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效应:“笨蛋”“懒惰”标签不可随便贴,会捆住孩子的手脚
同事小A说,儿子最近英语成绩下滑的厉害,以前每次小考90分是妥妥的,但最近几次测验,却降到了70分左右,小A向老师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老师反映说,孩子上课听讲很认真。小A百思不得其解,课程的难度也没有加大,而课后作业又都是在自己的辅导下完成的,孩子的成绩怎么会突然变“差”呢?
问孩子,也说不出所以然,再问,孩子就委屈的哭了起来,说:“你不是说我‘笨’吗?考得不好,有什么稀奇的?”
小A 一听,顿时火冒三丈,举起手就要打孩子,后来被孩子的奶奶拉开了。事后冷静下来,小A也很委屈,现在的孩子真是说不得,自己辅导他功课那么辛苦,做得不好,随意说两句居然还“记仇”起来。转念一想,难道真是因为自己说孩子“笨”,才导致孩子成绩下滑吗?
想到有可能是自己的原因,小A坐立不安,趁休息时间咨询了心理医生。
心理医生听了小A的话后,说:“虽然不能肯定孩子成绩下滑一定是由于家长贴的标签造成的,但是并不排除这样的可能,而且概率非常大。这就是心理学上的标签效应。”
标签效应是指:当一个人被一种词语名称贴上标签时,他就会作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相一致,这种现象是由于贴上标签后引起的,故称为“标签效应”。
当父母夸奖孩子“真聪明”或者叱骂孩子“真是个笨蛋”时,可能只是随口一说,但对于孩子的影响却十分深远。
被贴上什么样的标签,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美国的科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随意的走入一所小学的某个班级,然后对这些孩子说:“我是一名科学家,下面我出几道问题,请认真回答。因为根据你们的答案,可以判断出哪些人在学习上有天赋,能够成为科学家。”孩子们听后都很兴奋,答卷交上来后,科学家随手点了几个人的名字,说:“可以预见,这几个孩子将在未来取得惊人的成就。”
几十年过去了,科学家惊奇发现,当时随手一指出的几个人居然都成为了各自所从事领域的杰出代表。
科学家将“聪明”“成功”等标签加到孩子身上时,无异于用自己的权威来肯定孩子,这种积极的心理暗示,对孩子来说具有重要的激励作用。
心理学上认为儿童因为心智尚不成熟,因此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正面地,积极地的暗示能够让孩子肯定自己,树立起自信心。相反,如果总是批评孩子,指责孩子,比如总说“你真懒”,“你真是太糟糕了”,那么孩子就会朝着这个方向发展,真的成为一个懒惰,糟糕的人。
墨菲定律说:“当父母称呼自己的孩子为‘笨蛋’时,那么他终将会成为‘笨蛋’。”
因此,父母一定不能随意的给孩子贴上不好的“标签”,否则等意识到问题严重性时想“揭”都“揭”不下来。
父母为什么会给孩子“贴标签”呢?父母给孩子贴标签可能是无意识的也可能是刻意为之。
1.情绪转移。很多父母在工作中遇到挫折和打击,情绪不稳定,这时,如果孩子恰好犯了错或者出现失误,他们就难免会将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借题发挥,说出“你怎么这样笨”之类的话。
2.有口无心。还有的父母,只是随口一说。比如当孩子犯了错误,需要批评教育时,就捡了常用的词汇说,认为这样孩子能听懂,可以起到批评警示的作用。正如小A,只是在辅导孩子写作业的过程中,随口说了几次“笨”,却没有想到在孩子心里留下了“伤疤”。
3.激将法。也有的父母认为说孩子“笨”,“懒”等负面词汇,会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促使孩子向好的方向努力,这也是中国大多数父母的常见做法。然而激将法并不是适合所有的孩子,外向有主见的孩子可能会因为父母的激将而奋发图强,而本身就有些内向和自卑的孩子则很可能会因此而倍受打击。
所以,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孩子客观的认识自己,而不是被“标签”捆住手脚呢?
规避负面“标签”,让孩子自信健康成长孩子幼时自我认知的主要途径便是来自于父母,父母的评价对孩子来说至关重要。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应尽量避免负面“标签”,不妨试试以下做法。
1.做好情绪的“管理师”。
前不久,我给儿子报了个跆拳道班,每周末上两节课,本来时间安排的很充裕,谁成想单位忽然接了个项目,周末需要连续加班,所以每每前脚送儿子到上课的地方,后脚就要急匆匆的赶去单位,一时间生活忙乱的像一地鸡毛。脾气暴躁时,难免会在孩子面前抱怨几句,孩子那段时间总是蔫蔫的。
一天晚上,儿子忽然拿了杯牛奶,敲开我的房门说:“妈妈最近工作很辛苦,宝宝给妈妈倒杯牛奶,喝了牛奶睡觉就会‘香’了,明天就会有力气工作了。”
当时,我的眼泪就流了下来。从那以后,无论工作有多辛苦,有多烦恼,我都会在面对孩子之前,收拾好心情,而不是将不好的情绪传染给孩子。
父母应该学会将工作和生活分开,不要将工作中的压力带到家庭中,学会管控好自己的情绪,给予孩子平等和尊重。孩子不是父母的“出气筒”,不应该承受不属于他们的压力。
2.学会使用暂时性否定的批评方式。
批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暂时性否定,一种是永久性否定,即贴负面标签。
这二者有什么不同呢?
比如孩子不愿意自己穿衣服,妈妈可以说:“宝宝一直是个勤劳的好孩子,每天都自己穿衣服,自己叠被子,今天却不那样做了,妈妈很失望。”这就是暂时性否定。
暂时性的否定只是针对某件事情而言,孩子心理上更容易接受,也不会对自己的品质或能力产生质疑,教育的效果更好,不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
如果家长批评说:“不自己穿衣服的孩子是懒惰的孩子。”,给孩子贴上了“懒惰”的标签,那无疑是在否定孩子本身,很可能就会产生“标签效应”。
所以,家长在批评孩子时应多使用暂时性批评方式,谨慎使用永久性批评。
3.根据孩子的性格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
世界上没有一种好的教育方法适合所有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独特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一样。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不能照搬照抄,而是应该根据孩子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否则只会南辕北辙。
中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门下有两名弟子,请教了同一个问题,却得到截然相反的答案。有人疑惑不解,询问原由,孔子说一人果敢有余,却虑事不周,希望他能多听取别人的意见,而另一人做事犹豫不决,缺乏勇气,希望他能更果断一些。
因材施教不外乎如是。
多给孩子积极,正面的评价,少贴负面“标签”,孩子才会向着阳光成长,成为眼里有光,心里有爱的人!
你给孩子贴过负面“标签”吗?欢迎留言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