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应该尽可能地给孩子提供,接触现代高水平文化的机会
大家好,今天X光实验所带大家来了解一下为什么尽可能地给孩子以接触现代最高水平文化的机会。培养爱玩的习惯。幼儿生活的一切就是象追求生命那样,要得到愉快、欢乐和喜悦。好的教育方法是要找到一种有益的表情,把它当作游戏,通过重复,激发孩子“学会点什么”的能力。不必过分牵涉到“教育”这个词上来。一谈到什么教育,我们就容易连想到这是让孩子们做他们不喜欢的事情,其实不然。不是让他们做不喜欢的事,而“创造欢乐的游戏”才是培养幼儿能力教育的真实内容。不是“去玩培养不了能力",而是"通过游戏来培养能力”。培养笑脸,也是育心。如果没有开朗、愉快美好的心灵,的确是培养不出笑脸来的。因此,装出笑脸来给孩子看,是不会培养出孩子的笑脸来的。在心情不愉快时,做笑脸给孩子看,不论你怎么笑,也只能是苦笑。他看到的只会是生硬、呆板的笑。对从0岁开始的教育,不管怎样,起决定作用的必定是母亲。因此,最重要的是要尽力想方设法把家庭变减一个欢乐的场所。否则就谈不到幼儿教育。“培养我们孩子的笑容”,这是作为家长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幸福人的最重要条件之一。
让孩子们从玩乐开始,通过玩乐,朝着正确方向引导。幼儿教育不是靠别的什么,必须从这做起。一个孩子3岁,我们一直训练她每天拉3个小时的琴。也许有人会认为:“那太过分了,多大的负荷量啊"?可是,这谈不上什么过分不过分。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对于她来说那是游戏,是玩,那样玩使她高兴得不得了。每天就一件事玩上3个小时,那怎么能说是过分呢?母亲把小提琴当作玩具拿给她,让她一遍遍地听练习曲唱片,即所谓"音乐气氛”。孩子把小提琴当作玩具,整天地玩,独自一个人拉。她妈妈按照我们指导的那样,偶尔伸手指点一下。母亲也和她一起玩。这就是教育的只要能培养就好。不一定非得摆出“教育”的架式,这样会使孩子也变呆板了。首先要让身心快乐,而后使他们掌握能力,这才是自然的、正确的教育方法。我们招收的幼儿,并不是从一开始就让他拉小提琴的。
为了使做家长的也能拉上一曲,我们首先指导家长。而后在家里让孩子们听准备练习的曲目的唱片。我们在家长学会拉一个曲子之前,是不让孩子拉小提翠的。这个规定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通常不管做家长的多么想让孩子拉琴,可是孩子却根本没有“想练小提琴”的愿望,“自己也想拉琴”的心情是在无意中产生的。为此在家里就让他听唱片,在教室里就把他放在其他正在拉琴的孩子身边。而家长在家里、在教室里也拉小小的提琴。这样孩子迟早会从母亲手里把“那个琴”拿过来,自己也开始想玩了。
培养能合群的孩子,都说现在不合群的孩子增多了。但让我说,是不注意培养孩子合群的家长增多了。在我们教室里,只要孩子主动提出“想练功”,便开始练习了。而后一旦学会拉一些曲子了,就让他和其他孩子一起演奏。这时孩子是很高兴。认为自己也会拉了,这样就可以和大家一起玩了。常有人对我说:“无论怎么想办法让他和朋友一起玩,可就是不愿意玩":“怎么引导也没有用"。这话在孩子们的世界里是绝对不存在的。只要引导准会有所响应的。在练习中采用了各种各样的游戏、比赛。结果产生了“那个小孩会的我也会了",“啊,一起都会了”的共鸣。消除了孩子之间的隔阂,逐渐培养起和任何孩子都能一起玩的地力。让我介绍其中的一例。我选出某个曲子的头两三个小节,一遍一遍地拍着手让他们听。曲子是从他们都已了解的曲子中选的,手拍打的是音调优美的几节。人是把所处的时代环境作为自然整体的全部,并通过与这个自然整体的联系来“演奏”各方面的协调。因此,不在这个自然整体中培养的人,即使想“演奏”协调也是办不到的。
无论是爱因斯坦地好、歌德也好、贝多芬也好,如果是出生在石器时代,恐怕也只能培养成具有石器时代文化能力的人同样的道理,反之亦然。如果把石器时代的婴儿放到现在由我们来照管、教育的话,大概用不了多久,地能把这孩子培养成一个能出色演奏贝多芬小提琴奏鸣曲的青年吧。换句话说,如果能够把今天出生的孩子,放到五千年以后的社会里去培养的话,那就变成了适应五千年后那个社会的人了.美国比基塔大学生理系主任布朗哥博士来松本访问我的
时候,曾听到他的如下谈话:“把一些婴儿放在条件各不相同的环境里,分别加以培养,经过九个月的观察,产生的结果是:养成适应各种不同环境的能力。而环境中没有的东西,是决不会养成的。”博士把这一研究成果拿到美国的学术会议上发表了。广义来说,虽然时代的文化环境对所有的人是共同的,但如果我们从西方、东方、国家地区、市镇村、家庭等方面来看,则每个人所处的文化环境是多种多样的、各不相同的。
经过努力,无论是谁都能够获得良好的文化环境。说得绝对一些的话,在现在的日本,即便是生活在山里,也同样是可能的。难道不是吗?所谓与自然社会的协调,并不单纯是接触感觉。例如有石器时代的自然、古代的自然、农业的自然、工业的自然等等,对于人类来说,自然环境是随着文化发达的同时变化着的。当然并不是说文化自然社会的一切都是好的。那里既有丑恶的东西,也有公害或天灾。只是在文化的自然里,从愚昧无知的过去走上了发挥人类的聪明才智的现实,这一点是重要的。它就是说,经过努力,无论是谁都能够获得良好的文化环境。说得绝对一些的话,在现在的日本,即便是生活在山里,也同样是可能的。难道不是吗?
所谓与自然社会的协调,并不单纯是接触感觉。例如有石器时代的自然、古代的自然、农业的自然、工业的自然等等,对于人类来说,自然环境是随着文化发达的同时变化着的。当然并不是说文化自然社会的一切都是好的。那里既有丑恶的东西,也有公害或天灾。只是在文化的自然里,从愚昧无知的过去走上了发挥人类的聪明才智的现实,这一点是重要的。奉劝诸位,尽可能地给孩子以接触现代最高水平文化的机会。
相关文章
- 父母文化水平太高,孩子是啥感受?网友:心酸,研究生都能教
- 想要真的规避孩子对世界的困惑,那么,请尽可能早设立限制
- 我们孩子幼儿园高水平的倡议书!
- 孩子害怕受挫折?锻炼他的心理复原力,父母要给孩子失败的机会
- 孩子每天都接触的彩色地垫,其实很“毒”!父母多留意
- 孩子越早接触古典文化,性情越温润
- 父母文化程度不高,如何教育孩子?清华教授给了大家三个方法
- 父母文化程度不高,该如何辅导孩子?教授给出3个建议
- 父母的教育思维水平是如何影响孩子的教育结果的?
- 儿童文化产品“乱象”之下,父母要学会帮助孩子“排雷”
- 先为孩子搭建“脚手架”,再为其提供“最近发展区”,做智慧父母
- 想留住家乡话,孩子没机会接触方言,偶尔教几句但孩子只觉得逗,该让孩子懂点方言吗?
- 爸爸姓“贼”,给孩子取名翻烂字典,奶奶:我这文化水平都比你强
- 黄多多烘焙水平排名第一:有远见的父母,懂得让孩子爱上做家务
- 备孕期间是什么阻挡了你的“好孕”?尽可能远离这的六大“杀手”
- 孩子"带伤"上幼儿园,透露的气质令人哭笑不得,网友:父母心真大
- 孩子“嫌家贫”,因攀比心太强,父母要正确引导孩子,别太较真
- 孩子“爱逞强”不是坏事,但有时让父母很头痛,4个方法正确引导
- 孩子“认生”有哪些原因?父母这样做,能让孩子远离社交恐惧症
- 孩子“讨好型人格”的养成,跟父母的坏脾气有直接关系,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