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宝宝发烧一定要吃药吗?如何正确对待宝宝发烧?

2021-12-02 02:16:50孕产
如何确定孩子发烧No.1 测量体温建议妈妈们使用电子体温计,电子体温计测量时间短,1分钟就可以测出体温No.2 哪种量体温的方法比较准确量体温的方法包括肛温、口温、腋温、背温、耳温、额温等,其中以肛温最接近身体内部真正的温度。

如何确定孩子发烧

No.1 测量体温

建议妈妈们使用电子体温计,电子体温计测量时间短,1分钟就可以测出体温

No.2 哪种量体温的方法比较准确

量体温的方法包括肛温、口温、腋温、背温、耳温、额温等,其中以肛温最接近身体内部真正的温度。三个月以下婴儿不适合量肛温与耳温,可考虑量腋温或背温,而5岁以上的孩童才能量口温。口温平均比肛温低0.5℃,腋温平均比肛温低0.8℃。

No.3 如何测量肛温

肥皂水或酒精清洗体温计,以冷水冲净,在末端擦上少许凡士林等润滑剂。让幼儿腹部朝下俯卧,将孩子放于成人的大腿或床上,一手扶著孩子臀部上方的下背部,另一手将体温计伸入距离肛门口深度约1.5至2.5公分处,电子体温计于静置约1分钟后,发出哔声即可判读。

发烧的定义是什么?

No.1 什么温度以上才算发烧

发烧的定义为耳温或肛温等中心体温高于 38℃,介于37.5℃与38℃之间的体温可能正常也可能是低度发烧,必须参考前后测量的体温与其他症状判断是否有发烧现象。

No.2 人是如何发烧的

人体脑部下视丘的地方有个体温调节中枢,在这里会设定一个体温定位点(就是身体给自己设定的温度),平时不生病的时候身体会将体温设定在37℃左右。人体因为感染等各种疾病出现发炎反应的时候,会使身体释放一些小分子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的定位点提高,于是人体会进行很多生理反应(增加产热,减少散热)而使体温上升。

No.3 发烧时为什么会手脚冰冷

发炎反应导致脑部下视丘体温定位点上升的时候,脑部所认定的正常体温会超过38℃,(发烧的初期)如果体温并未达到设定的标准,病人会觉得冷,而且可能不自主地出现肌肉颤抖(即打冷战)以增加热量,并让四肢血管收缩以减少热量流失,这时就会出现手脚冰冷现象。

发烧后要不要马上去医院?

No.1 发烧会不会把脑子烧坏

发烧不会造成脑损伤,大家传说发烧把孩子的脑子烧坏的事例,都是因为那些孩子患了脑炎、脑膜炎等疾病,发烧只是这些疾病的外在表现,而出现脑损伤则是脑部严重感染的结果,神经后遗症(如脑瘫)并不是发烧本身造成的。

No.2 怎样的发烧需要去医院

a. 三个月以下的婴儿出现发烧:因为小宝宝的免疫力不佳,即使是很轻的病症也有可能在短期内突然恶化,原则上,建议尽快就医。

b. 容易重症的体质:免疫功能低下的儿童,如先天与后天免疫功能不全、白血病、糖尿病儿童,或容易因发烧或感染而快速恶化的疾病,如慢性心肺疾病、慢性贫血、严重神经肌肉疾病、癫痫等。

c. 脱水症状:尿量大幅減少,哭泣時沒有眼泪。

d. 意识不清,持续昏睡、未发烧时燥动不安、眼神呆滞:最容易让妈妈们忽视的就是宝宝持续昏睡,常被误认为生病比较累而一直睡觉。生病时是会爱睡觉,但长时间一直昏睡,无法叫醒或叫过没反应,就属于昏睡了。宝宝生病时哭闹属正常,但如果没发烧时安抚后还是哭闹(如平常就是这样则不能作为判断依据),最好尽快就医。

e. 痉挛、肌抽搐、肢体麻痹、感觉异常:有的儿童在五岁以内有热痉挛体质,会在发烧开始一、两天内因发烧而引起痉挛,这种痉挛大多是良性的(通常不需干预),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消失。如果确认是热痉挛体质,一旦发烧出现痉挛时仍建议立刻去医院检查,以免错过发生神经系统病变的诊治。

f. 持续的头痛与呕吐:特别要注意没有腹痛和腹泻的严重呕吐,对小宝宝来说就是持续的严重吐奶。

g. 头部僵硬

h. 咳痰有血丝或吐血

i. 呼吸暂停、未发烧时呼吸急促、呼吸困难、吸气時胸壁凹陷:肺炎等严重下呼吸道感染,吸气时肋骨下会出现凹陷。严重喉炎引起上呼吸道阻塞时,吸气时胸骨上会出现凹陷。

j. 心跳速度太慢或太快、心跳不规则

k. 无法正常活动,例如不能爬楼梯、走小段路会很喘

l. 皮肤出现出血点:必须注意宝宝身上出现的黑色出血点,用指头压不会褪色,此时最好立刻就医,确定是否属重症引起的凝血功能异常。

m. 嘴唇、手指、脚趾发黑

为什么退烧了又再烧起来

生病发烧时,人体有发烧与发冷两种机制在互相制衡。我们的免疫系统也好像拔河一样,一阵一阵的用力冲锋,而不是一冲到底。所以,感染症引发的发烧都是一阵一阵的。当体温上升了一定时间之后,都会自行冷却下来。这是因为发烧需要消耗很多能量,冲锋一段时间身体就会自动进行修整,以便对入侵者发动再一次的进攻。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不用退烧药,发烧时体温也会回落,再升高。

公众号

蓝猪坊

蓝猪坊,一个集健康美味、有机生活为一体的美食工作室;是抒写美食与爱、诠释生活态度的地方,更是大家相互学习交流,体验分享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