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绘本大师 |永远的花婆婆——芭芭拉·库尼
芭芭拉·库尼(Barbara Cooney),在1917年出生于纽约的布鲁克林,她的外祖父是一位艺术家,母亲也是一位业余艺术家。正是她的母亲,引导她走上了绘画之路。
1938年,她毕业于麻萨诸塞州史密斯学院,主修艺术史。
大学结束后,她在纽约市的艺术学生联盟学习石版印刷及蚀刻版技法,同时也开始向出版社推荐自己的作品。
1940年,她的第一本插图作品《卡尔·马姆伯格的阿奇和他的世界》出版。
在此后的岁月中,她陆陆续续创作了一百多本图画书,成为美国著名的插画家,两次获得凯迪克奖,并在1994年获安徒生奖候选作者。
库尼作品的特色之一,在于它们总是反映出真实亲切的“地方感”。读者可以观察到很多细腻的场景描绘,对一景一幕都印象深刻。
她以娴熟的色彩控制和精心的布局把握,营造出和谐冷静的感觉。
库尼的作品中时常有超越时空的意境,同时又具有鲜明独特的风格,对于图画故事的戏剧性表现往往反映出有其独到之处。她的故事和图画里,有对弱势生命的关爱,引导读者从谦卑的小花或小动物身上,感受美好的情感。
库尼以严格把握作品的质量而闻名。在开始创作之前,库尼总会做详尽的准备工作和研究。
她曾为了图画的准确性,向邻居借小鸡来观察;
她曾远赴英国去验证伦敦警察制服上的钮扣;
她曾亲自攀登阿帕拉契山,拜访山区原住民,与他们共同体验夕阳怎样照亮整个山谷……
芭芭拉·库尼曾经说过:“图画书象是一串珍珠项链,图画是珍珠,文字是串起珍珠的细线,细线没有珍珠不能美丽,项链没有细线也不存在。”
芭芭拉·库尼喜欢挑战,喜欢尝试各种新的技法和媒介来画画,同时,她的画风也以写实为主。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她的创作主要是为别人的文字配画,但当她步入迟暮之年,她开始为自己创作。这个时期,她创作了代表作《花婆婆》。
在这本绘本中,她的绘画风格也发生了一些改变——相比于之前,她更加返璞归真了。
丰富的细节和柔和的色彩,让书的画面与内容融为一体。故事中,花婆婆在讲述自己的一生;故事外,这本绘本,不也是芭芭拉·库尼用色彩和故事,讲述自己的一生吗?
她的作品安详而美丽,充满自然景色风格给我们满怀希望与分享,在这里节选几本她的书,让我们一起欣赏那美丽的珍珠项链。
1.《赶牛车的人》——如画如诗中,看时光流逝,感受美好的生活方式
一位父亲把一整年里全家人种的、动手做的东西装进牛车里,然后长途跋涉到朴茨茅斯大市场去卖,把所有的东西卖光以后,又一路步行经过很长的时间才回到家。
这是19世纪美国新英格兰地区的居民日常生活情形,书中把普通人的故事在如画如诗的意境中渐次展开,将一家人简朴、互助、勤奋的生活态度表露无遗。
在凡事追求科技与速度的今天,让孩子们在四季更迭中感受诗意、温情、美好的生活方式,并且学会享受生命的从容与静美!
2.《花婆婆》——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的事
在库尼的书中,最感动人心的一本书就是《花婆婆》。
故事描述一个小女孩告诉她爷爷,她长大要做三件事:
一是要跟爷爷一样住在海边,二是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旅行,三是要让世界变得更美丽。
等到小女孩一天天长大,她真的实现前两个愿望,却不晓得如何让世界变得更美丽。于是,她走到哪儿,就将花种子洒到哪儿。几年后,花开了,世界真的变漂亮了,于是大家都称她为花婆婆。
作者以一颗阳光的心灵,用图画和简单的文字描绘并传递了对于“美好”、的热爱和追寻。
3.《篮子月亮》——成为一个被风信任的人
这是库尼最后的一本作品,出版于她过世前六个月。
很久以前,在山林里有一个小男孩,他对父辈巧夺天工的编篮艺术十分佩服。每当月亮变圆的那天爸爸都会到哈德逊城去卖篮子。男孩非常期待着有一天能够跟爸爸一起进城去卖篮子。
直到他九岁那年,终于如愿。男孩见识到城市里的热闹与繁华,所有的一切都令他兴奋不已。但是,在返程途中发生的不愉快经历让男孩终于明白为什么父亲愿带他进城,他开始怀疑编篮艺术的意义和价值。克服了这次的挫折,他愿意“做一个被风信任的人”,也能听到风的召唤声。他开始把风说的话编成篮子。
曾有杂志形容芭芭拉‧库妮的插画:安详而美丽,里面的自然景色就如同故事中制篮者的手艺一样精巧。
芭芭拉•库尼和花婆婆一样,只是花婆婆选择种花,库尼选择创作图画书,她们都是努力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的人。
“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这或许就是人们喜爱她的理由吧。2000年,这位卓越的图画书创作者与世长辞,但她留给人们的美妙故事使她永远留在了人们的记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