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参杀人讲的是什么 曾参杀人是成语吗
曾参的同名杀人
原文
昔曾参之处费,鲁人有与曾参同姓名者杀人,人告其母曰‘曾参杀人’,其母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又一人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投杼下机,逾墙而走。
翻译
从前,曾参住在鲁国费地,费地有一个人与曾参同名同姓,他杀死了一个人。有人就跑来告诉曾参的母亲说:“曾参杀了人!”曾参的母亲说:“我的儿子是不会杀人的。”说完,便只管织自己的布。过了一会,别人又跑来说:“曾参杀人了!”曾参的母亲还是照常织自己的布。又过了一会,别人又跑来说:“曾参杀人了!”曾母害怕了,翻墙逃走了。
曾子杀人中的有顷焉是什么意思
“有顷焉”是一个时间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有一会儿”,“顷”,顷刻,表示时间短。“焉”是语气词,无实义。
曾参杀人是成语吗
曾参杀人是成语。
这个成语比喻流言可畏。告诫人们,应该根据确切的事实材料,用分析的眼光看问题,而不要轻易地去相信一些流言。然而,即使是一些不确实的说法,如果说的人很多,也会动摇一个慈母对自己贤德的儿子的信任。
出处:《战国策·秦策二》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
曾参杀人慈母疑说明了什么问题
这则故事告诫人们,应该根据确切的事实材料,用分析的眼光看问题,而不要轻易地去相信一些流言。然而,即使是一些不确实的说法,如果说的人很多,也会动摇一个慈母对自己贤德的儿子的信任。由此可以看出,缺乏事实根据的流言是可怕的。
曾子杀彘 这个成语讲的什么道理?
教育子女要注意言传身教不能以欺骗作为手段,做任何事都要说到做到,不能说谎 。要做到言必行,行必果.这样才能获到他人信任.
曾子杀猪的故事是以什么顺序来写的?
“曾子杀猪教子”的故事:曾子之妻为了不让儿子上街,对儿子说回来杀猪给他吃。曾子听说后,就要捉猪来杀,曾妻不让杀,说这不过是哄哄小孩而已。曾子说,孩子是跟父母学的,身教重于言传,于是坚持把猪杀了。曾子教子的方法,从实际出发,使人永远不能忘记,远远大于说教的作用。我自然赞同!在曾子眼中,“一诺重千金”,即便对孩子也不能失信。一次失信可能改变一个人对信任问题的看法,继而影响其身心的健康发展。“诚信”是历来被提倡的传统美德,也是形成完整人格的重要一项。孔子讲:言必信,行必果。又说,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宋代的朱熹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行不及言,可耻之甚。”言,既是思维的产物,又是心声的表达,更是行动的宣示。学学曾子的教子法,从日常小事做起,慎重许诺,一言既出,便要言而有信,“言”出“行”随。
甘茂借曾子杀人的故事表达了什么愿望?
表示三人成虎,就是说谗言多了,人就会相信了。就连曾子的老妈听到别人说自己的儿子杀人,听得多了,最后都相信了。 甘茂在这里说这个故事,是说自己出征后,要是战事不利,必然有很多人会对秦王说自己的坏话,如果说多了,秦王可能也会相信这些坏话了。所以甘茂在这里是要求秦王相信自己,不管多少人说自己坏话,都要支持自己才行,不干涉自己的行动。
曾子杀猪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
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她的儿子哭着要跟着去。她对儿子说:“你在家,等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她刚从集市上回来,看见曾子想要捉猪杀猪。他的妻子阻止他说:“不过是和孩子开玩笑罢了。”曾子说:“(妻子),小孩是不能和他开玩笑的啊!小孩子没有思考和判断能力,等着父母去教他,听从父母亲的教导。现在你欺骗孩子,就是在教他欺骗别人。母亲欺骗了孩子,孩子就不会相信他的母亲,这不是用来教育孩子成为正人君子的方法。” 于是(曾子)就杀猪煮肉(给孩子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