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早教

早教

合格的父母,管好自己就够了。

2019-08-31 09:00:03早教
我小时候就是被一个人关在家的,但也没觉得压抑,爸妈走了,我可以随便看电视,拿书柜上层的小说看。 父母满以为这样的做法是“有意义”的,但其实,那件潮牌她穿了两次就过季了,而在国外生活的她,每天做的,就…

现在看新闻,都会一个寒颤,养孩子真那么难吗?

最离谱的一个,北京一间学区房,卖150万,但房子压根不存在,就是一个窄窄的过道而已。换句话说,一个学校的名额,在市场上,价值150万。

我爸妈是老师,每年六月高考结束,我都会听到很多励志故事。

我爸从前有个学生,九点晚自修结束,回家继续温书。她妈妈都会端一杯温牛奶,放在她书桌上,然后她妈也不走,就坐在旁边的椅子上继续看书。

我爸很触动,我却觉得像监工。

我有个远房亲戚,是我童年的噩梦。就比我大三岁,跟父母在深圳生活。

她爸妈都算高知分子,从她小学开始,就辅导她做奥数。

尽心尽责到什么程度呢,她七八点就睡觉了,她爸妈继续坐在餐桌旁,讨论一道题目,寻找最优解法,然后第二天教她。她初高中五年,中间跳了一级,联考第一进了清华。她妈妈介绍经验说,整整五年,她没有任何娱乐生活,一下班,就是陪读。五年里,她有无数出去游玩、考察、晋升的机会,都放弃了,但现在想想,是值得的。

好像只有我一个人在替她妈不值。

我妈前两天跟我致歉,说对不起我。

我特激动,以为我妈这么多年对我进行刻苦教育,其实我们家有个煤矿瞒着没跟我说。

她递给我看她手机,她同事,女儿读高三,每天早上六点起来,换着法子给女儿做早餐。

越到高考,菜谱越是眼花缭乱——清蒸鲫鱼,热炒茭白,河虾若干,燕窝一盏。

我妈语气很真诚,她说:

“对不起啊,你高三的时候,我们都放你一个人住,你上完课还要自己去超市买牛排煎。我烧饭也不好吃,好几次你带去学校的粽子,里面都没煮熟……”

我突然就挺感慨的。感慨什么呢,就是爸妈心目中的“对孩子好”,跟我们真正想要的“好”,差得好远。

真的需要这么拼吗?我怎么觉得,合格的父母,只要管好自己就够了。

所谓的管好自己,无非是这么几点:

1

承认自己也有缺陷

生个孩子又不是系统更新。怎么可能说,生之前,你就是个凡人,生完顿时变超人了。

很多父母,喜欢在孩子面前拗出完美的形象,不肯认错,不肯服输。其实完全没必要啊。

承认自己有不能做到的事情,有无法兼顾的地方,并不会折损你在孩子面前的形象,反而更能让孩子学会体谅。

国内的舆论环境,对年轻妈妈们非常不友好。要求她们事业家庭兼顾,还要主动放弃少女心玻璃心,不要瞎想诗和远方。

对爸爸们的要求,倒是不出轨就好。

于是很多职场妈妈都觉得为难,经济上不允许辞职,可是一旦朝九晚五,又觉得对不起孩子。

——有什么好对不起的?真实人生本来就不是小时代啊,你也就是个血肉凡人,怎么可能左手打电话解决一桩上千万的生意,右手握着锅铲做出一个完美的爱心煎蛋?还妆容精致,盘发一丝不苟,转身给孩子一个甜甜的早安吻?

你如果心存这种幻想的话,是不是厨房广告看太多了?

我小时候就是被一个人关在家的,但也没觉得压抑,爸妈走了,我可以随便看电视,拿书柜上层的小说看。那时候我们邻居家的几个妈妈,都是家庭主妇,只有我妈,三天两头出差,我爸带着我,神农尝百草一样,吃遍了各个口味的泡面和水饺。

但我一点也不觉得难过。因为七八岁的我,就发现,虽然我妈妈最忙,可是我妈看起来最漂亮,而且一点也不啰嗦,不会一天到晚捏我袖子,质问我有没有穿棉毛衫。

我没有轻视家庭主妇的意思,我想说的是,父母没有义务为孩子创设一个无菌环境,而最好的教育,其实是经营好自己的人生。

我虽然在各个场合吐槽我妈烧饭难吃,但打心里说,我一点也不觉得这是缺陷。

因为我妈,我很早就知道,大人有大人的事情要做,小孩有小孩的活要干,爸妈也不是二十四小时围着你打转。

2

无差别待遇

我特别受不了,有的父母,自己只维持最基本的生活需求,给孩子,倒是四处铺张。

我有次在一个商场,看到一个女孩子,应该是刚高考完,缠着爸爸要买卡西欧的自拍神器。她爸爸的神情,非常疲倦,拿着一个老款的手机,都应该已经停产了。她爸爸不懂这相机有什么用,就问导购小姐,导购也爱理不理的,语气不善。女孩子应该是觉得丢脸——觉得爸爸丢脸,就闹脾气说,“哎呀你别问那么多了,买就是了。”

在一旁的我很尴尬。于是快步走开了。

这种现象尤其容易发生在养女孩的家庭,大家追求所谓的“富养”,于是父母省下钱来,给女儿买新一季的潮牌,甚至家里卖掉房子,供她去国外念书。

父母满以为这样的做法是“有意义”的,但其实,那件潮牌她穿了两次就过季了,而在国外生活的她,每天做的,就是在ins上使劲拍拍拍伪装白富美。

恕我直言,这种“富养”出来的孩子,反倒最经不起诱惑。

3

像对同事一样对孩子

什么叫对同事一样呢,就是做到起码的尊重、理解和包容。

举个例子好了,我妈很高,而我,只长到了一米六。从我初中开始,我爸妈就对此表示忧虑、不满和惋惜。

我都差点习惯了。直到上个月,我帮我妈在阳台晒衣服,我妈在给我形容她同事的女朋友,她的原话是:“只有一米五十几吧,比你还矮。”

我顿时就炸了。我说你什么意思啊,什么叫比我还矮,我是天下第一矮吗?

我妈完全没意识到事情的严峻性,还觉得很好笑,她说哈哈哈哈哈我就讲个具体概念。

 “妈,你如果这话讲给你同事听,会挨揍的好吗?”

为什么很多爸妈,都不知道照顾孩子的自尊心和情绪呢?

如果到了这个年代,还觉得“我养你所以我可以跟你随便说话”的话,那就不能怪孩子把父母当仇人。

再举个例子,我认识一朋友,把他女朋友带回家,女朋友一走,他妈脸就迅速垮了,她说:“儿子你有没有审美啊,这女的也太丑了。”

我朋友后来谈过三四个女生,再也不肯给他妈看照片,更别说见真人。

所谓的“当同事”,还意味着,尊重他跟你的不同。

很多父母,觉得自己很有见识,完全可以指点孩子的人生,他们不主动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也从来不听孩子真正在说什么,就用“哎呀听我的准没错”来粗暴镇压。事实上,决定一个人见识的,不只有阅历,还有信息摄取量,不只有活了多久,也还有想的多深。

 在一个时刻都在颠覆的时代,不存在任何“绝对正确”,父母能提供给孩子的,只有建议和经验。

况且,一个规律,越是聪明的孩子,往往越不听话。

如果你真的只想养一个“听话”的孩子的话,你自己在家办私塾好了,保证全套承袭你的想法,没必要让他出去见识世界。

见识越多,就会怀疑越多,反叛越多。父母要是那么害怕被挑战,那何苦要让孩子辛辛苦苦读书游学?

4

请父母精神独立好吗

我见过太多,精神上无法独立的父母了。国外很早就有“中年危机”的概念,放到国内,就是“存在感不能自给自足,非要通过子女来获得”。

这一类的表现很多啦。

比如退休后的妈妈,最喜欢的事情就是给儿子找女朋友,拿着人家女孩的照片挑挑拣拣,感觉自己像垂帘听政的太后。

比如时常打电话给在外地工作的孩子:“你在干什么呀?能不能回家乡来,爸妈想你了。”

甚至还有父母,会假装生病,让孩子赶回来看望。我记得某年春晚还有类似桥段的小品——这种做法只能体现成年人内心的孱弱,看不出哪里好笑了。

很多父母会教导女儿说,要有独立的人格哦,不能把整颗心悬在男人身上。

可是下一句又是:“爸妈可是只有你了。”

你自己都做不到精神独立,怎么能要求你的孩子,拥有一颗自由骄傲的灵魂呢?

一个人,把生活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另一个人身上,你说这是爱,我倒觉得,是另一种不负责任。

——你先放弃你自己了,却要求你的孩子,来拯救你的生活。

离我自己高考,已经过去整整四年了,四年里我最大的体会,就是读书,真的只是人生最起步的阶段而已。

而太多家长,却把高考当成了终点。他们为了提升孩子成绩,无所不用其极,在其他方面,却淡漠得跟上一辈没什么两样。

当然,能给孩子创设更好的环境,是一件好事,可是正如我妈,不用为没煮熟的粽子感到抱歉一样,父母们既没有义务成为王健林,也没有权利要求孩子“当如孙仲谋”。

你们是完完全全的两个个体,他继承了你某一部分的基因。你们很荣幸地,一起朝夕相处了十几年。仅此而已。

他一定要去经历,属于他的,独一无二的人生,你给再多的锦囊妙计,也不能免去一切灾难。你给他用钱铺路,也铺不到终点。

你能做的,就是走在他前面的时候,挺直腰杆,做好榜样。

在你落在后面的时候,告诉他,我能照顾好自己,请你勇敢快乐地前行,替我去看更壮阔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