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肌性斜颈不用怕!三个早期表现,区别三类病,早发现早治疗
每个月总有那么几天,诊室外面坐着几个大人,其中一位抱着婴儿,满脸的着急。一看到张忠民主任出来,就迫不及待站起来。如果是不知道“斜颈”这个病,看到自家的心肝宝贝孩子的头总是往一侧歪,确实很着急。今天就来详细说说,斜颈这个问题。
斜颈,我们姑且对等为先天性肌性斜颈。(因为骨骼畸形而导致的斜颈发病率不及先天性畸形斜颈高,一篇文章科普一个疾病,故此不在本文赘述。)我们都知道,儿童骨骼肌肉疾病最常见的有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先天性马蹄内翻足,而先天性肌性斜颈是仅次于以上两大常见疾病的第三大骨骼肌肉系统先天性畸形。
根据既往报道,先天性肌性斜颈( congenital muscular torticollis,CMT) 常见于婴幼儿的外科疾病,发病率为0.3%-2%。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先天性肌性斜颈?这跟一条重要且常见的肌肉有关---胸锁乳突肌。因为一侧胸锁乳突肌痉挛或短缩导致的头部持续向痉挛或短缩一侧歪斜、下巴则转向正常一侧的姿势异常,长期以往可继发面部不对称、颈胸椎侧弯等畸形,对患儿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三个早期表现,区别三类疾病,预先发现先天性肌性斜颈我们都说儿科就是哑科。无论是儿童内科还是儿童骨科,患儿的症状都是通过家长描述的。故而,细心是当一位家长必不可少的能力。家长们通过自行检查孩子以下三个早期表现,可以及早发现自己的孩子是否患有先天性肌性斜颈。
1、通过观察孩子双侧颈部是否对称: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患儿双侧颈部不对称。
2、通过抚摸对比孩子的两侧胸锁乳突肌,发现肌肉内有无肿块:有学者将先天性斜颈进一步分为胸锁乳突肌肿块型和挛缩型,挛缩型的胸锁乳突肌挛缩但无肿块。先天性肌性斜颈的肿块一般无压痛。
3、通过观察婴儿头颈是否经常向同一方向倾斜: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患儿头颈经常向一个方向倾斜。
符合以上三点均为先天性斜颈的早期表现。先天性肌性斜颈愈早进行人为干预,预后愈好。除了以上三点之外,还需要区别下面三类疾病:
1、颈部淋巴腺炎:患儿的头颈部同样是向患侧(患有颈部淋巴腺炎的一侧)斜颈,但此时的肿块伴有明显的压痛,而且双侧胸锁乳突肌位置不对称。
2、颈椎椎骨畸形:颈椎椎骨畸形是由先天性椎骨融合畸形所致,此病需要通过X线确诊。
3、其他比如说:颈椎结核、自发性寰枢脱位等疾病,也会继发斜颈。此类疾病一般伴有疼痛发生。另外,习惯性斜视、颈部扭伤后的肌肉痉挛也会导致斜颈。
胎位异常、巨大胎、产伤、初产等均为先天性肌性斜颈高位因素我们来仔细看一组临床调研,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万瑞平教授等对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该院出生的母婴同室的3574例子足月新生儿进行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的早期筛查。
纳入标准:
(1) 1 ~ 3 日龄。
(2) 健康新生儿。
排除标准:
(1) 合并其他并发症不宜接受检查者。
(2) 父母或监护人不愿接受检查者。
先天性肌性斜颈高危因素筛查,包括了出生时存在胎位异常、巨大胎、产伤、初产等病史,以及体格检查示:面部不对称、斜头畸形、颈部旋转或偏侧被动活动( passive range of motion, PROM) 受限、胸锁乳突肌紧张或包块。
对于存在2项或以上高危因素者,即定义为先天性肌性斜颈高危儿。其高危因素分布如下: 胎位异常41例( 14. 0% ) ,巨大胎14例 ( 4 . 8 % ) ,钳产8例 ( 2 . 7 % ) ,初产194例 ( 6 6 . 2 % ) ,面部不对称238例 ( 8 1 . 2 % ) ,斜头畸形201例 ( 6 8 . 6 % ) ,颈部旋转或偏侧被动活动受限130例 ( 4 4 . 4 % ),胸锁乳突肌紧张58例( 19. 8% )。
随后,对高危儿进行进一步诊查,包括:双侧颈部主动和被动活动度;胸锁乳突肌的紧张度或包块的性质;是否存在斜视、双侧听力不对称、脊柱侧弯、髋关节发育异常;两侧肢体肌张力或主动活动不对称;必要时行 SCM 彩超检查。
最终确定,先天性肌性斜颈筛查的一般情况在3574例1-3日龄的足月新生儿中,筛查出先天性肌性斜颈高危儿(存在2项或以上高危因素):293例 (8.2%) ,男166例,女,127例。
通过专业的康复医师对先天性肌性斜颈高危儿进行随访,对于确诊为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患儿给予康复治疗,随访4个月仍未发现异常者则考虑为正常儿童。经过以上严格的筛查及长达4个月的跟踪随访,筛查结果如何?对293例先天性肌性斜颈高危儿进一步诊查和随访,最终确诊为先天性肌性斜的患儿共58例,总检出率为19.8%(男32例、女26例)。
手法按摩、徒手牵引、热敷等保守治疗方法在家里可做因为目前,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的主要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由于具有无创伤、疼痛少、价格便宜等优点,被推荐成为先天性肌性斜颈的一线治疗方法。婴幼儿先天性肌性斜颈早期选择保守治疗,对大多数婴幼儿有效。但仍有部分患儿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最终需要手术治疗。保守治疗的方法有推拿按摩、手法牵拉和超声波、电离子音频、电疗等物理治疗以及支架等。手法牵拉已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疗效较好,但对此治疗方法的称谓不统一,Demirbilek等学者将该治疗方法称为被动伸展运动(PSE)。我们先来讲讲高大上的被动伸展运动。
被动伸展运动,简单来说,是两名操作者,其中一名操作者结实固定患儿肩部,另一名操作者将患儿的头部推向健侧,下颌转向患侧,即斜颈筋挛一侧。此手法需要经过专业的医生或护士培训后,才可在家庭内使用!切记!故而被动伸展运动现已较为广泛的应用与临床,但是在家庭中应用依然少见。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小儿外科医生对此作了临床研究,在133例案例中,随访3 ~ 12个月,有效124例(93.2%);无效9例(6.8%),其中5例行胸锁乳突肌切断术,4例等待手术。
结果显示,家庭被动伸展运动治先天性肌性斜颈新生儿、小婴儿有效的比例高于大婴儿,治疗轻、中度头歪的婴儿有效的比例高于重度头歪婴儿。不同性别、病变侧别、临床病理分型、面部不对称程度先天性肌性斜颈婴儿间的疗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看此项研究显示,家庭被动伸展运动在133例案例中,有效率达到124例。但是,此项手法需要经过专业的医生或者护士培训后才可实施,操作难度相对较大。那么还有其他保守治疗的方法,简便易行吗?
有的。出生至半周岁的婴儿,2岁以内的轻型也可以酌情选用以下方法:
1、 手法按摩:新生儿一旦发现,应立即开始对肿块施行手法按摩,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促使肿块软化和吸收。
2、 徒手牵引:出生后半个月左右的婴儿,在利用喂奶前的时间,由母亲将患儿平卧于膝上,用一手拇指轻轻按摩斜颈倾斜侧,数秒之后,再用另外的手将婴儿头颈轻轻向患侧转动,用以达到对挛缩的胸锁乳突肌具有牵引作用的目的。每天5-6次,每次持续0.5-1分钟。轻症患儿多可在3-4个月以内见效。
3、 局部热敷、睡眠时使婴儿头颈尽量向患侧旋转,给予挛缩的胸锁乳突肌以牵拉力等。注意温度!
要注意的是,对于婴儿,各种操作均需小心,细心和耐心,千万不能操之过急。绝大多数的斜颈患儿都不需要手术,一般选择手术的患儿应在半周岁至12周岁为宜。
医生建议通过观察,发现自己的孩子的头总是偏向一侧,也不要惊慌。仔细摸寻一下孩子的胸锁乳突肌是否存在肿块,或者紧绷感。若摸到肿块,稍用力按压,观察婴儿是否出现哭闹、躲避的情况,从而初步判断是否先天性肌性斜颈的肿块型。
最后若是发现孩子是先天性肌性斜颈的几率较大,建议去专业的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若是确诊先天性肌性斜颈,也不用害怕。因为绝大多数的先天性肌性斜颈的孩子都可以通过保守治疗痊愈的。仔细听从医生的建议,在家做好保守治疗的操作手法,相信孩子会逐渐好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