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分析,虎妈们最大的困惑居然是:想打孩子是不是病?
前两天看到一份淘宝发布的情绪报告《虎妈自救指南》,以阿里心理咨询平台和相关商品的大数据为基础,分析中国虎妈们的现状。
其中阿里健康心理咨询的数据表明,广东、江苏、浙江、北京、上海的咨询量最高,而困扰虎妈们最多的问题居然是:想打孩子是不是病!
数据显示,咨询的高峰时段集中在21:00-23:00点,这不正是陪娃作业最抓狂的时段?我自己也有这样的经验,小学生作业超过21:30,中学生作业超过10:30,多数妈妈都要开始抓狂了:每五分钟去看看孩子,不停的催促,遇上孩子开小差、效率低,就忍不住想动手了。
但这样的方式能帮助孩子提高效率、更快速的完成作业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不但如此,这样的“吼式”教育还会造成更大的问题。
1、负面情绪降低作业效率您是否有过特别着急出门,结果发现忘记带东西?急于完成某些工作,结果忙中出错?
这些情况都是浮躁、焦虑、压力等负面情绪惹的祸。
当孩子沉浸在“什么时候能完成?”“我怎么这么慢?”等等情绪中的时候,大脑的注意力就从工作上转移到“自我怀疑”了。这些负面情绪会导致孩子的效率进一步降低,“越催越慢”。
2、潜意识中形成负面情绪记忆更糟糕的是,这些负面的情绪记忆还会进入潜意识。
情绪记忆是指对体验过的情感、情绪的记忆,与其他记忆不同的是,情绪记忆会混合在感觉、画面、情景进入潜意识。
有时候,我们闻到某种香味,就会联想到妈妈的手艺,心里一阵温暖;或者某些人一句不经意的言语,会激起我们极大的反感;这些都是情绪记忆。
如果我们常常对着写作业的孩子发脾气、大吼大叫甚至动手,他们就会把此时的负面情绪与写作业的情景混合在一起。以后每次进入作业或者学习相关的情景中,孩子的负面情绪就会浮现出来,再次导致他的效率低下,形成恶性循环。
其实许多父母都感觉到“吼叫”、打骂用处不大,但是到那个时候“真的忍不住”,打完还会后悔不已。这也就是为什么,那么多虎妈会到阿里平台上咨询“想打孩子是不是病”……
为了避免孩子陷入“负面情绪-学习效率低”的恶性循环,建议妈妈们在发现自己有这三种感受时,及时撤出与孩子的沟通:
肌肉僵硬、心跳加速音量越来越大语气生硬只要您发现自己有这三种情况,您可能正在制造孩子的学习“恶性循环”。请立即“离开”孩子,找个安静的房间,调整呼吸后,做三项思考练习,反转情绪。
1、反向思考如果您发脾气、吼叫、打骂之后,孩子会是什么样的反应?他会保持沉默、或者怼回来?
当我这样问一位怒气冲冲的宝妈时,她说:“我一说他,他肯定就闷住了,一句话也不说,可能还要掉眼泪。”
“而这是您希望的结果吗?“
“当然不是!“
“那何必要说他?“
易地而处,想想您自己的父母不停催促您的时候,您会给他们正面的回应吗?恐怕有些朋友还会更叛逆,妈妈越让穿多点,越要“脱掉秋裤”!
当您能够站在这样的立场上思考,也许就会发现,唠叨和吼叫都没有任何意义,孩子需要的可能反而是您的帮助和安慰。
2、纵向思考李玫瑾教授常常建议中国的家长应该少做“横向比较”,多做做纵向思考。
横向比较指的当然是与“别人家孩子”的比较,而纵向思考就是把目光放的长远一点,想想10年、20年后会怎么样?
20年后,当您的孩子已经成年、成家,那时他也许只是个努力工作的普通人。那时,你们边吃饭边聊起孩子小时候作业做到半夜的样子,你会跟他说什么?
如果用那时的眼光看现在的作业,还有那么重要吗?还值得生气吗?
3、目的思考我也遇到过孩子作业到非常晚的情况,心生焦虑的我常常先把自己关到房间里,平复情绪并努力思考:我希望沟通达到怎样的目的?是发泄自己的情绪?还是帮助孩子尽快睡觉?
目的确定之后,再制定解决方案。是先睡觉?还是写完再睡?如何提升效率?如何避免类似的情况?
相信当您情绪平静下来,明确了自己的目的之后,就能够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确定解决方案。而不是一味的埋怨孩子效率低。
如果您能够按照这样的方法思考一遍,再看到孩子的时候,也就没那么大的火气了。“想打孩子”的心也就渐渐放下了。
我是#枫糖妈妈#,多平台育儿领域优质原创作者,多平台签约作者。专注于男孩养育中的心理成长、教育心理,帮助您不打不骂、不生气,提升孩子的责任感、自制力和学习成绩。
相关文章
- 孩子不听话怎么办?没想到孩子居然也有这么多次叛逆期
- 想要真的规避孩子对世界的困惑,那么,请尽可能早设立限制
- 大家都来帮我分析一下,孩子家长会不想让家长去,让八十岁的爷爷去,孩子到底是怎样想的?
- 奶奶为何总想取代孩子妈妈的位置?心理专家分析:代偿性情感
- 测试:妈妈病了,孩子如何解决晚饭?抱怨的孩子居然占到40%
- 糖人困惑--孩子患了糖尿病,我要怎么办?
- 问孩子将来想做啥,孩子居然说没想法!为啥孩子这么“没出息”?
- 分析妈妈带孩子更容易崩溃背后的故事
- 分析学生厌学的原因,让孩子喜欢学习
- 孩子乱写乱画大人操碎心,聪明妈妈只用1招,居然一举两得
- 孩子天生易怒?慢热?教育专家:父母学气质分析法改善孩子性格
- 孩子居然喜欢玩马桶,父母要满足孩子的探索欲,保证孩子的安全
- 孩子居然患鲜红斑痣?它有哪些危害?
- 孩子的体重居然能够暴露智商?几斤最聪明
- 孩子离园应该早接还是晚接?影响居然这么大
- 孩子经常咬指甲,家长屡教不改?别着急,看看儿童心理师的分析
- 孩子说话不数算,专家的分析和建议,千万妈妈纷纷收藏
- 孩子非理性决策与大脑认知模式有关,归因理论可提升理性分析能力
- 40天出笼的“激素鸡”,会导致孩子性早熟?医生:数据告诉你答案
- 「干货解读」家长对于孩子学美术的5大困惑,答案全在这篇文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