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莫做幼儿教育“小学化”推手
当前我国幼儿教育中普遍存在“小学化”倾向。很多家长虽然主观上反对“小学化”,但是客观上却是“小学化”的推手。幼儿教育“去小学化”,家长责无旁贷。
毋庸置疑,当前激烈的社会竞争加剧了幼儿教育的攀比。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有两个倾向:一是倾向于外在的条件,认为给孩子提供好的条件就理所应当地会产生好的教育效果。比如,不惜代价入托心目中“一流的幼儿园”,因为上了好的幼儿园就有希望考入期望的重点小学。其实这是一种线性思维的产物,忽视了内因在变化中的决定作用。教育逻辑完全不同于数学逻辑,外在条件和教育效果之间有太大的空间地带,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二是倾向于做加法。为了能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一厢情愿地为孩子报了各种各样的兴趣班。有的家长在教育时间上尽量向前延伸,竟然提前到胚胎期甚至受精卵尚未形成的时期。在教育内容上尽量向外拓展,除了拼音、算术外,音乐、舞蹈、美术、英语等多多益善。教育难度上尽量向下加深,要孩子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不仅要会认知还要会操作。试问,孩子稚嫩的双肩和脆弱的心灵能承受如此之重?
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固然重要,但是要赢得整个人生必须有健康的身心作基础。为此,家长需要在观念、心态和方法上做一些转变。
孩子的成长需要很多东西,但是最重要的是父母的陪伴,那种把孩子的成长寄托于外的想法是南辕北辙的,至少是事倍功半的。珍贵的东西生长慢,磨刀不误砍柴工是简单的道理。假如在幼儿阶段就以剥夺孩子应有的快乐为代价把他训练成学习机器,使其产生对学习的厌倦,绝对是得不偿失的。
1560年,瑞士钟表匠布克在游览金字塔时得出一个惊人结论——金字塔的建造者,绝不会是奴隶,而只能是一批欢快的自由人!也许布克的结论也适合幼儿教育,累加的结果可能是失去,失去的将是孩子的未来。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创新人才?幼儿教育如何“去小学化”?家长可否透过“钱学森之问”把目光放得远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