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岁宝宝耳朵长了“聪明孔”,宝妈用手去挤,医生指责“不聪明”
导语文 | 小鸿儿妈妈(此文为原创 ,版权归属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对于小孩子来说,他的身体各部分器官其实都还没有完全发育好,有的家长却没有在意,会对孩子身体做出一些不当的行为举动。这样可能会影响到孩子今后身体的正常发育。
案例4岁的嘟嘟耳朵上长了一个“聪明孔”。嘟嘟妈妈之前听老一辈的人说,孩子如果有长“聪明孔”那么没事多挤一挤孩子会变得更加聪明。于是就用手去帮嘟嘟挤那个“聪明孔”,之后孔是变小了一些,本来还有些担心的嘟嘟妈妈现在觉得挤一挤似乎也没什么问题。
但是让她没想到的是第二天早上嘟嘟就开始哭,说自己的耳朵痛的不得了。妈妈过去一看,嘟嘟的耳朵竟然肿得非常厉害。于是急忙带着嘟嘟去医院检查。医生说:“孩子这个所谓的聪明孔其实是耳前瘘管,这是孩子之前在胚胎发育的时候耳廓闭合不完全造成的。用手去挤压它只会让它感染发炎,这种做法是非常不聪明啊!”
听了医生的话,嘟嘟妈妈非常自责。都是因为自己不懂,才乱来让孩子受苦。以后要多学习一些相关的常识,这样才能少犯一些低级错误。
嘟嘟妈妈的行为其实是出于好意,但是没有常识就容易好心办坏事了。因此作为家长平时还是要多花一些心思来学习如何照顾好孩子才是。
小鸿儿妈妈提示:
分析孩子身上有些部位是不能乱碰的,家长千万不要因为好奇,而做出伤害孩子的事。
发现孩子有“聪明孔”,家长该怎么处理呢?
☞ 家长不要去刻意触碰。家长不要太在意孩子的“聪明孔”这种情况很多小孩子都会出现,是正常的情况。所以不用担心孩子的身体健康。
☞ 让孩子也尽量不要去摸那里。小孩子都喜欢乱动,但是家长要告诉孩子不能没事就触摸那个位置,不然时间长了就很容易感染,发生红肿发炎症状。
☞ 有感染的情况需要及时带孩子去就医。如果耳部出现了感染的现象,使得耳朵肿大,家长要立刻带孩子去医院就诊。以防病情更加严重。
小鸿儿妈妈提醒:
总结“聪明孔”其实是耳前瘘管,家长切不可随意处理,必要时应当询问专业的医生,了解正确的处理方式。
孩子还有哪些地方不能碰?
☞ 肚脐部位不能随便乱抠。肚脐处的黑色物质不是什么不干净的东西,而是保护人类肠胃健康,不受细菌感染。如果乱去扣的话,会让肚子疼痛不已。
☞ 眼睛不能时常去揉。很多孩子在外边玩,然后手也不洗就去揉自己的眼睛,这样手上的细菌就非常容易进入到人身,使人患病。所以平时要督促孩子勤洗手保持卫生。
☞ 生殖器部位不可以没事去摸。生殖器是人类的重要器官。如果孩子没事经常摸的话,只会让他形成一个不良习惯,家长有看到孩子这样的行为一定要去教育孩子不能随便乱摸。
总之,孩子身体健康是最为重要的事情。没有健康的话一切都是空的,没有意义。所以无论何时都要把健康摆在第一位,家长平时也要多关注一下孩子的行为,如果有出现不好的行为习惯一定要及时遏止,不能让孩子养成不良习惯。
在这里提醒大家,家长对孩子的身体健康状态的关心无可厚非。但是一定要有科学根据,不可有迷信思想,这可能会让孩子受到伤害,从而影响到身体健康。
那么对于孩子有长“聪明孔”的话题,各位朋友们有什么好的想法呢?如果您有什么法好的
建议,非常欢迎在评论区内留言。大家一起分享经验,帮助孩子更好的健康成长!
我是小鸿儿妈妈,是一名2岁宝宝的妈妈,也是一名高级育婴师。有关更多的育儿知识请关注我们,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给更多的人,别忘了点赞 + 转发
相关文章
- 3岁孩子耳朵上长“聪明孔”,妈妈好奇用手一挤,随后怪自己手贱
- 4岁宝宝荔枝核卡喉,母亲果断用海姆立克急救帮助孩子,医生夸赞
- 医生说6个月前不能竖抱?竖抱宝宝不分月龄,还可以让孩子更聪明
- 3岁宝宝误吸水银针,老人做法很聪明,医生赞:一看就是有文化的
- 6岁宝宝总嚷嚷耳朵痒,宝妈送去医院检查,医生:还好来得及时
- 怀孕时,孕妇吐的厉害就说明宝宝聪明吗?听听医生怎么说
- 4岁女孩吃饱后睡了一觉,却一睡不起再没醒来,医生:家长太无知
- 4岁女孩经历全麻手术,用坏5把异物钳,医生:家长太粗心
- 4岁孩子吃肉丸“咔喉”,医生称赞家长这2个果断,救了孩子一命
- 4岁宝宝要买玩具,见家长不从孩子满地打滚,妈妈一招将其制住
- 医生暗示宝宝腿长是男是女
- 医生:提醒初为人父母的家长们,如果宝宝在喂奶后腹胀一定要重视
- 宝宝4岁前真的没有记忆么?家长们要注意:这两类事情例外
- 宝宝一岁内耳道耳屎很多只剩下一个小小孔,去医院掏,医生也不敢掏太深怎么办?
- 宝宝一洗澡就哭闹怎么办?家长不要一味指责宝宝,也许是你做错了
- 宝宝不到一岁不爱哭闹,亲戚夸“乖巧”,医生怒斥家长没长心
- 宝宝半夜“定时定候”咳嗽,家长揪心医生困惑(上)
- 宝宝吃饭成最大难题?宝妈不用发愁,聪明家长懂得“饮食教育”
- 宝宝咬人、打人,家长的处理方式决定娃的未来,这种做法更聪明
- 宝宝啥时候刷牙好?医生:晚于这个时间易出现龋齿,家长别不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