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超八成家长爱拿“别人家的孩子”作比较,你是否也在其中?

2022-01-09 02:33:06孕产
前不久,中国青年报报道:超八成家长爱比较“别人家的孩子”。别人家的孩子,之所以是“别人家的孩子”,是因为我们看到的全是他们的优点,而自家孩子的不足就瞬间被扩大。爱拿孩子作比较,实际上是父母们很焦虑,总希望自家孩子能成为人人称赞的“别人家的孩子”,多数家长都是一山望着一山高。

前不久,中国青年报报道:超八成家长爱比较“别人家的孩子”。别人家的孩子,之所以是“别人家的孩子”,是因为我们看到的全是他们的优点,而自家孩子的不足就瞬间被扩大。


爱拿孩子作比较,实际上是父母们很焦虑,总希望自家孩子能成为人人称赞的“别人家的孩子”,多数家长都是一山望着一山高。而孩子在我们的比较重,他们读取到的信息是:我不如别人,我的爸爸妈妈不喜欢我,因为我不够优秀,我是个失败的人。

从而导致孩子出现消极、抵触、仇视对方等心理。

一位专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同时让几十个中国孩子,和几十个外国孩子,一起进行某项测验,然后让孩子们分别拿着测验后的分数,回家给自己的父母看。结果中国的父母看到成绩后,80%表示不满意,而外国的父母有80%表示满意。

而实际上,外国孩子的成绩还不如中国孩子。

这件事说明了,中国的父母习惯用挑剔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看待别人和世界。而外国的父母则习惯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孩子和世界。

在我们传统的认知里,只有成绩好的孩子,才会被称为“好孩子”,只有上了985大学,才会有一个好未来。竞争和焦虑无时无刻不在折磨着我们,同样折射在孩子身上,久而久之,我们都被放在了一个“被动”的跑道上。


亲戚拿他的孩子,和我的孩子进行比较时,我该怎么办?

一位妈妈在网上求助:

有个亲戚带她的孩子来玩,说她家孩子会背很多首古诗,并且当场让她家孩子表演一番。我跟儿子一起为对方鼓掌,但对方家长转向我的孩子,说:“小哥哥会不会呀,也来背两首吧。”

因为我从来不去强迫孩子学这些,但也不反对别人学,我想让儿子承认别人优秀的同时,也不会否定自己,但这个亲戚反问我家孩子的时候,我却不知道该怎么回应?

把对方想攀比的机会,转化成自己孩子展示的机会

如果对方的孩子背完古诗,询问自己的孩子时,我们出于礼貌,可以先赞美对方。然后对自己的孩子说:“虽然你不太会背古诗,但是你喜欢画画,而且画得非常棒,要不要展示一下?”

如果孩子愿意,那就大胆地鼓励孩子擅长的内容,并且给予夸赞;如果孩子不愿意,也无需勉强孩子,并且告诉对方的孩子“好遗憾,哥哥今天不太想画,等下次有机会时,再让哥哥给你画吧”。

当然了,我并不建议家长们主动要求孩子去“表演”,因为孩子的优点不需要通过这样的方法展示。但是,如果对方“宣战”了,也无需太抗拒。


任何一个孩子,不可能什么都很厉害;自己的孩子,也绝对不是一无是处。

第一,不要让自己的孩子知道,自己的短处正在被别人赤裸裸的打击。如果是我的孩子被当众打击短处,在外人面前我一定会站出来“护短”,因为此时妈妈就是孩子的靠山。

第二,尽量不要在一个维度上争输赢。如果智商不行,那就用颜值来凑,美育到一定水准,也是同样高级的,但是,父母必须事先了解对方的孩子。

第三,如果发现自己的孩子已经输了,那就微笑着带孩子离开,不要硬上。输阵,意味着孩子已经害怕了、放弃了,可能是孩子对自己的表现没有足够的信心。父母要做的,就是赶紧转移其他人的注意力,不要引来众人的群嘲。

孩子意识到自己很好不太容易,但是意识到自己很不好是非常容易的,细腻的呵护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


比较心可以说是人人有之,程度强弱不同而已。在人与人互动时,有时候是有意的,有时候是无意的,有时候是因为信息传递和接收时双方的误解。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如果可以,大人首先要做到心情平静,有包容心和雅量。

不卑不亢是一种生活态度,这种平静的信心和力量能通过日常传递给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