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养”与“散养”,哪种方式更利于孩子的成长?
文:王小丽
什么是“圈养”?什么是“散养”?圈养是把孩子圈在自己的能力掌控之内、在自己的管辖范围之内,孩子的一举一动都离不开成人的介入;
散养则很简单,啥都不管,完全放手,放任孩子自己,不去约束孩子。
这两种方法,像两个极端,如果非要让我选择,我宁愿选择“散养”。但是实际上,我们要给与孩子的,不是将两者对立,而是将两者相互融合。
为什么我会更倾向于“散养”呢?——内在驱动力著名的教育学家蒙台梭利博士提出一个观点,“儿童天生具备内在的驱动力”,这种力量包含人类倾向、吸收性心智及敏感期。在驱动力的指引下,儿童跟随自己的需要去吸收外界的方方面面,从而建构出一个与众不同的自己。
比如在儿童正处在动作协调敏感期的时候,外在显现就会反反复复去做相同的动作。几个月的宝宝,把东西丢地上、成人捡起来递给宝宝,宝宝再丢地上……,如此反复,宝宝呵呵呵呵乐此不疲。
这个时候,不太理解孩子行为的人,就会觉得你这孩子,寻人开心呢,不和你玩了!如果制止了孩子的行为,那么儿童内在主动探索事物因果联系的驱动力就会被遏制,“圈养”起到了负面的作用。
比如儿童正处在社会交往敏感期,这个时候跟一个有攻击性的孩子在一起,很容易就吸收到这种处事的方式进而模仿形成自己的行为模式。这个时候如果我完全“放养”,那就会让孩子吸收到负面的信息,成人就要及时介入,把孩子拉回正道上。
孩子的内在驱动力,是一种强有力的学习力量,我们要小心保护和激发儿童内在的学习力,所以散养下,成人不太会干涉孩子,孩子反而顺应天性,能够跟随自己的内在需要去感受周围。而圈养下,成人会不经意地给与孩子一些内容,孩子会跟随成人的要求,而规避自己内在的需求,简言之“为别人而活”。
所以,在儿童内在驱动力方面,我更倾向于小心翼翼地呵护,散养。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一个重要的因素——环境孩子,一出生就要进入家庭环境;爸爸妈妈也会带孩子出去玩,接触外在环境;上了幼儿园就有了集体环境。
环境包括孩子周围的物理世界的环境,当然也包括人以及人与人互动交往的模式,孩子的成长,是受环境中各种因素组合在一起。
蒙台梭利提出一个观点“儿童具备吸收性心智”,儿童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感受到什么通通吸收进来,储存于体内,从而建构出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知。
在“圈养”下,孩子的一举一动都有成人在一旁辅佐,那么对于社会规则会比较明确,孩子会看起来比较“有规矩”。比如,我们会引导孩子有礼貌的人际交往方式、我们要对别人说谢谢、不是自己的东西我们不能拿、我们要学会轮流玩,这些都是成人圈养下,给与孩子的一些规则,如果一个孩子周围的人群都是这样的,那么这个孩子就会轻松地融入这个集体中。
而“散养”下的孩子,则是靠孩子自己去慢慢体会、摸索,这个过程相对比较长,但是经历整个过程后,孩子会更独立。孩子想穿什么衣服,自己去拿!想吃多少饭,自己决定!想玩什么,自己去!这种放手下,孩子独立性更强,随着年龄增长,自我意识形成以后,更重要的是思维也会渐渐独立,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做,反正从小到大都是“放养”的。
致力于寻找最佳的平衡状态我相信,家长也会在“圈养”与“散养”中去寻求一些平衡,在什么方面,我需要给孩子一些指导;在哪些方面,则更需要的是放手!过度的控制与过度的放纵都是不可取的,如何去达到这个平衡,是每一个家长和做幼儿教育的人都应该去慢慢摸索的。
相关文章
- “温室花朵”or“野外蘑菇”,哪种方式对孩子的成长更有好处?
- 中国式父母3大道歉方式,哪种都不利于孩子,正确方式应该要这样
- 这3种父亲很常见,但不利于孩子成长,看看你“中招”了吗?
- 圈养?还是放养?单一的教养方式只会让孩子走向不同的极端
- 孩子不听话是自己的原因?父母首先反思,5种语气助孩子更好成长
- 孩子到底能不能责备?答案是肯定的,合理的责备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 孩子到底要圈养还是放养?从几方面看清利弊,选择正确的教育方式
- 孩子成长中,值得学习的五大国外教育方式
- 孩子最好的成长方式是什么样的?
- "爸爸每天都打我",暴力管教方式不可取,对孩子成长影响很大
- 35岁职场妈妈最有效的成长方式:永远像培养孩子一样去培养自己
- 不和孩子分房睡,不利于孩子成长!
- 为孩子买鞋需谨慎,长期穿尺寸不合适的鞋,不利于孩子成长
- 亲子教育|对孩子赞美要学会把握尺度,过度赞美不利于孩子成长
- 你觉得在逗孩子,却不知这种消遣方式,比打骂更伤孩子的心
- 哪些因素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 哪种狗狗更适合陪伴孩子成长?
- 教育专家:这3种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更容易成长为学霸
- 母亲当家作主是否不利于孩子成长?
- 母亲当家作主是否不利于孩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