孩子一个跟着一个学,也要去。老师不高兴了,说:“都去都去!”孩子们一下就全跑光了。对儿童提要求也要注意具体,最好说“小眼睛看着老师!”而不要说“小手背后注意听讲!
请教3岁半宝宝的心理到底是怎样的?
患者性别:男
全部症状:3岁半儿子从小就有点认生(但并不觉得他胆小),2岁半刚入园时表现很明显,后来慢慢习惯了.现在周末带儿子出去玩好像也只是跟着爸爸妈妈,比如在公园玩时不会主动跟着小朋友后面一起玩,在游乐场所也是自己玩自己的,除非有认识的大朋友带着就会一起玩.是不是现在城市的独生子女都有这种通病?还有,如果家里来个他不认识的客人也是躲躲闪闪,好别扭那样,在路上碰到爸爸妈妈的朋友有时显得胆小,有时一般.但也只是随便问答几句,不让人抱之类的.你说胆小嘛,他敢独自一人去买东西(小一点的时候还经常去拍拍身边过路的行人,现在大点倒不太会了),在公园自己到处跑去玩.总是跑在前面.去了超市也是这也摸摸那也摸摸,人都追不到,在家里也玩得疯,但在幼儿园好像就表现得很老实.这是怎么了?
发病时间及原因:治疗情况:想要得到的帮助:宝宝是胆小还是害羞了?怎样才能让他落落大方?应该怎样去教育3岁半的宝宝?他的心理是怎样的?病情分析:您好!多可爱的宝贝啊!你们能够关注到孩子的一言一行说明做父母做的非常合格,只是有些多虑了,其实孩子的表现非常正常而且健康啊!他的表现可以反映出和家长的教育是有一定关系的,不去接触陌生人,到幼儿园表现的很老实,其实这完全是大人曾经告诫过他的,对吗?但毕竟是一个才3岁半的孩子,他不可能完全按大人的指令和要求去做事情,因为他还不能完全理解什么是该做的,而什么是不该做的,对吗?意见建议:对于你们提出的问题:宝宝是胆小还是害羞了?怎样才能让他落落大方?又该如何去教育3岁半的宝宝?这其实更多的是我们成年人的心理需求,顺其自然,放手要他去自然发展,按他的视觉去看世界并认识世界,他的成长才是最健康的,而且一定要多鼓励多肯定他。他的心理状态就是获得父母的肯定就是对的,因为他还没有形成自己的认知观和价值观。所以蹲下身来和孩子一个角度去看待他眼里的世界就是对他最好的教育和引导!
其实爸爸妈妈并不有教他在幼儿园一定要老实,最多只是说过上课认真听讲(也只是偶尔说过),鼓励他积极发言,并多交朋友多和小朋友一起玩.平时也经?岜硌锼?睦??总是带动他主动跟小朋友一起玩啊(但他很少主动跟别人玩,除非别人主动带着他),或是教育有好东西要和小朋友一起分享等等.我们平时带着他确实尽心尽力,但也并没有管教太严?只是不能做的事情会制止他而已,难道是我们管得"太投入"吗?
“我们平时带着他确实尽心尽力,但也并没有管教太严?只是不能做的事情会制止他而已,难道是我们管得"太投入"吗?”这句话问的非常好,如果不会对安全带来危险的事情是否可以不去制止呢?尽心尽力的带是否有了过度的约束呢?放手而非放任,真的无需“太投入”,让孩子健康顺利的成长的最好方式是给他营造一个宽松的成长环境就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