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小萌娃教育爸爸,直到爸爸求抱抱

2022-02-04 12:43:05孕产
昨天,网上有一个视频被刷屏了,一个外国小男孩,因为爸爸打了他的小屁屁而愤愤不平。小男孩不过两三岁的样子,但语言及思维能力惊人,不停地唠叨了近三分钟。 “我太生气了,我要去静一静,哎呀妈,气得我脑袋疼,怎么会发生这种事?”由这句话我想到,孩子这是受了多大委屈呀!

昨天,网上有一个视频被刷屏了,一个外国小男孩,因为爸爸打了他的小屁屁而愤愤不平。小男孩不过两三岁的样子,但语言及思维能力惊人,不停地唠叨了近三分钟。

“我太生气了,我要去静一静,哎呀妈,气得我脑袋疼,怎么会发生这种事?”

由这句话我想到,孩子这是受了多大委屈呀!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气的脑袋疼,还知道自己去静一静,平静一下心情。

当妈妈把他叫回来,谈谈发生了什么事情?妈妈没有把孩子抱到怀里说,让我看看他打你哪儿了?打坏没有?孩子也不是跑到妈妈怀里告个状、撒个娇。而是说,他打了我的小屁屁,怎么想都气不过。可以看出老外的教育是顺其自然的。可能也在观察孩子接下来会怎么做?

只见小男孩又把注意力,转到了正在切东西的爸爸身上。“我觉得我们有必要好好谈谈,刚才那巴掌。你必须给我一个合理的解释,放下刀子,我们好好谈。”

小男孩希望和爸爸好好谈谈。选择这种对话的方式,证明:老外家里,大人和小孩儿是平等的。孩子在家中有选择权和发言权。

爸爸还在切东西,小男孩还是很气愤。“你以为你就这样不理我,我就会原谅你吗?我告诉你,没门。你难道真的不怕我长大了,还你一下子吗?等我长大了,长得比你还壮。”

是呀,对于小时候挨打的孩子,他的心里会埋着一口怨气,想到长大,可以与之抗衡的时候,再还回去。我老公小时候很调皮,经常挨打,不是皮带抽,就是皮鞋踢。他说,挨打时想着等长大了再打回去,但是长大了,爸爸也打不动他了,他也不可能真还回去了。

小男孩的爸爸还在切东西,回了一句:“谁让你翻垃圾的?”小男孩更来劲了:“那你也不能打我啊!你考虑过我屁屁的感受吗?你就只是在那儿忙活你的,不听我说话。”

小孩子挨打总是有原因的,但小男孩思维很敏捷,他机智的把话题转移了。指出了打人是不对的,要考虑被打者的感受。

小男孩爸爸:“你说得对,我还要再忙一会儿。”小男孩说:“你跟我屁屁道个歉,咱们这事儿就算完了。要不然咱们父子感情很容易破裂的。我在跟你说话呢,可不是在吓唬你,这件事情是很严重的!”

聪明的小男孩把挨打的一巴掌,上升了一个新高度——会导致父子感情破裂。想想我们的孩子谁挨打时,会想到这些?下面的话更精彩。

“你难道就不想挽回你儿子的爱吗?还是说,你打算背着我再跟妈妈生个妹妹。说好了,妹妹必须有我来守护。因为你肯定会打她的屁屁。”

小男孩想想力太丰富了,真是让人脑洞大开,怕未来的妹妹再挨爸爸的巴掌,决定担负起守护的责任。让我仿佛看到了美国大片儿里,挺身而出的英雄。这和老外对孩子以个人为中心的教育观念是分不开的。

小男孩接着说:“我最受不了你这个态度了。嘿,能不能别忙了?我在跟你说话呢。你蹲下,我脖子太酸了。”

一个“嘿”字,说明了老外和孩子的相处是平等的,朋友式的。小男孩的爸爸蹲了下来。这种蹲下来,同孩子脸对脸,目光对视的谈话方式。体现了大人对孩子的尊重,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尊自信。

小男孩爸爸说:“我跟你说别翻垃圾桶了,但是你呢,屡教不改,是不是这样?”小男孩说:“我们现在谈论的是你为什么要打我小屁屁?你明白吗?而且你总不听我说话。我无非是希望你考虑一下我的感受。可是你呢?越想越气不过。我给过你多少次机会了?让你跟我道歉,巴掌不是那么用的。我还是没办法原谅你。”

小男孩成功的把话题又从翻垃圾桶转移到了小屁屁上。并且表达了自己的思想,让爸爸考虑自己的感受,向他道歉。

最后,小男孩爸爸说:“可以给我一个抱抱吗?亲亲呢?”小男孩抱了爸爸也亲了爸爸,说:“我还是不能原谅你。”

小男孩虽然说不能原谅,但内心己经接受了,他用抱抱和亲亲原谅了爸爸。

这个视频,反应了老外民主平等、尊重孩子的人格和人权的教养方式。把孩子当作是一个独立的、平等的家庭成员,与孩子建立民主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

在我国,爸爸打孩子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所谓“养不教,父之过”,把“打”理解为教。更有甚者,坚信“棍棒底下出孝子”和“不打不成材”。网上也有很多爸爸打孩子的视频,有一个是把孩子屁股打肿,住进了医院。还有一个打孩子的视频长达4分钟,还是母亲亲自拍的,亲手上传到网上。让看到的人,无不指责这扭曲的教养方式。

这一切源于长期的教育理念,中国父母把孩子当做私有财产,个人生命的延续,实现自己未实现理想的工具,光宗耀祖的希望。

把生养孩子当成了长期储蓄,“养儿防老”。孩子除了不是他自己的,谁的都是。这对孩子来说是不公平的,孩子的出生不是由他自己选择的。

人说,结婚有《结婚证》;上班有《上岗证》;开车有《驾驶证》……是不是也该在孩子出生之前,父母必须要培训个《家长证》呢?

有不同意见和更多建议的小伙伴,请评论区留言。共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