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爸爸去哪了”,那“奶奶又去哪了”?
2022-02-03 09:43:13孕产
现在网络上流行一句顺口溜:“妈妈生,姥姥养,姥爷天天菜市场,爸爸回家就上网,爷爷奶奶来欣赏”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这样一个特别的事情,就是现在越来越多老人在带娃。虽说话语有些片面,可也侧面反映了现在帮忙带孩子的大都是姥姥姥爷。
现在网络上流行一句顺口溜:“妈妈生,姥姥养,姥爷天天菜市场,爸爸回家就上网,爷爷奶奶来欣赏”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这样一个特别的事情,就是现在越来越多老人在带娃。虽说话语有些片面,可也侧面反映了现在帮忙带孩子的大都是姥姥姥爷。就是夫妻俩有了宝宝以后,大多都交由家里老人照顾,涵洋当然是知道年轻夫妻要去忙工作,没时间照顾,而涵洋今天想跟大家说的是,那些在家照顾孩子的老人,原本以为是家里的爷爷奶奶,没想到一打听,竟然大部分是姥姥在照顾。姥姥带娃,背后的原因值得沉思明明孩子是随父亲姓,本应该是奶奶带,跟奶奶感情更亲,可为什么现在社会越来越“行不通”了呢?1. 婆媳关系敏感,朝夕相处不如敬而远之很多年轻夫妻结婚后都选择独立生活,而不愿意跟公婆同居一室。首先,观念上的差异使得两代人的生活习惯不同,老人往往看不惯年轻人大手大脚的习惯,年轻人也不喜欢被老人约束。2. 女儿跟亲妈感情更好,没有隔夜仇都说女儿生孩子的时候,婆婆是笑着进医院的,而亲妈则往往是哭着等等女儿出来。只有妈妈能理解女儿生产的不易和风险,更能感同身受。女儿生完孩子的时候,妈妈都会更多地关注女儿。婆婆虽然也心疼儿媳妇,但更关注下一代,因为婆婆的心思几乎都会放在孩子身上。3. 宝妈在家庭中的主导作用越来越大大多数家庭中,在育儿方面,女性都是付出较多的那一个,因此宝妈也往往更有决定权。当然,不论奶奶带娃还是姥姥带娃,对于年轻夫妻来说,都是值得是感恩的一件事,千万不要把老人的付出视为理所应当。带孩子从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无论是谁的孩子都是非常的辛苦,奶奶和姥姥都是一样的。最重要的是,宝妈应该和老人家多多交流,尊重和理解老人的劳动成果,既然老人家是好心,那就千万不要让对方寒了心。老人带孩子从来不是本分,而是情分,只是情分的出发点不同。所以在这个80后90后独生子女较多的时代,越来越多的宝妈都会选择让姥姥带孩子,避免矛盾、减少冲突,自己的生活才能轻松。但不管是奶奶还是姥姥,我们都应该怀有感激之情,明白做长辈的心酸和不易。对于主动且愿意帮忙带孩子的婆婆,我们也应该有宽容和迁就,学会换位和体谅,家和才能万事兴嘛!
相关文章
- 奶奶越位,爸爸缺位,妈妈错位的家庭,孩子能撑多久?
- 爸爸压着妈妈是在吵架吗?孩子问奶奶,奶奶的回答可以借鉴
- 爸爸姓“贼”,给孩子取名翻烂字典,奶奶:我这文化水平都比你强
- 爸爸带娃去车站接奶奶,却被“区别对待”,网友:鲜明对比,扎心
- 6岁女儿交给奶奶带,两个月后去接的时候,妈妈着急爸爸笑弯腰
- 二宝随妈妈姓成“新潮”,爸爸开心奶奶多心,这几个原因很现实
- 妈妈离世后,孩子每天抱着玩具熊发呆,奶奶的话让爸爸泪流满面
- 姥姥带大的娃,爸爸却让孩子和奶奶亲,说出来的理由过于霸道
- 宝宝摔倒后,爸爸和奶奶的做法不同,关系到孩子的性格
- 面对9个月的宝宝,妈妈不辞职,奶奶身体不适,作为爸爸怎么办?
- 奶奶为何总想取代孩子妈妈的位置?心理专家分析:代偿性情感
- 奶奶也是凭实力带娃,4岁孙子生石灰入眼,奶奶沉稳处理保住眼睛
- 奶奶偷偷给孩子吃零食:家庭育儿观念一定要一致?
- 奶奶养大的孩子缺点多?有3点好处、3个解决办法,你没想到
- 奶奶变身“段子手”,雨天去幼儿园接孙女时这样做,路人一脸问号
- 奶奶和妈妈带孩子的区别,差的不只是外表,妈妈们要注意了
- 奶奶和姥姥带娃的区别,虽然讽刺但很现实,别跟我讲你家不是如此
- 奶奶和姥姥带娃的差别,虽然讽刺但很现实,别讲你家不是
- 奶奶坚持骨头汤补钙,可孩子并不爱喝,其实真正补钙的是这些食物
- 奶奶好心为高烧不退的孙子“掐痧”,去了医院后,医生怒斥: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