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幼儿心理发展 幼儿的心理发展是什么样地
儿童发展心理学
许多学者认为教育是改变人的心理或本性的过程,因此教育心理学必然包括人类个体的身心发展内容。这种观点在20世纪初发起的实验教育学运动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播,目前仍有很大影响。自莫伊曼倡导教育要与儿童心理结合以来,直到目前的传统教育心理学著作中,... 皮亚杰认为,发展就是个体在与环境的不断的相互作用中的一种建构过程,其内部的心理结构是在不断变化的。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中,认知结构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断再建构,从而表现出具有不同的质的不同阶段,他把人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一阶段的认知活动主要是通过探索感知觉与运动之间的关系并来获得动作经验。儿童渐渐获得了客体永恒性,即当某一客体从儿童视野中消失时,儿童知道该客体并非不存在了。
(2)前运算阶段(2~7岁)。运算是指内部化的智力或操作。儿童在感知运动阶段获得的感觉运动行为模式在这一阶段已经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具有了符号功能,表象日益丰富,其认知活动已经不只局限于对当前直接感知的环境施以动作,开始能运用语言或较为抽象的符号来代表他们经历过的事物,但这一阶段的儿童还不能很好地掌握概念的概括性和一般性。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结构已发生了重组和改善,思维具有一定的弹性,思维可以逆转,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等的守恒,能凭借具体事物或从具体事物中获得的表象进行逻辑思维和群集运算。但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
(4)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儿童的思维已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又称命题运算阶段)。本阶段儿童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并能发现命题之间的关系;进入形式运算阶段时期的儿童能够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能理解符号的意义、隐喻和直喻,能做一定的概括,其思维发展水平已接近成人的水平。
教育必须切合于儿童的认知结构。皮亚杰不主张教给儿童那些明显超出他们发展水平的材料,也即不主张毫无根据地或人为地加速儿童的发展,但同时,过于简单的问题对儿童的认知发展作用也不大
4-5岁宝宝的心理发展是怎样的
儿童的心理发展过程中,2-5岁和12-15岁分别为两个特殊的发育时期,表现为性情急躁,不听话,不愿意别人干涉他们的事。以这种逆反行为为特点的表现,心理学上称为反抗期。这是儿童智力发育和人格培养过程中的必然阶段,并不是坏事。如果能顺利度过,对儿童的心理健康、智力智能的发育和开发,意志力、创造力的培养都大有益处。
2-5岁的年龄期为第一反抗期,是儿童心理迅速成长的表现,是发展儿童独立性和自信心的大好时机。这个时期,由于孩子已经独立行走,思维也有了一定的发展。那么正处在第一反叛期之间的4-5岁宝宝,心理发展有什么特别表现呢?
(一)社交能力的发展 4-5岁的孩子,已经会主动与朋友交往了,甚至可能会有一个或几个“最好”的朋友,当然不一定与他的性别相同,男孩女孩都有。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认识到,朋友不仅仅是游戏伙伴,朋友也会对他的思维和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他会非常渴望和他的朋友保持一致,甚至在和朋友相处时,他的行为经常会超出父母曾经给他制定的原则和规矩。
因为他已经开始认识到,生活中还有其他更有意思、更好玩的事,他可能会提一些要求,或做出一些特别的事,来验证自己的能力和控制范围,如一定要某个玩具、吃某种食物、穿某件衣服,或要求看某些电视节目,而这些都是以前你不允许的。
另外,如果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在他的朋友面前发生变化,父母们也不要失望。例如,他会对你表现出一生中的第一次粗鲁或不礼貌,当你告诉他该做某件事时,他可能会回答你“闭嘴”,甚至咒骂你。
虽然这让你难以接受,但这种表现正是他在学习挑战权威,以测试自己自立能力的反应。处理这种情况的最好方法是:表示反对,并与他讨论他真正的想法思是什么。如果你的反应越情绪化,就越会激发他继续这种不良的行为,冷处理是比较有效的方法。
(二)性心理的发展 4-5岁的孩子可能会询问自己是从哪里来的,并且询问与生殖和分娩有关的器官。他很想知道男孩与女孩有什么不同,当家长面对这些问题时,不妨用简单而正确的术语回答,不要进行很长的解释,也不要对这些问题表现出明显的难堪或严肃。
4-5岁的孩子并不需要知道详细的答案,但他应该有提问的自由,要确保孩子得到直接的回答。随着孩子对性的兴趣日益增加,他可能玩耍自己的生殖器,甚至对其他孩子的生殖器非常感兴趣。与成人的性活动不同,这只是正常好奇心的表现,不应该遭到谴责或惩罚。
那父母应该将孩子对性的探索限制在何种范围呢?一方面,孩子对性有适度的兴趣是发育过程中的正常反应,这个阶段家长最好不要反应过度;另一方面,孩子有必要知道什么行为可以为社会接受,什么不可以。
因此,你可以做出决定,让孩子知道:对生殖器官有兴趣是健康和自然的;在公共场合裸体和性游戏是不能接受的;包括朋友和亲属在内的任何人均不能接触他的私处,医生和护士进行体格检查以及父母在他感到生殖区域疼痛时检查原因的情况属于例外。
宝宝在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心理表现。了解宝宝的心理,更有助于父母教育孩子!
幼儿的心理发展是什么样地
幼儿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飞跃时期,其心理过程在开始还保持着具有形象性和不随意性的特点,而后各种心理过程的抽象概括性和随意性逐步发展起来。 1、感知觉、注意力的发展 幼儿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其感知觉正处在迅速的发展中。幼儿初期各种分析器的结构与机能已发展到了相当成熟的程度,为感觉和知觉的进一步发展准备了自然物质基础。在生活条件和教育影响下,幼儿通过积极从事各种活动,提供了各种分析器的分析综合能力,因而促进了感觉和知觉的发展。其特点表现在:幼儿的感觉和知觉在活动中发展;经验在幼儿知觉过程中的作用不断增大;词在幼儿感觉和知觉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强;知觉的目的性逐渐加强。 幼儿的注意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一方面无意注意高度发展;一方面有意注意能力开始形成。幼儿期由于活动的进一步发展,从周围接触到的新鲜事物日益增多,还从许多活动中发现很感兴趣的事物,它们以其本身的新奇性和趣味性深深地吸引着幼儿不自觉地对它们加以注意,这样使幼儿的无意注意达到了高度的发展。同时,在生活实践中及幼儿园老师的培养和教育下,有意注意开始逐渐形成。到学龄前,儿童已能自己设定目的任务,并自觉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去完成目的任务,初步形成有意注意能力。为儿童入学做好充分的准备。 2、思维的发展 幼儿生活范围扩大,见闻日广,知识经验更加丰富,言语能力水平提高,这样使他们的思维有了新的发展。这时期的幼儿其思维已由婴儿期的直觉行动思维进到具体形象思维了。其思维特征表现在:自我为中心,即幼儿还不能设想他人所处的情境,对事物唯一的看法就是他自己的看法;刻板性,即幼儿的注意力容易集中于情境的某一方面,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重要性,结果产生不合逻辑的推理,不可逆性,即对时间的理解只能顺推下去,不易逆转回来;转导推理,即他们从一个特定的事物推论到另一个特定的事物,从不考虑一般;相对具体性,即幼儿是依赖表象进行思维,是形象思维,还不能进行抽象思维。
3至6岁儿童心理特点
3-4岁儿童心理特点------ 3-4岁儿童的智力发育很快。就记忆而言,读书给孩子听时,只要多读几遍。孩子就能完全记住,如果一旦中间说错了一点点就会给你指出来。唱歌也如此,学得好、记得牢,教几遍以后就能唱。就这样,3-4岁儿童不但能记住那些具体的、自己体验过的事物,而且还能记住那些听来的、自己说过的抽象的事物。这就是3岁儿童在记忆方面的一大特征。 3-4岁小儿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很关心,兴趣很浓。对所有事物要刨根究底地问个没完。这是由于孩子对这些事物怀有极大的兴趣,所以就努力观察、学习、询问和尽力想理解。可以说,智力的发达与否全在于兴趣如何。3-4岁儿童时期正是对什么都有极浓厚的兴趣的时期。因此,作为大人应该尽一切力量培养孩子的这种兴趣,这对孩子的智力发育非常重要。 4至5岁儿童心理特点------ 4~5岁的小孩语言已经发展得相当好,有些孩子甚至已经达到伶牙俐齿的地步,但是实际上,他们的思维发展还相当不成熟。您可能发现孩子能认出几十种牌号的汽车,能滔滔不绝地复述从幼儿园里听到的故事,但是,你把一个粗矮杯子里的水原封不动地倒进一个高、细杯子里的时候,孩子会说,水变多了。你把原来挨在一起的5块糖摆宽一些,他会说糖比原来多了。 5至6岁儿童心理特点------ 5~6岁,幼儿的具体运算能力开始发展,他们已经能够算简单的算术,也能够区分符号和符号所代表的事物。例如,6岁的小孩已经知道'家用电器'不仅包括电视机、电冰箱,还包括空调机、洗衣机、电风扇等家庭用的所有电器。而4岁小孩就不能清楚地知道这一点。 5~6岁儿童在考虑问题时,已经能够同时考虑两个元素或两种关系。比如,把水从一个高而瘦的杯子里倒进一个矮而粗的杯子里,他们知道,水没有变少,也没有变多,这就说明,他们已经能够同时考虑杯子的高度和杯口直径这两个元素,他们知道这两个元素是互相补偿的。同样,他们也知道了,把一块面团擀成一张面积很大的饼时,面团里的面并没有增多;把一根很长的绳子缠成一团时,绳子也没有变少;一个小男孩穿上女孩的衣服,梳女孩的头发时,他仍然是男孩,等等。
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是
儿童年龄特征是儿童所特有的不同于成人的特征。包括儿童生理发育的年龄特征、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其中儿童生理年龄特征是指和儿童生理成熟有关的年龄特征;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儿童心理发展要强调年龄特征:一方面,儿童心理发展要以生理发展为基础,年龄越小,生理年龄特征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制约相对越大,而生理成熟受年龄影响;另一方面,儿童心理发展和他的知识经验有关,而知识经验的积累需要时间,时间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必要条件,年龄对儿童心理发展有规律性的制约作用。年龄只在一定程度上制约而不能决定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 儿童的心理年龄特征是在一定的杜会和教育条件下形成的。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只代表这一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趋势和典型特点,而不是该年龄段中每个儿童都具有这些特点;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代表该年龄儿童本质的心理特点,而不代表各具体儿童的个别差异。 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其中稳定性表现为: 1.儿童脑的发育是有稳定顺序和阶段的,神经联系的建立是有次序的; 2.人类知识经验的掌握是有一定顺序的,儿童也必须遵循; 3.儿童从掌握知识经验到心理机能发生变化,要经过一个大致相同的不断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社会和教育条件的不断变化构成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可变性。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既有稳定性,又有可变性,它们的关系是相对的。儿童心理发展阶段具有阶段性。划分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必要性:儿童心理的发展客观上呈现一定的阶段性。 理论上,有必要对客观存在的各个发展阶段有清醒认识并作明确标志,即儿童心理学上所谓的对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实践中,对在教育实践中的教师及有关儿童工作者,据划分标准,可以有针对性地组织教育教学工作和其他有关工作。 划分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复杂性:儿童心理发展阶段明显存在,但划分复杂。 儿童心理是渐变式的、连续性的,各阶段间无明显界限;儿童心理发展受生理发展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其发展阶段有一定可变性,这给科学地掌握划分阶段的标准带来困难。 对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为:婴儿期(0~l岁),又称乳儿期,包括新生儿期0~l月)、婴儿早期(1~6月)、婴儿晚期(6~12月); 是儿童心理开始发生和心理活动开始萌芽的阶段,又是儿童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和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阶段。先学前期(1~3岁),又称幼儿早期;这是真正形成人类心理特点的时期。表现:学会走路、说话,出现思维、有最初独立性。高级心理过程逐渐出现,各种心理活动发展学前期(3~6岁),又称幼儿期,包括幼儿初期(3~4岁)、幼儿中期4—5岁)、幼儿晚期(4~6/7岁); 这是心理活动形成系统的奠基时期,是个性形成的最初阶段。学龄期(6/7~18岁)。
幼儿心理学发展性研究及研究方法
有关幼儿健康教育的几个概念问题 “健康”、“心理健康”、“幼儿身体健康”及“幼儿健康教育”等是每一个幼儿健康教育工作者必须理清的几个最基本的概念。值得注意的是,“健康”应当包括个体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大方面,生理的健康发育和心理的健康发展是有机结合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但由于衡量身体健康的生长发育形态指标和功能指标容易把握,而衡量心理健康的标准则难以确定(目前一般只是从幼儿智力、情绪、性格、人际交往以及心理活动与行为方式的协调等方面的发展状况来推测幼儿心理健康水平),所以在实施幼儿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有关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实施比较困难。“幼儿身体健康”不仅是指各器官、各组织正常的生长发育,而且应包括没有各种身体缺点(如龋齿、视力不良、姿势性脊柱弯曲异常等)。“幼儿健康教育”是以实现幼儿的身心健康为目标,为提高幼儿对健康的认识水平,改善幼儿的态度,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所实施的教育。笔者认为,理清上述几个基本概念是进行幼儿健康教育的前提。 二、如何确定幼儿健康教育目标 幼儿健康教育目标是使幼儿的身心发展达到预期的健康水平。一般来说,它包含四个层面,即健康教育的终极目标、分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以及各个教育活动设计的目标。终极目标应符合《幼儿园工作规程》的精神,笔者曾与有关研究人员一起,将幼儿健康教育的终极目标总结成三条:①促进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增强幼儿的体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②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同时培养幼儿活泼、开朗、勇敢、不怕困难等心理品质;③帮助幼儿获得基本的健康常识,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自我保护的初步意识和能力。终极目标是我们确定其他层面目标的依据。分类目标是先将健康所涉及的内容进行归类(如“生活习惯”、“饮食与营养”、“人体认识与保护”等),然后据此确定相应的目标。如“生活习惯”的目标可以确定为:①培养幼儿良好的作息、睡眠、排泄、盥洗、整理等卫生习惯;②帮助幼儿了解初步的卫生常识和建立有规律的生活秩序;③帮助幼儿学会多种讲究卫生的技能,逐步提高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分类目标的确定有利于提高健康教育内容组织的系统性及完整性。由于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无法截然分开,因此,在每一个分类目标中,既有关于身体健康的目标,也有关于心理健康的目标,如在“饮食与营养”的分类目标中既强调“不偏食、不挑食、按时吃完”,又强调进餐时的“愉快心情”。年龄阶段目标是以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发展特征为依据而确定的健康教育目标,这有利于增强幼儿健康教育的适宜性和发展性。各个教育活动设计的目标是上述三个层面目标的具体化,具有可操作性,是每一个幼儿园教师在实施幼儿健康教育之前都必须考虑的。 三、如何选择幼儿健康教育的内容 笔者认为,幼儿健康教育内容的选择至少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与幼儿健康教育目标相对应。一方面,教育目标要以教育内容为依据才能得到落实;另一方面,教育内容也必须以教育目标为依据。例如,目标中提出要培养幼儿不偏食、不挑食的饮食习惯,为此就要选择那些与认识、品尝各类食物有关的内容。 2.与幼儿身心发展及生活经验相关联。这就是说,要针对幼儿的健康现状及其趋势选择教育内容。例如,幼儿中存在着肥胖、消瘦、任性、胆小、尿裤等现象,或面临换牙等情况,就要选好有关的内容,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 3.与幼儿的接受能力相符合。一般来说,内容的深浅应符合幼儿的接受能力,但在实施幼儿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将必要的内容以幼儿可接受的方式呈现出来显得更为重要。比如,前面提及的要求幼儿“不偏食、不挑食”,实际上是想说明“膳食均衡”有利于健康,然而我们不可能对幼儿直接说“膳食均衡”,我们只能通过对各种各样食物的分别介绍,让幼儿了解到每一种食物的主要特点,从而感受到只有样样食物都吃才能有益于健康。 4.与幼儿所受社会影响同步。社会环境因素是影响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例如,可针对社会治安问题,教给幼儿一些最基本的自我保护策略,如不吃陌生人的东西,不随便跟人走;针对家庭的现代化,有必要让幼儿了解和掌握防电、防火的粗浅知识及简单技能。 四、如何实施幼儿健康教育 我们认为,在实施幼儿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努力做到把握规律、掌握原则、讲究方法。 把握规律,主要是指要认识到以下几点:①由于幼儿对健康的认识、态度与行为常常不一致,因此幼儿健康教育具有一定的复杂性;②由于幼儿好模仿,因此利用良好的幼儿群体作用有利于增强健康教育效果;③随着幼儿认识的淡化或其他因素的影响,幼儿往往会很快改变建立不久的健康行为,因此幼儿健康教育要反复进行,坚持不懈。 掌握原则主要是指要做到以下几点:①专门的健康教育活动与日常生活相结合;②集体健康行为指导与个别健康行为指导相结合;③幼儿园健康教育与家庭健康教育相结合。 实施幼儿健康教育的方法除了我们十分熟悉的教育方法(如动作与行为练习、讲解演示、情境表演、讨论评议、感知体验等)之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传播媒介的利用,幼儿健康教育中用得较多的是教学电视,如根据“跳动不停的心脏”这一课题教学的需要,设计电脑动画,把心脏的有节律跳动与血液的循环往复之间的有机联系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幼儿面前,这对于教师不容易解释清楚的人体解剖知识的传播十分有利,而且一旦电脑软件制作成功后,可在园内或更大范围内反复利用。这种形式在实践中颇受幼儿欢迎。 五、如何进行幼儿健康教育的评价 幼儿健康教育评价是对幼儿健康教育实施过程以及效果的全面评估,它有利于了解幼儿健康教育计划是否符合幼儿健康发展的需要,是否明确了幼儿的主要健康问题;它可以检验是否激发了幼儿学习健康知识的积极性,是否促进了幼儿态度和行为的改变,达到了预期目的;它还可以为改进教育设计方案提供依据。 幼儿健康教育评价有三种不同的类型:①过程评价,即对幼儿健康教育计划执行情况的评价。②影响评价,即幼儿的知识、态度和行为是否因为健康教育计划的干预而产生即时的有利的改变。③终极评价,即幼儿健康教育是否改善了广大幼儿的健康问题和生活质量。终极评价是幼儿健康教育工作者最关心的问题,但由于评价时间较长,较难把握。 幼儿健康教育评价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①自我报告。即让幼儿报告个人与健康教育项目有关的认识、兴趣、态度和行为等,常用于了解幼儿的饮食习惯、进餐次数、食物偏好等。②问卷调查。采用问卷,向家长或教师进行调查,了解幼儿在健康教育实施前后的认识、态度及行为等方面发生的变化。③幼儿常见病、多发病的患病率统计调查。如龋齿、沙眼、近视眼、儿童期肥胖症的发生率在不同时期或不同条件下的对比。 由于幼儿健康教育的效果常常是潜在的,很难在短期内出现最终情形,因此幼儿健康教育评价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如何制订出一套切合幼儿健康教育实际的评价标准和方法,还需广大幼教工作者作进一步的研究。 六、目前幼儿园教师在实施健康教育时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由于幼儿健康教育的整体研究尚处于初步阶段,实践中往往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而降低了健康教育的效果,为此,笔者结合本人所在课题组的研究,谈谈目前幼儿园教师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1.要积累扎实的幼儿卫生科学知识,这是进行幼儿健康教育的前提。幼儿健康教育有自身的知识背景,实施过程中要十分强调信息传播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比如,要帮助幼儿增加对人体的认识,教师必须掌握相应的知识,充分子解人体各器官、各部位的名称、构造、功能及其保护,并且能够深入浅出地表达;教师还必须能够及时纠正幼儿错误的、模棱两可的回答。 2.在进行任何一个健康教育活动时,教师都必须思路清晰、表达准确。教师头脑中对“今天为什么要选这个课题”、“重点是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等要有一个明确的思路,并预先设计好教学语言。教师思路是否清晰、表达是否准确是幼儿健康教育活动成败的关键因素。 3.要恰当把握时机,适时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活动。例如,有关换牙的主题,可以在本班已有几个幼儿开始换牙,绝大多数幼儿将要换牙的时候进行,这样既能利用个别幼儿的亲自经验激发幼儿的兴趣,又能面向大多数进行超前教育,使幼儿健康教育产生良好效果。 4.统筹安排活动系列,注意相互之间的协调。对于内容丰富的同一主题的活动,可以有系统地在三个年龄段分别进行,但要注意分配好各年龄段的侧重点及其分量,呈现既有铺垫又有深化的螺旋式上升的态势。 5.要善于利用电化教育手段,增强健康教育效果。幼儿健康教育涉及许多卫生知识,若将枯燥的知识搬到生动的屏幕上,幼儿的兴趣必定倍增。 6.把握好幼儿健康教育与幼儿科学教育的关系,注意教育内容的整合。有些教育内容可以说既属健康教育范畴,又属科学教育范围,其间并无绝对的划分界限。实践中一方面不能因为学科内容的划分而人为割裂幼儿的知识结构,而应注意教育内容的整合;另一方面对出现了一些回避不了的重复也不必过分担心,因为培养幼儿健康行为本身就应反复进行。
儿童发展心理学重点资料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考试试题(1)
一、选择题(10分)
1、儿童言语的形成中,出现单词句阶段的年龄段是( B )。
A. 6个月—1岁 B.1岁—1.5岁 C.1.5岁—2岁 D.2岁—3岁
2、( A )是维持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
A.想象 B.思维 C.记忆 D.语言
3、下列属于儿童两种信号系统活动的发展第三阶段的是( A )。
A.直接刺激 词的反应 B.词的刺激 直接反应
C.直接刺激 直接反应 D.词的刺激 词的反应
4、下列那一时期是初步掌握本族语言的时期( D )。
A.婴儿期 B.学前期 C.少年期 D.先学前期
5、关于幼儿记忆的年龄特征不正确的是( C )。
A. 记得快忘得也快 B.容易混淆
C.语词记忆占优势 D.较多运用机械记忆
6、不属于研究学前儿童信息的基本原则的是( D )。
A.客观性 B.发展性 C.教育性 D.理论性
7、幼儿初期的心理特点是( B )。
A.思维具体形象 B.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
C.爱玩、会玩 D.个性初具雏形
8、( C )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是其它认识过程的基础。
A.记忆 B.想象 C.感知觉 D.思维
9、在方位知觉的发展中,儿童在( B )能够正确辨别前后。
A.3岁 B.4岁 C.5岁 D.6岁
10、在儿童大脑皮质各区域中,最早成熟的是( C )。
A.顶叶 B.颞叶 C.枕叶 D.额叶
二、 填空题(10分)
1、 再造想象是根据一定的_图形_、图表、__符号_,尤其是语言文字的描述说明,形成关于某种事物的形象的过程。
2、 了解幼儿掌握概念水平的常用方法_分类法 _、排除法、解释法_、守恒法。
3、 判断是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是人脑凭借语言的反映_事物之间或者事物与其特征之间的肯定或否定性联系的过程。
4、 _四岁左右_岁是培养儿童正确发音的关键期。
5、 _直觉行动思维_是对客体的感知中,在自己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行动中进行的思维。
6、 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社会化、丰富和深刻化、自我调节化。
三、 名词解释(20分)
1、 问题言语
问题言语是在碰到困难或问题时产生的自言自语,常常用来表示对问题的困惑、怀疑或惊奇等等。
2、 情绪情感
情绪是人类与动物共有的,通常是有机体的生理需要是否满足而产生的体验;情感是人类社会特有的,通常是指人的社会需要是是否满足而产生的体验。
3、 同伴关系
同伴关系是儿童在早期生活中,除亲子关系之外的在同龄伙伴中建立的又一重要社会关系。
4、 能力
能力是个性心理特征之一,它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条件。
5、 理智感
理智感是由于是否满足认识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是人类所特有的高级情感。
四、 简答题(30分)
1、 创造想象有何表现?
(1)独立创造,一定新意性
(2)提出不寻常
(3)讲故事,编结尾
(4)讲出画面中没有画出的情节
(5)脱离现实与现实混淆
2、 简述依恋感发展的四个阶段?
(1)对人反应无差别的阶段(出生—3个月)
(2)对人反应有差别的阶段(3—6岁)
(3)特殊的情感联结阶段(6个月—2岁)
(4)目标调整的伙伴关系阶段(2岁—3岁左右)
3、 简述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发展的趋势。
(1)从对话言语逐渐过渡到独白言语
(2)从情境性言语过渡到连贯性言语
(3)讲述的逻辑性逐渐提高
(4)逐渐掌握言语表达技巧
4、 简述学前儿童思维发展总趋势。
(1)从思维工具的变化来看,从主要借助于感知和动作,到主要借助于表象,再过渡到借助于概念;
(2)从思维方式的变化来看,从直觉行动性思维,到具体形象性思维,再过渡为抽象逻辑思维;
(3)从思维反映内容来说,从反映事物的外部联系、现象到反映事物的内在联系、本质;从反映当前事物到反应未来事物。
5、 影响幼儿有意注意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1)活动目的与任务的明确性
(2)对活动结果的兴趣
(3)活动组织的合理性
(4)与已有知识经验的关系
(5)良好的意志品质
五、 论述(30分)
1、 为什么幼儿中期常常出现“告状”现象。
(1)道德感是由自己或别人的举止行为是否符合社会道德标准而引起的情感;(2)中期幼儿比较明显地掌握了一些概括化的道德标准,他们可以因为自己在行为中遵守了老师的要求而产生快感。中班幼儿不但关心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而且开始关心别人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而且开始关心别人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由此产生相应的情感;(3)中班幼儿常常“告状”就是由道德感激发起来的一种行为。
2、 为什么幼儿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的效果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接近?
这与幼儿两种信号系统的特点及其协同活动的发展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幼儿的头脑中,形象和词都不是单独起作用的,都不是某一个信号系统的孤立活动,而是两个信号系统的共同活动,再形象记忆中,固然是事物生动的形象起主要作用,但词所表达的事物的形象也是重要的记忆材料。
幼儿心理学是什么
幼儿心理学:幼儿心理学是研究幼儿期(3~6、7岁)儿童辛苦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主要有:动机、心理过程、个性、行为。 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遗传因素和生理成熟、环境和教育因素、幼儿自身的心理和幼儿活动。 遗传因素和生理成熟:遗传是一种生物现象,事故只祖先的生物特性传递给后代的现象,它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左右主要有两个方面: 1:遗传为幼儿心理发展提供基本的自然物质前提。 2:奠定了幼儿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 教育和环境因素:主要指身会生活条件和教育的作用。其对儿童的心理发展影响有以下两点: 1:环境使遗传和生理成熟所提供的心理发展可能性变为现实 2: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是制约儿童心理发展水平与方向的重要因素;比如 家庭(家庭文化气氛,经济状况,是否单亲,父母自身教养、幼儿园和社会机构、电视等各种媒体) 幼儿自身的心理和幼儿活动: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不仅有遗传、生理成熟及教育环境等客观因素外,还有幼儿的兴趣爱好,性格,。总的来说,幼儿心理发展的过程是一种主动积极的过程。 幼儿活动:幼儿的心理是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主要是对物体的操作和与人的交往活动。 学习幼儿心理学的意义:1:有助于我们了解幼儿心理的特点、2:有助于树立正确的儿童观 3:掌握幼儿的心理特点和规律,有助于我们做好幼儿教育工作 4:有助于为幼儿的发展提供更合适的环境 学习幼儿教育的理论意义:1:幼儿心理学为辨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提供科学依据 2:有助于我们反思自己的心理活动 3:有助于丰富和充实心理学的一般理论 幼师生这样学习幼儿心理学:1:抓住幼儿心理学的学科特点,掌握基本知识,掌握基本概念。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观察和理论学习结合起来 观察和实验是学习幼儿心理学的重要辅助方法 幼儿心理年龄特征:是指儿童心理发展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所形成的和表现出来的那些一般的、典型的和本质的心理特征。 幼儿心理的一般特征:1:幼儿心理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发展 2:幼儿的认识活动以具体形象为主,开始向抽象逻辑发展 3:幼儿的心理活动以无意性为主,开始想有意性发展 4:幼儿情感有易变、外露开始想稳定和有意控制发展 5:幼儿个性开始形成,向稳定性发展 1~3岁左右的孩子心理发展有何特点:1学会自由走路、2开始使用工具3会说话4想象开始萌芽、5出现思维6独立性开始出现 孩子在什么阶段动作逐渐发展完善1~3岁 3~4岁幼儿心理发展特征:1:生活范围扩大2:认识依靠行动3情绪作用大4爱模仿 4~5岁幼儿心理发展特征:1活泼好动2思维具体形象3开始能够遵守规则4开始自己组织游戏 5~6岁幼儿心理发展特征:1好学好问2抽象能力开始萌芽3开始掌握认知方法4个性初具雏行 注意的概念:注意是一种心理状态。它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基本点 注意对幼儿活动的意义:1游戏是幼儿活动的形式,注意是幼儿游戏活动开展的保证2注意是幼儿学习活动的保证 注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意义:是幼儿从环境中接受大量信息,调整自己行为2注意对幼儿认识过程的发展重要意义3注意对幼儿坚持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幼儿注意的主要特征:无意注意占优势地位,有意注意逐渐发展。 有意注意:有目的,需要意志努力 无意注意: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注意的规律:1注意的选择性2兴趣3记忆理解能力 活动中影响幼儿注意稳定性的因素:1:注意对象的新颖、生动、形象鲜明 2:活动的游戏化 3:注意与幼儿操作活动的结合 4:幼儿的身体状况 幼儿注意存在明显的年龄差异 注意的分配与幼儿活动: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两种或几中不同的对象与活动上,就叫注意的分配,如一边唱歌,一边跳舞。 注意的分配能力是幼儿教育工作者所必备的心理素质条件 幼儿注意发展中易出现的问题及教育措施:幼儿的注意是无意注意站优势,自我控制能力差,注意容易分散,以下是容易引起幼儿注意分散的几点: 1:连续进行的单调活动 2:缺乏严格的作息制度 3:无关刺激的干扰 4:注意的转移能力差 5:不能很好的进行两种注意的转换
相关文章
- 婴幼儿心理发展(一):自闭期、共生期
- 运动对幼儿的心理发展有哪些益处?
- 从发展心理学看“7岁”的孩子
- 做法超简单!促进五感发展的亲子游戏,1岁以上幼儿
- 孩子几岁上幼儿园比较好?关注心理年龄,往往比生理年龄更重要
- 幼儿28-30个月,父母为其开拓多种能力,让孩子综合发展
- 幼儿也有心理压力 你知道吗?
- 幼儿园以玩为主,以非正规形式的学习方式,更符合孩子的认知发展
- 幼儿在语言发展中有什么样的特点?
- 幼儿学习舞蹈可以帮助智力发展吗?
- 幼儿心理健康如何促进
-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 幼儿心理教育方法
- 幼儿心理问题如何发现
- 幼儿思维的发展有什么特点?
- 幼儿数学能力发展时间是怎么样的,如何在玩中学数学?
- 幼儿期宝宝语言发展3建议
- 幼儿的发展受社会文化和教育的影响大吗?
- 幼儿考点连载: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 幼儿能力的发展有哪些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