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都是好孩子,就是老师差了点! 老师说我是好孩子
今天坐地铁遇到一件让我十分不解的事情,正直上班的高峰期,车厢里面人比较多,没有空座位。停靠站上来一个一家三口,看上去应该是祖孙三代人,孩子大约是七八岁的样子。一个年轻人给这位老者让了一个座位,老人连声感谢,这时候孩子看到空座位后毫不犹豫一屁股就坐下了,坐的心安理得,估计年轻人也是想着给老人让个座位,或者是让老人抱着孩子一起坐下,没想到的是孩子竟然没有丝毫的犹豫,也没有打算给爷爷让座的意思。反观老人和孩子的爸爸也都很自然的站到了孩子的身边,自然到不能再自然。
在我看来,这件事情比较完美的处理方式应该是这样:孩子应该让爷爷坐下,爷爷会顺手把孩子抱着一起坐下,这样既能尊老又能爱幼两全其美何乐不为?让孩子学习尊重老人,同时也能够体现老人对下一代的关爱。但是事情并没有按照我所想的方向发展,孩子一个人怡然自得的坐着座位,一边头不抬眼不睁的盯着从爸爸那里要来的手机玩着游戏。爷爷和爸爸则站立两旁,满脸笑意的看着孩子。
看到这一幕我真的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是该感叹孩子的自私还是该还是该感叹家长的无私!姑且说爷爷是疼爱孙子,那么作为不老不小正值壮年的爸爸呢?是不是应该教育下你的孩子,让孩子学会尊重“你的爸爸”,尊重下老人?孩子小不懂事,你这么大一个人这点道理还不懂吗?养不教父之过,如此家长能培养出什么样的下一代?孩子在三观没有形成之前很多事情都是一种“惯性输出模式”,也就是说家长第一次教孩子怎么做,孩子会照着做,第二次、第三次之后还是会在家长的要求下照做,在他的概念中没有是非对错,只是知道这件事情爸爸妈妈告诉我应该这么做。时间久了以后孩子就会养成一种习惯,认为“这样的事情就必须这么处理”,以后遇到类似的事情,惯性思维认为就得这么做,哪怕这件事情在普遍人眼中认为是错误的。就像这个孩子,之前可能遇到这样的事情,爸爸和爷爷就是让孩子自己坐,久而久之孩子就认为这个座位就必须得是我坐。
写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一个很久之前看的一篇文章,文章内容大致是这样:一个男孩子和妈妈相依为命,生活条件非常艰苦,偶尔做条鱼改善下伙食,妈妈也总是把鱼肉最多、最好吃的鱼身子给儿子吃,妈妈只是吃鱼头和鱼尾巴。开始时候男孩问妈妈为什么妈妈只吃鱼头和尾巴?妈妈告诉男孩“我喜欢吃鱼头和鱼尾巴”一如既往都是如此。慢慢男孩长大成人结婚生子了,一次男孩妻子做鱼,男孩还是把鱼肉最多的鱼身子自己享用,把鱼头和鱼尾留给妈妈。男孩的妻子很是不解问男孩,男孩告诉妻子“妈妈喜欢吃鱼头”,听到这里已经满脸皱纹的妈妈留下了两行清泪。
这是一个故事,但是我想生活中也不乏这样的父母。就像我在地铁里面亲眼看到的这一幕。这就像很多人都在讨论的问题一样“人性本恶还是人性本善”,我个人更倾向于“人性本善”。每个人在出生的那一刻没有分辨善恶的能力,身边的人怎么说那么时间久了定向的思维也就固化了。所以人生道路上的老师是非常重要的,就像一张白纸,能画出什么水平的画作全凭作者。同样的纸张,张大千就会做出千古名作,换做一个俗人,只能是叫做胡乱涂鸦。
孩子是一张白纸,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作为老师就要肩负起师者的责任。在这里我想告诉这位孩子的父母,孩子是好孩子,只是做父母的不是一个合格的老师。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对自己的家人,尊老爱幼,然后才能够尊重别人。“一家不爱岂能爱天下?希望天下每一个做父母的的都是一个合格的老师,尊老爱幼,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以上谨代表笔者个人观点,欢迎不同观点留言讨论!感谢!
相关文章
- 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幼儿老师能教好孩子们吗?
- 幼儿园的孩子上课时东张西望,就不是老师眼中的好孩子吗?
- 好孩子学坏了?心理医生给出这几点建议,妈妈自责到哭泣
- 好孩子都是骂出来的?心理学:比起关注缺点发展孩子的优势更重要
- 孩子总害怕出丑被嘲笑,利用好孩子“焦点效应”,培养孩子自信心
- 如何不吼不叫管教好孩子?这3点建议为你分忧
- 妈妈不给孩子买玩具,娃撒泼式表演,教好孩子这三点很重要
- 家庭条件是否好,幼儿园老师,从3点可以看出孩子贫富差距
- 父母教育好孩子的五个要点
- 男孩高空抛剪刀丨熊孩子和好孩子只差一个字的距离...
- 被父母穷养的孩子,和富养的孩子有何区别?老师:这几点差距很大
- 好孩子不是得第一名,而是被唤醒了内心的种子
- 好孩子千千万万,拥有有趣灵魂却是万里挑一,这些让孩子旅行收获
- 好孩子是教出来的,坏孩子是惯出来的
- 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轻信“打击教育”,只能越骂越“挫”
- 好孩子都是管出来的,熊孩子都是惯出来的
- 好孩子都是管出来的,熊孩子都是惯出来的
- 好孩子都是管的,熊孩子都是惯的!(值得收藏)
- 好孩子都是管的,熊孩子都是惯的,让孩子懂得规矩,不能一味迁就
- 孩子不争不抢才是"好孩子"?这一届"好孩子"太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