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及典故简短 最简短的成语故事大全
成语故事 典故
是上行下效。 词语解释是: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怎么模仿。 【近义词】:如法炮制、鹦鹉学舌 【反义词】:源清流洁 属于贬义词
简短有趣的成语典故
脍炙人口
脍炙人口 ( kuài zhì rén kǒu )
解 释 炙是烤肉。脍和炙都是人们爱吃的食物。指美味人人爱吃。原指人人爱吃的美食,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的称赞和传诵。
典 故 这个成语来源于《孟子.尽心下》,曾哲嗜羊枣,而曾子不忍食羊枣。公孙丑问曰:“脍炙与羊枣孰美?”孟子曰:“脍炙哉!”公孙丑曰:“然则曾子何为食脍炙而不食羊枣?”曰:“脍炙所同也,羊枣所独也。讳名不讳姓,姓所同也,名所独也。”
春秋时,有父子两人,他们同是孔子的弟子。父亲曾哲爱吃羊枣(一种野生果子,俗名叫牛奶柿);儿子曾参是个孝子,父亲死后,竟不忍心吃羊枣。这件事情在当时曾被儒家子弟大为传颂。
到了战国时,孟子的弟子公孙丑对这件事不能理解,于是就去向老师孟子请教。公孙丑问:“老师,脍炙和羊枣,哪一样好吃?”
“当然是脍炙好吃,没有哪个不爱吃脍炙的!”公孙丑又问:“既然脍炙好吃,那么曾参和他父亲也都爱吃脍炙的了?那为什么曾参不戒吃脍炙,只戒吃羊枣呢?”
孟子回答说:“烩炙,是大家都爱吃的;羊枣的滋味虽比不上烩炙,但却是曾哲特别爱吃的东西。所以曾参只戒吃羊枣。好比对长辈只忌讳叫名字,不忌讳称姓一样,姓有相同的,名字却是自己所独有的。”
孟子的一席话,使公孙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后来人们从孟子所说的“脍炙,所同也”里引伸出“脍炙人口”这句成语。用来比喻人人赞美的事物和传诵的诗文。
PS:
造句的话会加分哦~~~
o(∩_∩)o...(卉 )
最简短的成语故事大全
暗送秋波àn sòng qiū bō
[释义] 秋波:秋天的水波;比喻美女的眼睛。原指美女暗中以眉目传情;后形容暗中以眉目传情;也泛指暗中示意;暗通信息;献眉讨好。
[语出]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二四回:“对张(作霖)则暗送秋波;对曹(锟)尤密切勾结。”
[正音] 波;不能读作“bē”。
[辨形] 暗;不能写作“喑”。
[近义] 眉目传情 脉脉传情
[反义] 明目张胆
[用法] 比喻献媚取宠;暗中勾搭。一般作谓语、定语。
[结构] 动宾式。
[例句]
①他既不愿意放弃本单位的优厚待遇;又向别的公司~;待价而沽。
最简单的成语故事
守株待兔:从前有个农民,有一天,他看见一只兔子一头撞死在一棵树上,于是农民想:如果天天有一只兔子那就好了。于是他天天守在树下等兔子,过了1年兔子没等到,庄稼也因为没锄草也荒了。
成语故事由来的典故有哪些
塞翁失马
战国时期有一位老人,名叫塞翁。他养了许多马,一天马群中忽然有一匹走失了。邻居们听到这事,都来安慰他不必太着急,年龄大了,多注意身体。塞翁见有人劝慰,笑笑说:“丢了一匹马损失不大,没准还会带来福气。”
邻居听了塞翁的话,心里觉得好笑。马丢了,明明是件坏事,他却认为也许是好事,显然是自我安慰而已。可是过了没几天,丢 马不仅自动回家,还带回一匹骏马。
邻居听说马自己回来了,非常佩服塞翁的预见,向塞翁道贺说:“还是您老有远见,马不仅没有丢,还带回一匹好马,真是福气呀。”
塞翁听了邻人的祝贺,反到一点高兴的样子都没有,忧虑地说:“白白得了一匹好马,不一定是什么福气,也许惹出什么麻烦来。”
邻居们以为他故作姿态纯属老年人的狡猾。心里明明高兴,有意不说出来。塞翁有个独生子,非常喜欢骑马。他发现带回来的那匹马顾盼生姿,身长蹄大,嘶鸣嘹亮,膘悍神骏,一看就知道是匹好马。他每天都骑马出游,心中洋洋得意。
一天,他高兴得有些过火,打马飞奔,一个趔趄,从马背上跌下来,摔断了腿。邻居听说,纷纷来慰问。
塞翁说:“没什么,腿摔断了却保住性命,或许是福气呢。”邻居们觉得他又在胡言乱语。他们想不出,摔断腿会带来什么福气。
不久,匈奴兵大举入侵,青年人被应征入伍,塞翁的儿子因为摔断了腿,不能去当兵。入伍的青年都战死了,唯有塞翁的儿子保全了性命。
常用的成语以及典故
覆巢之下无完卵---孔融被抄家,他儿子说的。
赔了夫人又折兵---孙权、周瑜、刘备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鲁肃夸奖吕蒙
煮豆燃萁---曹植、曹丕
三顾茅庐---刘备、诸葛亮
望梅止渴---曹操
小巫见大巫---陈琳认为自己和张纮比起来
万事俱备 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司马昭之心 路人皆知--曹髦
识时务者为俊杰---刘备
刘备 字:玄德 绰号:织席小儿
关羽 字:原叫长生,后改为云长 绰号:美髯公
张飞 字:翼德 绰号:猛张飞
赵云 字:子龙 绰号:白衣将军 万人敌
诸葛亮 字:孔明 绰号:鬼才
黄忠: 字:汉升 绰号:神箭手
吕布 字:奉先 绰号:猛虎 三姓家奴
孙权 字:仲谋 绰号:紫髯小儿
有关成语故事
望梅止渴:曹操一次行军,士兵口渴,曹操对部下说前面有片梅林,梅子可以解渴。士兵一听口中生津就不渴了。
来几个超短的成语故事
凿壁偷光
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
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
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啊!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
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地学习,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凿壁偷光的意思是: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