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过早识字是好是坏,这位妈妈道出了正确答案 过早教孩子识字好不好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为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
一个人在最富有想象力的时候是什么时候?恐怕大家都会认为是在孩童时期,因为这个时候,孩童的大脑最能天马行空,有着无穷无尽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简直是上帝给我们的最好的人生礼物。
那么在这个时期,让孩子过早识字是好是坏呢?通过下面一个案例,我们或许能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在1968的美国内华达州,发生过这样的一个事件。一天一个3岁的叫伊迪斯的小姑娘兴奋地对妈妈说:“妈妈,这个字母是念O吧。”照理说,3对的小朋友会认字是好事,但这位妈妈却很吃惊地问:“你怎么会知道?”伊迪斯答:“是我们学校老师维拉小姐教的呀。”
结果,妈妈拟了一纸诉状,把孩子的幼儿园告上了法庭,理由是“学校教孩子识字,剥夺了孩子的想象力。”妈妈直言说“在我的女儿认识字母O之前,每次看到这个圆形的字母,她会说这个是太阳,鸟蛋等,自从学校老师教了她26个字母后,伊迪斯就失去了想象力。”
这样一个诉讼事件,至今听来,仍会让我们觉得不可思议,甚至会认为孩子的妈妈脑子有问题,孩子不是学的越多越好吗?你咋还嫌孩子会的多?然而,这件事的结果是:美国法院宣布伊迪斯的母亲胜诉。
对于此事,我们或许可以略微猜测到为什么美国、日本等欧美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经常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这跟他们在小时候就极为看重孩子的想象力有着莫大的关系。
幼儿老师读绘本的一个窘境喜欢给孩子读绘本的家长,想必都听过张爸爸的名字,作为“台湾故事第一人”的张大光(江湖人称张爸爸),之所以能饱受家长孩子们的欢迎,秘诀之一就在于他通过夸张的肢体语言把绘本故事以剧场的形式讲述出来,他的现场PPT里都是大量的故事图画,很少会看到有汉字出现,想象一下,这个时候如果有很多汉字,有很多已认识字的孩子,这些孩子看到故事里图片上的字都读了出来,现场效果是不是要大打折扣。
孩子识字早,常会让绘本阅读者陷入窘境。有次,一家绘本阅读馆的老师应邀去一个省级示范性幼儿园讲故事,他分别去了小中大三个班,在前两个班都收到了预想的效果,可在大班讲的时候,他一打开绘本,就有孩子大声地读了起来:故事的名字叫《大卫上学去》,等他往后翻页的时候,也有孩子大声地就读出了当页的内容:不许在课上大声大叫,不许排队,不许在课桌上乱涂乱画······
如此,一个绘本本身的价值,被文字毁坏殆尽。
一本绘本,我们成年人去读,一两分钟就可以读完,但被孩子捧到手里的时候,半小时甚至更久的时间,他们都还在阅读,因为我们成年人看字,他们读画,一旦孩子们识字多了,他们的想象力很快就会被文字限制和消灭。
要知道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从绘本开始是最好的,一个经常读绘本的孩子,眼里会闪着别样的光,气质也会趋于沉稳、祥和,希望孩子对绘本插画的想象不要被过早识字破坏掉。
没有提前学识字的学生的表现一位妈妈发现自己刚读小学的孩子,虽然在拼音学习上和汉字书写上有点费劲,但是孩子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却前所未有的高,相比于同班同学,自己的孩子对学习态度也更认真些,因为孩子在幼儿园里没有学过识字,阅读都是以看绘本为主,进入小学后,孩子知道了自己在课上该干什么,而学过识字、数字的同学,因为感觉知识都已经会了,就对语文、数学失去了兴趣,对待作业也不是很认真。
等孩子读了三年级,开始看图写作文的时候,其他同学都感觉要写的字数多,无话可写,这个妈妈的孩子却抱怨格子不够,要写的都还没有写。
并且孩子现在每天对学习充满兴趣地成长,让她感到很是欣慰。
有首小诗这样写道:
《有一个孩子向前走去》
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
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
那东西就变成了他的一部分,在那一天,或者那一天的一部分,
或者几年,或者连绵很多年。
或者是早开的紫丁香,那么它会变成这个孩子的一部分,
还有那青草,那绚丽朝霞,那红色白色苜蓿草,以及那菲比鸟的啾鸣,
还有那三个月大的小羊羔,淡粉色的一窝小猪,小马驹和小牛犊,
还有谷仓空地上或泥泞的池塘边那叽叽喳喳的小鸡一家,
还有池中好奇的鱼儿,以及那美丽迷人的湖水,
还有池中的水草,优雅地摇曳着
所有的这一切,都成了这个孩子的一部分。
四五月间田地里的幼苗变成了他的一部分,
还有冬季浅黄色的玉米苗儿,
缀满花朵的苹果树,以及路边最普通的野草,
从小旅馆踉跄而归的醉老汉, 路过这里到学校去的女教师,
途经这里的争吵的男孩子,整洁而面带羞涩的小姑娘,
以及他所看到的城市和乡村的一切变化。
母亲把一盘盘喷香的菜端到餐桌上,言语温和,穿戴整洁,
走过时身上和衣服上散发出健康的芳香,
父亲强壮,自负,魁伟;吝啬,
爱发脾气,不公正,
急促而响亮的言谈,苛刻的讨价还价,耍手腕的本领,
那无法否认的慈爱。
日落时远远看到的高地上的村庄,
中间的河流,阴影,光晕,雾霭和夕照,
近处那些懒懒地顺流而下的帆船,
纷纷翻滚的波涛,层层迭迭的彩云,孤单地呆在一旁的紫酱色霞带,
地平线的边缘,飞绕的海鸥,和海岸泥土的馥郁,
这些都变成那个孩子的一部分。
那个天天向前走的孩子,
他正在走,
他将永远天天向前。
或许在孩子还小的时候,我们都希望他能长得快些,学的多点,但别忘了,孩子就是孩子啊,就让他在合适的年龄做合适的事吧,识字就可以慢一些,不要着急,孩子在向前走的路上,会成为那个美好的人
。
相关文章
- 为什么要让男孩子做家务?这位妈妈的回答,是世界上最动听的答案
- 孩子不上幼小衔接班,最后都怎么样了?这位父亲给出了“答案”
- 孩子要生了才知道自己怀孕了,这位妈妈也是没谁了
- 为何中国孩子对妈妈更“依恋”?“母亲参考效应”给出答案
- 如何改变孩子上课走神的坏毛病,这位妈妈的做法获得大家的点赞
- 孩子上课走神不专心,发火也没有用,这位妈妈的做法值得借鉴
- 孩子从脑瘫患儿到哈佛才子,这位单亲妈妈,用爱创造了奇迹
- 孩子出现坏习惯的时候,家长怎样做才是正确的?
- 孩子在幼儿园被打破相,这位妈妈的应对方式,老师给她点赞
- 孩子在超市偷拿东西,这位妈妈的处理堪比教科书,店员竖起大拇指
- 孩子总是揪耳朵,还哭闹不安,可能是妈妈喂奶姿势不正确导致的
- 孩子沉迷手机,这位妈妈定的14条手机使用家规,值得所有家长借鉴
- 孩子沉迷手机?这位妈妈的15条手机家规,值得所有家长借鉴!
- 孩子突然变好学,这位妈妈却说:你找错妈了……
- 孩子被外人批评冤枉,家长该怎么做?看这位高智商妈妈如何应对
- 孩子被打后问:"我可以还手吗”?这位妈妈的回答,突显高智慧
- 孩子被欺负能还手吗?这位妈妈的处理方式,值得大家借鉴
- 孩子被老师冤枉作弊,怎样做才对?来看这位家长的正确姿势
- 孩子被蜜蜂蛰了,怎么办?这位2岁女童的妈妈,告诉你
- 孩子:“妈妈,我被打了,能还手吗?”学学这位妈妈的处理方式