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弟弟抢我玩具",面对孩子来告状,先别急着做"审判官"
昨天在坐电梯的时候,看到一个小男孩拉着妈妈一直在说重复的数落弟弟的错误:"妈妈,昨天弟弟抢我玩具,今天早上又偷喝我的牛奶。"男孩的妈妈摸摸他的脑袋,对他说:"回去我就帮你收拾他好吗?"小男孩心满意足的点了点头。当面对孩子这样的告状行为,你是鼓励孩子自己解决呢?还是出面当"审判官"去处理这件事情?
其实,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会出现爱打小报告的情况,孩子也特别喜欢去找家长或者是老师告状。无论是出于想要惩罚对方、推卸责任还是获得别人的关注同情去打小报告,这样行为其实是不好的,如果不加以纠正或者引导的话,孩子将来进入社会后,依然保留着喜欢告状的特点,容易遭到别人的厌恶和远离。
01、在每个人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个喜欢告状的朋友或者是兄弟姐妹。
"你今天偷偷带手机来学校,我一会儿要去告老师!"
"你偷吃我的零食,我晚上告诉妈妈,让她打你。"
"我要告老师你这样的行为,等着瞧吧!"
其实这样的孩子在生活中或者是我们每个人的成长中,并不少见,并且即便是刚上幼儿园的孩子也都会告状。但是如果父母不加以劝解的话,很有可能随着孩子的成长,把爱打小报告这一行为上升到喜欢散布流言,这就很容易让别人讨厌。
打小报告这样的行为其实是一种不可取的错误做法,只会导致双方的关系破裂,并且大家也无法接受这样爱打小报告的同伴存在,作为家长或者是老师,自然也很难对这样一个喜欢"出卖"别人的孩子产生好感。
所以,你会喜欢你的孩子是一个遇到任何事情都要跑过来向你告状的人吗?
02、为什么孩子总爱打小报告?
其实对于每一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来说,出现这一种行为的原因却是不尽相同的。
3-5岁的孩子——正义感的驱使
此时孩子正在经历人生中的一个关键时期,那就是秩序敏感期。处于这个阶段的孩子,会特别的希望自己身边一切事物或者是东西都能够按照自己心目中的规则秩序去进行。
并且此时的孩子也是最具有正义感的时候,他们会把家长或者是老师的话当作是圣旨一般的去对待。当遇到其他的小朋友出现这样不遵守规则的行为,他们就会觉得自己有必要去揭发这样的"错误",让不遵守规则的人受到惩罚。
而对于孩子来说,他自身是不具备去惩罚别人的能力,所以只能借希望于权威,也就是自己的父母和老师,去借助他们的力量惩罚这些破坏了规则的人。
6-10岁的孩子——好胜心的驱使
这个时候的孩子是嫉妒心最强的时候,他们此时最无法接受别人破坏或者是影响自己的权力,尤其是对于家里有两个以上孩子的家庭来说更为明显。
孩子们在相处的时候难免会出现争强好胜的情况,此时他们会喜欢用告状的方式去中伤别人,以获取自己的利益。
11-18岁的孩子——散播流言的方式打小报告
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思想也更为成熟,但是有的时候依然会受到情绪的主导。这个时候他们不再借希望于父母或者是老师的力量,而是通过散布流言的方式去对别人产生影响。同时,对于有些有小团体的孩子来说,他们通常会把其他人的行为拿来找自己的朋友吐槽,通过这样的"告状"方式去建立自己的友情。女孩比男孩更为常见。
03、孩子喜欢打小报告或许并不是什么大问题,但是长此以往不加以纠正的话,只会让孩子变得越来越令人讨厌。所以家长应该善用这4种解决方式,去帮助孩子更好的改正爱打小报告的行为。
(1) 找出孩子告状的原因
当孩子总是喜欢打小报告的时候,父母就应该从以下这些方面考虑,判断孩子究竟是因为什么原因总是爱告状的。
想要吸引父母的注意力;是不是孩子的性格问题,藏不住话,喜欢第一时间表述;孩子是不是觉得自己应该充当"警察"的角色去监督别人;孩子是否是想借助大人的力量去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事情;是否是两个孩子间有矛盾,想要借助告状去报复对方;家长们可以对比孩子的行为,根据上面的分析来判断,找到孩子为什么总是喜欢打小报告的原因所在。
(2) 让孩子自己判断,别急着做"审判官"
有的父母面对孩子的告状,第一时间就想着是帮助孩子去解决,甚至是直接听从孩子的说法,去当"审判官",惩罚另一个犯错误的孩子。但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孩子会感觉到自己借助大人的力量在"作威作福",更加有"大权在握"的感觉,长此以往会变得更加依赖打小报告这种行为。
所以当孩子前来告状的时候,父母应该先冷静下来,让孩子自己说能够解决的办法,然后逐一帮助孩子分析判断,哪种方式是可行的,并且让孩子自己去执行,而不是代为去执行。
琴琴找妈妈告状,说妹妹抢了自己的洋娃娃,妈妈并不是忙着去责骂妹妹,而是蹲下来问琴琴:"你觉得应该怎么做呢?想出三种解决的办法好不好"
琴琴思考了一会儿,说道:"第一、妈妈去打妹妹;第二、买个新玩具给妹妹;、第三、我和她轮着玩。"
妈妈说:"第一种做法,我直接去打妹妹,换做是你犯错,我打你你是不是也会难过?所以不可以。第二种方法,买个新的给妹妹,可是你和妹妹肯定都想要新的,是不是又要打架了?所以你觉得哪种最好呢?"
琴琴思考了片刻说:"好的,那我和妹妹轮流玩好了。"于是便转身去和妹妹商量,通过剪刀石头布的形式,决定了谁先玩玩具。
(3) 帮助孩子分清"告状"和"告诉"的区别
有的孩子只是想要告诉父母对方做了什么事情,但是并不是带有目的性的去做这件事。这个时候父母就应该帮助孩子合理的去区分"告状"和"告诉"这两种行为了。
告状是带有目的性的,例如说希望大人去惩罚破坏规则的小还,或者是帮助自己获得某种利益;而告诉大人只是为了避免朋友受伤或者是遇到危险。前者是自私的,后者是友善的。
让孩子明白,要做一个友善的人,不应该为了吸引大人的注意力或者是达到自己的目的,用打小报告的方式去实现。这样只会失去朋友,或者是让爸爸妈妈很失望。
(4) 用新规定去避免孩子再次告状
当给孩子讲清楚告状和告诉的区别之后,大人就应该告诉孩子,以后遇到告状的事情,我不会再去管了,让孩子知道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去采用告状的行为是行不通的。
并且当孩子以后再来告状的时候,家长应该不予理睬,经过一两次孩子就懂得告状是没有用的。并且当孩子来告状的时候,家长可以平静的问他:"你是想要帮助他,还是希望他受到惩罚?"告诉孩子,自己只负责帮助的事情。当孩子想要借助家长的力量去解决一些事情的时候,家长应该鼓励孩子自己去尝试解决。而如果孩子是因为正义感过强,不喜欢看到别人破坏规则的话,那么家长完全可以表示理解,并且让孩子自己主动去和这个小朋友沟通,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而不是让大人出面。
孩子爱打小报告确实是一件非常败坏好感的事情,各位父母一定要注意好,不要让孩子被别人冠以"告状鬼"或者是"马屁精"的称呼,这样的称呼会导致孩子的心理健康受到影响,同时也会对孩子的人际交往和日常生活产生十分大的危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